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988年8月,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開始實施,第一個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中關村科技園由此成立。截至目前,我國已有168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爲了弘揚艱苦奮鬥、推進改革、創新引領的高新區精神,總結宣傳30年來各地湧現的高新區建設發展先進經驗和做法,推動我國高新區事業更上一個臺階。@銳科技 特開設“高新區發展30年”專欄,將分期刊載各個國家高新區的工作經驗,今天推出第六十六期——《三十而立築夢高新——寫在桂林高新區(七星區)邁入發展新時代之際》。

  三十而立築夢高新——寫在桂林高新區(七星區)邁入發展新時代之際

  

  

  踩着改革開放的昂揚鼓點,從歷史上我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的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到桂林國家高新區與七星區合併,漓東的發展一直承載着桂林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歷史重任,引領着桂林工業發展的方向,積蓄着桂林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量。

  從當初的1平方公里,桂林高新區(七星區)在不平坦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一個個鏗鏘高亢的符號,記錄着桂林高新區(七星區)日新月異的變遷。人們記憶猶新:昔日小山坡的灕江東岸不復存在,如今園區擴容18倍之大,廠房林立、產業雲集、科技高地、生態宜居。人們感慨萬千:經過30年的建設與發展,該區已形成了高端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三大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和培育發展新材料、新能源、創意產業等三大新興產業的“3+3”產業發展新格局。

  而今,步入“重振桂林工業雄風”的新時代,三十而立的桂林高新區(七星區)在時間與機遇的賽道上,又不斷刷新出歷史最好成績。這裏生機盎然,無數顆“金種子”成長爲令人矚目的“小巨人”;這裏羣星璀璨,聚攏了在產業細分領域一批“高大上”的單項冠軍……越來越多的桂林力量,開始在這片熱土上嶄露頭角,或以強勁的創新動能,被行業人士矚目,或以創新探索的精神,交付一張“高新”答卷——

  

  產業:落地生金 提質增效

  產業是經濟的龍頭,是發展的命脈。把準命脈,舞起龍頭,是振興區域經濟的不二法門。

  在多年的發展中,高新區七星區找準了自己的定位,保持優勢,劍走偏鋒,發展新興產業。目前,以桂林南藥爲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以海威科技爲代表的行業應用電子產業、以光隆光電爲代表的通訊電子產業等擴能增產,發展壯大。高新萬達廣場的開業,讓市民感受到了便利。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文化創意、商貿物流企業如雨後春筍,在漓東大地上欣欣向榮。

  2018年,VIMBLE 2,一款全球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穩拍杆”,具有伸縮杆功能的手持穩定器,迅速在市場上流行起來,在天貓、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集聚了一批忠實粉絲。

  據其官網介紹,這款Vimble2新增18cm順滑金屬延長杆設計,是飛宇首款兼具可伸縮功能的手持穩定器,拉伸延長杆後大大拓寬手機視頻拍攝空間,讓視頻記錄觸手可及,跟拍無憂。不僅如此,Vimble2還開啓了深度模擬智能跟隨,確保焦點不出框,其人臉追蹤功能可以輕點鎖定你的朋友,讓她/他始終是鏡頭前的主角。這樣的高科技產品在高新區七星區的園區企業裏比比皆是。

  在桂林高新區(七星區),流傳這樣一種認知,“如果把高新產業比作是一根藤,高新企業就是長藤上的“金瓜”。可喜的是,瞄準前沿發力,桂林高新區(七星區)的“金瓜”遠遠不止三金、南藥、光隆光電和飛宇科技,據桂林市科技局統計顯示,截至去年,桂林市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達到了112家,同比增長22%。伴着時代的強音,這批在國內叫得響、過得硬、立得住的“金瓜們”,正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現出了桂林山水之外的科技自信。

  項目:攪活春水 引鳳來棲

  高新區七星區用項目攪活了經濟和民生的“一池春水”。

  沿着灕江邊的臨江路溯流而上,只見跨小東江而過的惠濟橋已經擴寬、修整一新;把目光放遠,齊整的桂北風格聯排式房屋則讓人眼前一亮,那一棟棟黛瓦白牆的四層樓房,就是上關村村民的安置房。村民盧德山與其他村民一樣,享受了“一戶一宅”的安置政策,他介紹,他家的安置房建了4層,約400平方米,其中2、3、4樓分別爲1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1樓爲100平方米左右的商鋪。

  村民們對新的居住環境的愛惜之情,大門兩側大紅的對聯,還在訴說着喬遷時的喜悅,不少樓房門前擺放着盆栽花卉,一些村民圍坐在房前談天,一樓的門面有的已在營業,有的則在招租。

  “原來村道窄得只能走三輪車。房子也建得密密麻麻,我家採光就很差,從早到晚一點陽光也照不進來。”上關村村民盧德山也不諱言原來糟糕的生活環境。據介紹,以前由於沒有鋪設排水給水管道,整個村裏的生活污水只能直排到灕江,污染灕江水質。

