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第九届北京电影节系列活动、由阿里影业主办的“新影院•新宣发•新势能”新基础设施论坛在北京举行。阿里影业宣布对旗下的两项重要行业基础设施——影院数字化经营管理开放平台“凤凰云智”和一站式数字化宣发平台“灯塔”进行升级。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表示,阿里影业正加速推进影视产业的数字化,完善新基础设施,赋能影视行业的各个环节。

据李捷透露,目前优酷电影已经与阿里影业的业务打通,优酷自制剧集部门也已并入了阿里影业,他说:“内容一定是未来阿里大文娱的战略重点”。

优酷自制剧集部门并入阿里影业

近期阿里大文娱的动向可谓是媒体关注焦点,其中优酷的架构调整更挑动着外界的敏感神经。

在论坛过后的采访中,李捷首先表态阿里大文娱业务目前进展非常快,他相信阿里影业取得的成功未来一定能在优酷和大文娱上复制出来。

优酷两自制剧工作室并入,阿里影业升级产品矩阵,加码影视数字化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

作为新上任的优酷电影负责人,李捷表示目前优酷电影和阿里影业在业务资源上已经打通,同时优酷还和淘票票进行了整合联动。李捷说:“我们现在官宣所有的logo都是‘优酷×淘票票’,我们未来电影对C端所有出去的数据都是优酷和淘票票加起来的数据。”

“我们拥有包括网络播放模式、点播模式、会员模式、线下用户付费观影模式等在内的全场景业务模式”,李捷表示许多院线观影用户同样也是网络大电影的目标用户,“为此,优酷和淘票票进一步联动去创造无线观影场景”。

以近期热度极高的《复联4》为例,他说:“你在线下买淘票票的《复联4》,我们给你优惠可以去线上看优酷的《复联1》、《复联2》。从TOB来说,优酷和淘票票中‘想看’和‘评论’等观影数据中可以发现很多对电影宣发和创作有指导性的东西,我们可进行分类指导宣发。”如此一来,优酷+淘票票将会成为观影决策平台而非简单的购票平台。

对于之前盛传的优酷自制团队转入阿里影业的消息,李捷回应称“优酷自制团队”是指剧集部门,“把剧集的两个工作室合并到了阿里影业。”他说此举是不让“制”和“播”在一个团队,从而避免采购内容和自制内容在排播上的冲突,“优酷专注在用户平台、播放排播包括内容的宣推和发行;自制留给阿里影业,让其变成一个聚集内容自制公司。”

同时,李捷表示优酷作为网络播放平台会退出院线电影的投资,“所有院线电影的投资宣发都在阿里影业,网络点播和版权在优酷。”

此外,据李捷介绍,阿里在电影业务上已经由自制转向以合制为主,为的是能够留下更多高品质的创作团队。“这两大措施的背后都显示了内容一定是未来阿里大文娱的重要战略”。

依靠新零售赋能帮助影院开源节流

作为本次论坛上的重头戏之一,升级后的凤凰云智是阿里影业“三驾马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目前,凤凰云智旗下系统在影院数量上的市场份额占比近31%,票房市场上占比29%,主要商业变现方式为服务费。

阿里影业凤凰云智业务总经理何弭表示,对于影院经营来说,票和非票收入两手都要抓,凤凰云智就是希望通过引入新零售的技术和工具进入票和非票两大业务场景,帮助影院开源节流。

优酷两自制剧工作室并入,阿里影业升级产品矩阵,加码影视数字化阿里影业凤凰云智业务总经理何弭。

“新零售是一场人货场重构的革命。我们可以把影院高质量的娱乐人群,与线下的商家以及希望从线下走向线上的厂家组合产品,(产生)化学反应”。何弭表示,这样做可以让影院找到更适合自己核心观影群体的排片模式和布局,让票和非票两块得到自己核心群体更大的认可。

对此,何弭向南都记者描述了新零售和凤凰云智结合的落地场景:“2018年,我们和天猫合作了一个超级样板间,利用数据匹配看什么样的家具品牌跟客群定位更贴合,然后把家具品牌引入到影院,影院观众可以和样板间互动。比如我们做了沙发压感测试,还有家具跟天猫精灵联动。最后呈现出来是打动了具体的顾客,他扫码买了一个椅子或者一个沙发,或者正好他在装修房子,买了全套的家具,这是比较典型的新零售案例。”

何弭透露,目前凤凰云智在新零售上的“助攻”,更多是引流到天猫和淘宝这类电商平台,但他不排除之后会逐渐扩展到阿里的其他生态中。“像高德、虾米未必不可以,还有大麦,我们可能在影院现场搭一个小型的演唱会。”

不过,目前最为困扰凤凰云智的是在服务大型院线和中小型时标准化难以统一的问题。“我们会接到越来越多公司定制化的需求,我们会相应增加更多开发资源去应对他们的需求”,何弭称表示:“开放平台也包含了技术开放,凤凰云智会引入更多行业开发商、第三方开发者,并接口开放,让他人基于凤凰云智平台,做更多的定制化功能,或者营销工具的开发。后面还会把更多深度的底层功能开放,让他们做二次开发,这是解决困扰我们问题的唯一出路。”

“灯塔”直切上游影片宣发环节

倘若说凤凰云智更多是针对下游的影院管理环节,那"灯塔"则是直接切入上游的影片宣发环节,从而促使产业全链路数字化。

“灯塔”业务总经理袁娟介绍,中国有90%的用户选择从线上购票之后留下观影决策路径。“灯塔”把用户的观影路径拆分为“认知、兴趣、转化、口碑”等,每一步都建立了相应的指标,对指标和上映的表现做勾连,从而形成“灯塔2.0”的基础,而这也为影视行业宣发环节不透明的长期痛点提供了解决方案。

优酷两自制剧工作室并入,阿里影业升级产品矩阵,加码影视数字化灯塔业务总经理袁娟。

袁娟告诉南都记者:“过去做宣发的时候有很多标准的动作,比如要走路演,但是走路演很烧钱,到底有没有用其实不知道。(本来)可能是一个盈利项目,但花了这个成本再涉及到分帐,可能因为花的钱太多导致变成一个赔钱的项目。”她表示,“‘灯塔2.0’目前要解决的就是宣发目标、关键路径铺是哪些,指标要达到什么,不让宣发环节变成一笔糊涂账”。

据了解,目前“灯塔”主要服务于电影营销发行公司和制片公司,前者是保障其发行过程中的高效及项目安全,后者是为了提高其宣发的精准性。

“三驾马车”最终目标都是互联网宣发

目前,淘票票、灯塔和凤凰云智是阿里影业产品矩阵中的三架马车,其牵引力的落脚点则是“大宣发”。李捷表示:“这个产品矩阵最后形成的合力就是宣发,这是大宣发概念,这不仅仅是电影发行宣传,而是阿里影业未来完成淘票票ToC、灯塔ToB,云智To影院。这三股合力形成了电影的投制宣发,我们不拥有影院的情况下就有宣发的主动权。”

正因为三大业务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互联网宣发服务,因此李捷强调“灯塔”是把宣发链路里的业务节点数字化作为考核目标而非平台GMV,因此对“灯塔”业务的盈利并不着急。“电影行业总体来讲是在中国所有行业里数字化程度比较低的一个行业,所以未来两到三年,我们的核心目标还是把数字化这件事做完。”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实习生 汪陈晨 朱奕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