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個企業來說,除了要深入挖掘平臺本身的價值之外,變現也是關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修課。

然而對於巨頭來說,“流量易得,方法難尋”,目前,“流量變現”問題主要集中在缺少強大的變現渠道上。

隨着互聯網金融的崛起,現金貸逐漸映入了流量巨頭們的眼簾。今年以來,搜狐、網易、新浪、暴風、聚美優品等流量巨頭都試圖在現金貸領域大展拳腳,欲享受流量所帶來的紅利。

紛至沓來

3月,暴風旗下北京濂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註冊成立,運營現金貸平臺“暴風借到”。

5月,新浪上線一款小額現金貸產品名爲“新浪有借”的產品,正式進軍現金貸。

近期,聚美優品CEO陳歐親自爲其旗下現金貸產品“顏值貸”代言。

有分析人士認爲,吸引流量巨頭涉足現金貸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有自身流量加持後,節省了部分成本,降低了准入門檻。二是,現金貸的流量變現能力強。

據瞭解,除去難以控制的壞賬、風控等成本以外,現金貸其他的成本主要集中在獲客和資金上。

其中,行業平均獲客成本在百元以上,資金成本在10%以上。這也正是流量巨頭的優勢所在,流量爲其降低獲客成本,自有資金爲其降低資金成本。

同時,現金貸的變現能力極強,據上海二三四五網絡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佈的2017中期業績快報顯示,其旗下的現金貸業務“2345貸款王”淨利潤爲4.5億。

有業內人士指出,“關於現金貸監管的相關政策還沒下發,有可能這些企業還沒開展相關業務就要面臨整改,此時涉足現金貸不是明智之舉。”

風險難測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下發了《關於開展“現金貸”業務活動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下簡稱《通知》),提示現金貸利率畸高、暴力催收等風險,並將現金貸納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隨後,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地也連續發文整頓“現金貸”業務。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在《通知》下發前,現金貸行業的利率良莠不齊,而在《通知》要求平臺自查後,利率確實有所下降,但多數平臺的利率仍在國家規定的36%以上,一旦政策明確劃線36%,九成以上的現金貸平臺將面臨整改、轉型和退出。

經過短暫的“潛伏期”後,不少平臺脫下了現金貸的外衣,披上了金融科技、助貸機構等的新外衣,並開始了漫長的轉型之路。

有專家認爲,目前,市面上的現金貸平臺數量較多競爭較大,而跨界的企業在互聯網金融基因、風控和反欺詐經驗上匱乏,多年積累下的流量很難派上用場。同時,現金貸存在的運營風險、道德風險、信用風險、騙貸風險等將在剛剛涉足的企業中進一步放大。

此外,該專家表示,“金融的風險難以控制,企業跨界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其主營業務。企業如果跨界做金融可以對接一些合作機構來降低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