  從2013年開始,福隆園片區700餘畝的土地經歷了一場“大刀闊斧”的“手術”,1000多個日夜後,上關村已經“脫胎換骨”,目前上關村已統一修建四層民居240棟,而三聯小村計劃修建安置房188棟,目前正在開工建設60棟。福隆園南端的陽家裏村的徵地補償工作完畢後,建設也將緊鑼密鼓跟進,700多戶人家或將住進漂亮的四層小樓,或將搬進舒適的安置公寓。

  目前,福隆園、訾洲島、下關村、塔山島、穿山園、樟木村、和平村、新生街和張家園等9個項目建設整體推進、一路貫通。改造可謂一氣呵成。灕江(小東江)沿岸的城中村、棚戶區通過成片改造,濱江民居將一改雜亂無序、蓬頭垢面的形象,一個集旅遊、觀光、居住、商業配套爲一體的特色街區和城市公園,在2020年將基本建成。

  七星區相關負責人說:“未來,市民和遊客在改造好的生態小鎮、旅遊小鎮、特色街區享受到喫住遊玩一條龍服務,真正體驗到灕江城市段的秀美,體驗到沿江生活休閒的意趣。”

  園區:託舉希望 造夢空間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1月13日下午,桂林創意產業園創意大廈內人頭攢動,掌聲、歡呼聲不斷。桂林國家高新區桂電校友迴歸企業年會在這裏熱鬧地拉開了帷幕。

  蘇磊,是桂林小蝸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在深圳打拼多年後,他終於帶着技術和人才,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而就是在前段時間,由小蝸科技提供技術支持的新能源汽車拿到了我市第一張專用號牌。

  告別沿海城市,回鄉擼起袖子再創業,並非只有蘇磊一個人。近幾年,高新區七星區正式啓動“桂電校友迴歸”活動,赴沿海地區,以豐厚條件、優惠政策吸引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歷屆校友回鄉創業。經過一年的努力,已有23家“深漂”企業回到創意產業園,開始二次創業。據預測,2018年,“迴歸”企業中將有8-10家年產值突破千萬元,涉及產業覆蓋面廣,包括VR、軟件、智能生活等多個領域。

  這只是高新區七星區園區發展萬花筒中一片絢麗的光影。像創意產業園這樣的園區還有不少:鐵山工業園、信息產業園、英才科技園、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每個園區都是一個“造夢空間”,爲高新區七星區輸送着各類人才,孕育出驚人的產值。

  擁有28年發展歷史的創業服務中心,無愧於“企業成長搖籃”這個稱號。該中心是廣西唯一被列入A類孵化器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據中心提供的一份報表顯示,2017年,中心全年新入園企業就達到了96家,總孵化面積16.3895萬平米,在園企業總數爲264家。2017年,在園企業總收入達到了8億元以上,利稅超過4000萬元。

  “在這裏,一根網線就能創造財富,一幢大樓就能孕育經濟增長點。”園區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與其說是仰仗漓東這塊“風水寶地”,不如說是勤勤懇懇、敢爲人先的高新人用汗水和智慧寫下的“傳奇”。在多年的摸索中,高新區七星區制定了靈活的人才政策,他們深入園區企業,充當“企業保姆”,爲企業打造宜人的創業環境,換來了顯山露水的效益。有數據顯示,高新區的經濟總量佔了全市的1/4,佔廣西園區經濟總量的1/5。培育的企業已經開始走出高新區、走出桂林,開始搶佔市場前沿,“1平方公里”的發展圈子也拓展到了18平方公里。

  民生:全面保障 怡然自樂

  火紅的楓樹、樹叢間歡叫的鳥兒、素雅的青磚花壇、乾淨平坦的街道、極具桂北建築特色的門匾……漫步在七星路和龍隱路上,令人心曠神怡。更美妙的是,這兩條路一年四季各有看點,春看綠意盎然,夏有涼風習習,秋有沁人心脾的桂花,初冬還有紅楓。經過一年的改造,七星路、龍隱路雙雙入選“市區10條最美道路”。而“評委”正是我市上千名普通網友。

  前不久,一篇《奴隸是造不出金字塔》的文章,在朋友圈不斷被轉載。這篇文章分析了環境與創業幹事的重要關係,即唯有在身心和諧的地方,才能將事情幹得最好。高新區七星區不僅有前沿的科技、產值過億的企業,更有令人稱讚的生活工作環境。近年來,區委、區政府一直致力於改善人居環境,讓惠民的網絡延伸到社會各個角落。爲方便居民出行,一系列路網項目相繼“出爐”。芳香路實現通車,東二環路整修工程竣工,芳香東路開工建設,灕江橋、惠濟橋改擴建項目竣工通車。

  “這塊土地充滿着傳奇,你讓多少家工廠拔地而起,你讓多少產業園駐足林立。一批項目已安家,民生建設又加大,管理創新出成果,今又邁步向前跨。魅力灕江,書寫着詩行;漓東的兒女,編織着夢想。攜手努力 向 前 方 , 漓 東 明 天 更 輝煌……”《漓東讚歌》道出了漓東人不懈奮鬥的精神、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對未來的期許。新時代,新使命,新徵程。手持“熊熊火炬”的高新區七星區,2018年這邊風景獨好!

  來源:科技部高新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