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在华为手机的高级座谈会上,任正非宣布要将手机业务升级为公司三大BG之一,把产品重心从低端贴牌机,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高端智能机,并豪言要做到世界第一。此言一出,几乎没有人相信,2B向2C业务转型极难,华为能行吗?

十年前,任正非为什么敢说能把手机做到世界第一

实际上,任正非做任何一项业务,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世界第一。

事实上,任正非敢于这样自信,正是基于以下“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

一、天时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网民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民达到5.13亿,其中手机网民3.56亿,微博、即时通信、搜索引擎、手机新闻、手机社交已经成为增长率最高的应用。中国移动网络用户数以远超过集成电路“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智能机成为移动网民首选。

2007年iPhone问世,智能机时代到来,为了更多的利润,苹果开始有意扶持中国大陆供应商。2011年,以雷军小米M1发布为标志,三星、苹果、魅族、小米、OPPO、VIVO等群雄割据,智能机大量上市。在低廉劳动力和优势政策的激励下,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顺势崛起。

从苹果供应商可以看出,自2012年以来,中国供应商增加了1倍多,其全球766家全球供应商中有近一半来自中国大陆地区。成熟的技术、完整的供应链、便利的物流、低廉的人力,以及巨大消费市场,为华为手机成功奠定了丰厚的产业基础。

二、地利

1、在决定打开2C客户群,做智能手机时,华为已有近8年的贴牌机经验

任正非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已经很不容易。这也体现在他的战略决策上,自从1987年创建华为以来,任正非奉行针尖战略,坚决不进入非“主航道”领域。1999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拆分出去以后,移动通信时代到来,手机代替BB机、大哥大等走上历史舞台。2002年以前,华为先后有两次做手机机会,都被任正非否决掉了。当时华为网络设备虽然在国内排名领先,但在世界范围还是弱小的,份额排在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之后。任正非把宝全部压在了最先进的3G技术上,一直坚守在供应商设备这个领域,对于快速发财的手机以及房地产业务视而不见。

不过华为有着批判和自我批判文化,任正非本身也善于开放、妥协,在徐直军等人的努力下,任正非同意在2002年底召开手机终端的立项讨论。在这次会议上,任正非同意成立独立的终端公司做手机。为了推广3G,2002年到2010年,华为和运营商合作做了8年定制机。给运营商做的贴牌机不赚钱,支撑其活下来的是固定台电话和3G数据卡,98年抗洪,国家领导人使用华为的固定台电话指挥调度,让华为人自豪了一把。此时,诺基亚如日中天,波导、夏新、TCL也风生水起,华为手机则无人知晓。

2008年华为终端差点被出售,当时华为运营商业务全球竞争激烈,卖设备还不如卖白菜的利润高。同时做贴牌机又苦又累还不赚钱,于是华为决定出售手机业务。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因08年全球金融海啸,出售失败。

2、长期对3G技术的坚守和投入终于获得了回报,华为有钱升级手机产业了

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15%投入到研发领域,特别是对3G技术的投入,使得华为在全球运营商3G市场WCDMA标准上,达到与跨国巨头们相互制衡的水平。2006年,中国3G正式启动,华为先进的3G设备获得了不少份额。2009年,华为通过3G SingleRAN技术打开欧洲市场,广泛进入欧洲各大运营商。SingleRAN是华为发布的一体化基站,可以有效解决运营商多制式建网难题,极大降低了运营商CAPEX投资成本。华为在运营商业务的技术突破和商业成功,为手机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和技术储备。2010年华为净利润达到238亿人民币,相比于2003年华为刚做手机,利润涨了20多倍。

3、华为把通信网络比做“水网”,做手机就是做水龙头,是主航道的延伸,可以发挥原有技术实力

华为是做网络设备起家的,当2010年决定升级手机产业时,已在运营商领域内坚持耕耘二十多年。2010年底华为全球销售额突破300亿美元,全球移动网络设备市场份额跃居第二,仅次于爱立信。随着华为的市场份额提升,任正非清醒的认识到,运营商网络业务可能会出现瓶颈。网络厂家研发设备,就跟造飞机一样,也是研发一代、预研一代、跟踪一代。随着华为3G技术上市,4G已在研发当中,5G也在预研。4G技术使得现代通信网络带宽已足够宽,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容来装载,5G技术可能会无限期延迟,华为的发展也就会封顶。认识到发展危机的华为,在2010年果断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产业,客户群从运营商(2B),扩展到企业网(2B)、消费者(2C)。

华为进入企业和消费者领域并未脱离华为的主航道。华为爱把通信网络比成水网,原来华为做移动/电信/联通的运营商网络就像做省际之间的水网,现在做金融/交通/电力/教育/医疗/大企业等企业网实际上就是做省内水网,而做消费者手机终端就等于做每家每户的水龙头,只不过华为“水网”其中流动的不是水,而是信息流。

巨额投资使华为拥有无线专利4000多项,华为基站也成为世界上发货量最大的基站,全球份额大于30%。无线基站是手机彼此间通信的桥梁,华为在手机信号覆盖、防伪基站等方面有大量的发明专利。正是这些家底,是任正非敢于向手机砸钱的底气。这也是三星为什么要逆流而上,从做手机到开始投资做网络设备的原因。

