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以創投概念爲代表的前期熱點題材被大幅殺跌,成爲影響市場回落的主要推力之一。從市場波動來看,滬指一週下跌3.72%,抹掉了上週漲幅,最終報收2579.48點;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的周跌幅分別超過5%和接近7%。從量能看,本週市場成交量持續回落,增量資金止步觀望,顯示市場重回存量博弈格局。《號外財經》統計發現,今年以來,上證指數累計下跌-22.00%。中投證券高級投資顧問徐曉宇撰文指出:階段性反彈可能已經結束,“操作方面,空倉或者輕倉謹慎觀望,不主動做空,但絕不輕易逆勢做多。”

然而,卻有基金公司通過自購自家基金,這種“逆勢做多”到底帶來了什麼?

有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爲-20.22%和-19.36%,而參與自購的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分別爲-19.03%和-19.36%,自購與非自購基金業績相差並不大。

《號外財經》注意到,最能彰顯自信的莫過於金信基金,該基金公司在2017年9月1日成立了金信價值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屬於發起式基金,成立時有效認購總戶數僅爲8戶,募集期淨認購金額爲1010.1萬元。小編注意到,在這1000萬元中,基金管理人股東認購了約500.03萬元,基金管理人認購了10萬元,而基金經理等人員認購了約500萬元。三季報顯示,該基金A類和C類份額累計有1142.14萬份,不過資產淨值僅爲735萬元,已經出現較大幅度縮水。

按11月23日最新的淨值0.5320元計算,金信價值精選基金成立以來已經虧損了46.80%。基金管理人股東認購了約500.03萬元,就已經浮虧約234萬元;基金管理人認購了10萬元,就已經浮虧約4.7萬元;而基金經理等人員認購了約500萬元,就已經浮虧約234萬元。也就是說,金信基金不管是管理人股東、還是管理人或基金經理,在短短不到15個月時間裏,因自購金信價值精選合計虧損472.7萬元。

據《號外財經》瞭解,金信價值精選的基金經理劉榕俊,先後任職於招商基金、景順長城基金、英大證券資產管理部,操作很靈活,上半年看好的新能源以及5G概念表現不佳,基金經理在三季度大幅換倉,三季報披露的重倉股全部爲新進,且集中在白酒、保險中,白酒板塊10月的大幅調整也使基金淨值繼續下挫。基金換手率高、持倉集中度高、操作風格激進,在公募基金中並不多見,但是擇時擇股能力並沒有跟上,導致了基金收益率墊底。

“基金自購一方面體現了基金公司做強業績的決心,另一方面實現了管理人與投資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但這不足以保證基金業績能增長。”業內分析人士稱,“自購”背後,實際是利用投資者跟風心理的營銷策略,如果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經理能力存在問題,投資者還應注意甄別。

《號外財經》進一步觀察了劉榕俊的管理能力,目前管理着金信價值精選靈活配置混合A、金信價值精選靈活配置混合C兩隻基金,2017年9月1日任職至今,回報率分別爲-46.80%、-46.60%,遠遠跑輸同類基金-9.79%的平均業績,在2324只同類基金分別位列倒數第二、倒數第三名。其實,他還管理過3只基金,分別是金信智能中國2025混合、金信轉型創新成長混合發起式、金信新能源汽車混合發起式,三隻基金在其任期內均跑輸同類基金,尤其是金信轉型創新成長混合發起式任期、金信新能源汽車混合發起式業績排名居後三分之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