大家好,欢迎来到小编的百家号“萌妹子文化课”,非常感谢您点开这篇文章,小编要给大家讲故事了。 在哪国的历史上,造反都不新鲜,中国也有的是农民起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嘛,这种情况多的是。可是,美国的建国者好像和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领袖都不同,他们要的并不是“拉下老皇帝,我当新皇帝”。他们自认是在追求一种属于人类的理想,他们在“独立宣言”中说,他们要求是在这块土地上生长平等,自由和幸福。长江和黄河是我们大家的母亲河,黄河流域产生了黄河文明,然而长江文明诞生在长江流域。

这两种文明已经贯穿了我们的中华文明,不过奇怪的是,黄河文明已经成为了华夏文明的主体。在黄河入海口就行成了聚集地的形状,黄河当然是输给了长江,长江的入海口是中国的的大城市——上海。黄河的入海口却是一个小城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长江的入海口一直都在东海推进,可是方位基本上都没有变过,黄河的入海口在历史上一直在变化。如今黄河的入海口在山东的东营,这一直持续了几十年,而且这个状况一直都很稳定,大家都知道黄河的入海口却不稳定。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黄河一共泛滥过1500多次,黄河一个较大的改道在历史上也泛滥了20多次,并且还有着“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

并且现在的黄河还有着“善淤、善决、善徙”的说法,一开始的黄河水比较清楚,泥沙也很少,西汉政权也很稳定,就让黄河流域成为了当时最繁华的地带。所以对黄河水的利用程度变得也越来越高,对于黄土高原开发利用的程度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就造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然而泥沙的增多也导致了洪灾的增加,总而言之带来了很多的危害。在明清时期黄河发生过很多的泥石流还有决堤改道,就在明朝统治的277年,黄河决口有着456次。这在《明清治河概论》有着很详细的说明,不仅是这样《中国水利史》中也记载黄河决口三百多次,漫溢138次,河道迁移15次。

在清朝统治时期发生了390次决口,发生了很多次的改道。清朝一直都把河务当做治国的大事,而且还设立了河道总督来治理黄河。河道总督在清朝的后期分为了三份,东河的总督管理山东境内的黄河水务,南河总督管理苏北淮河流域的黄河水务,而河北的水患则直接由直隶总督监管。在1855年,黄河又一次向北改道从山东的西北流进了大海,入海口在苏北,南河的总督根本就看不到黄河,治理黄河出海口的问题已经推给了山东地方官员。这个问题原本是全国出资治理河务的问题,山东的官员想让黄河从苏北进入大海,来减轻山东的压力,朝堂上有很多的反对意见,因为这是好不容易摆脱掉的,江南的官员一直都不同意这个意见。黄河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处理,所以一直都没人管,也就不能成为繁华的城市,长江就恰恰相反了,一直都没有改道,近千年来,运河让百姓们都富裕起来了。好了,小编就给大家讲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