5、海思半导体为华为手机“铸芯”:麒麟芯片、巴龙基带,彰显华为强大硬核实力

芯片是手机硬件的心脏,关乎手机的使用性能。为华为手机提供芯片的是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早在2004年,任正非找到海思总裁何庭波:“每年给你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给你2万人,一定要站起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近十年,华为在无线芯片上的投入累计超过10亿美元。2007年成立通讯基带巴龙项目组,专攻移动端芯片;2009年6月,海思推出采用Mobile 智能操作系统的K3平台。

海思芯片用于华为手机也不是一帆风顺,从2012年的D系列开始,P系列、Mate系列均是搭载海思K3V2芯片,K3V2芯片性能差,网友写了一副对联调侃余承东“海思恒久远,一颗(K3V2)永流传”。一直到了P6,连余承东都动摇了,但任正非还是坚持用。2013年,华为P6S搭载全新的麒麟910芯片性能稳定下来;2014年,P7搭载麒麟910T亮相;一直迭代到华为P30麒麟980以及Mate30 5G麒麟990芯片,其性能已可PK行业大佬高通的骁龙855/865了。

海思基带芯片号称业界最强。基带芯片就是将手机的信息处理后通过射频部分发射到基站,再把基站的信号通过射频部分接收后处理完再传递给手机。因为基带芯片要适合全球所有运营商7种制式的网络设备,GSM,TD-SCDMA,CDMA(EVDO、2000),WCDMA,TDD-LTE,FDD-LTD,没有网络设备的历史积累就会非常难,然而这些却是华为的老本行,华为巴龙5000芯片已支持2G / 3G / 4G / 5G全部制式,且能做到集成,而高通还是外挂基带。这也是华为手机信号比其他厂商强的原因。

6、2012实验室为华为手机“铸魂”:华为把android系统彻底重构,并且研发了面向所有能与人交互的智能终端的分布式的操作系统“鸿蒙”

操作系统作为设备的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一个新操作系统推出的难度是非常巨大的。华为研发中心2012实验室早在2012年开始规划自有操作系统“鸿蒙”,涵盖了手机、手表、大屏、电脑等,目前已应用在华为GT系列智能手表、华为手环、华为音箱、荣耀智慧屏和车载系统等。目前透漏出来的消息,最有可能先应用鸿蒙系统的是华为手机P40,2022年鸿蒙系统将用于VR眼镜。

三、人和

1、不缺将才

华为的干部队伍很强大,网上有很多研究华为干部的文章,普遍没有数清华为干部人数。据业内人士估计,华为中高级干部至少在1500名以上,中基层干部也有6000多名。华为在干部选拔的过程中有一句话叫“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华为的将才都是这么来的。余承东便是这样一位将才,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等,余承东在无线时把华为无线产品带成了华为最赚钱的产品线,奖金发的超多让人羡慕,被员工尊称为“圣无线”;2011年余承东被安排掌舵华为终端公司,10年后又把华为手机带成世界第二,员工奖金百万,又被尊称为“神终端”。

2、不缺人才

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称,做芯片光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等,他说华为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所以华为做手机不缺人才。

3、有以弱胜强的创业经历:“鸡肋战略”

华为曾经采取了一个很正确的战略,叫“鸡肋战略”。泡沫经济时,北电在光传输上投入过猛,设备跌价不值钱,如同没有肉的鸡肋。华为选择了光传输这个不值钱的鸡肋,别人不做华为来做。华为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努力终于做到了世界第一,现在华为在光传输和光交换上绝对领先,很难有人在短时间赶上华为。2010年华为决定升级手机产业时,虽然当时名不见经传,华为手机还是运营商市场的贴补产品,很小很弱,但华为看到了它光明的未来。

4、华为文化深入每个华为人的骨髓:“压强原则”、“以客户为中心,艰苦奋斗”

华为管理文化上有一个“压强原则”: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一点,在配置强度上大大超过竞争对手,以求重点突破,然后迅速扩大战果,最终达到系统领先。华为十几万人的公司,就像一个小型的封闭社会。里面的人单纯、直接,老板部署好任务,每个人只要超强的执行攻下山头即可。余承东曾形象描述,“任总的特点是,地图画的大大的,图画好了,大部队全压上去......我们都向老板学到了这一点,用未来之光凝聚大家,不是钱的问题”。

华为的文化是“以客户为中心,艰苦奋斗”。华为二十多年的成功历程,锻炼了一只善于结硬寨、打呆战的队伍,是典型的长跑型选手。跑着跑着,魅族、锤子、酷派、联想、360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国手机市场形成一超(华为)多强(OPPO/VIVO/小米/苹果)的格局。华为手机崛起背后的艰辛与困苦,也只有华为员工和家人才能体会。

信念源于实力!十年前,任正非敢说要把手机做到世界第一,正是源于他对世界信息时代格局正确的把握以及对华为自身形势和能力清醒的认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