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希望健健康康的過一輩子。可是,有時候即使做到很好了,還能沒能避免病魔,癌症,使我們最不願意患上的慢性病,在過去很多年的就診中,每位患者得知自己患癌的反應大多驚訝、害怕、堅強、恐懼、勇敢、迷茫、傷心、痛苦、恐懼、積極治療......

今天,爲大家分享這6位患者的抗癌心得,當他們得知自己患癌後,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我叫龔健信(化名),今年89歲,我的老伴趙滿歡(化名)87歲。我們倆人是夫妻,更是抗癌戰線上的老戰士。在漫長的三十多年抗癌之路上,我們夫妻攜手迎戰癌魔,歷盡風雨坎坷,在困難面前,互相鼓勵,同舟共濟,同甘共苦,承受了一次次考驗,終於恢復了健康。

從1981年到現在35年間,我們夫妻二人先後患過3次癌症,我1981年患胃癌,老伴1993年患乳腺癌,2012年又患宮頸癌。現在我們老兩口的癌症均無復發轉移,達到了臨牀治癒。

我是一名來自河北唐山的乳腺癌患者。雖然過去這麼久了,但回想起確診爲乳腺癌的這天,仍感覺像是一場夢,現在想起來還是絞心的痛。

確診後,我覺得天都塌下來了。女兒13歲,兒子才5歲,他們那麼小,都沒長大成人,父母也已年邁,我還沒有孝順。我倒下了,他們怎麼辦?看着窗外的景色,溫暖的陽光、鬱鬱蔥蔥的綠樹、鮮豔的引着蜂蝶的花朵,我再也看不見了嗎?想到這些,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心就像被刀割一樣,無法形容……確診後,沒過幾天就做了乳腺癌切除手術,隨後又做化療,放療。做完放療後,我就開始喫中藥,效果還很好,每次複查時,我各項指標都非常正常,特別高興!

常規的例行體檢,沒想到竟發現了甲狀腺癌!得知這個消息,我整個人都懵了,知道自己得病了就趕緊手術,然而命運給我開了個大玩笑,術後又發現了右側還有淋巴轉移。

已經切除病竈了,怎麼還會這麼快轉移復發?聽說九成的腫瘤患者死於轉移復發,是二次手術治療還是另尋良方?我和家人都慌了陣腳,不手術擔心腫瘤發展太快,手術後又不能保證生活質量,到底這條路該如何走?接下來的治療方向和治療方案又該如何選擇?謝天謝地,讓我遇到了良醫。

四年前,我罹患結腸癌,那時已是二期。本就是遲暮之年......之後,我總是反問自己,已經活了大半輩子,難道餘生只剩下無盡的痛苦、忍耐和毫無徵兆的死神電話嗎?難道除了化療,真的沒有第二條更平坦的路可走了嗎?

2013年2月確診爲膀胱癌。我非常坦然的接受了手術治療,然而手術後的效果並不理想,他陷入了摘與不摘膀胱的兩難選擇。

摘了,自己才60歲,以後只能靠尿袋生活,對人的尊嚴以及自信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毫無疑問會對以後的社交有很大影響,生活質量也會直線下降。不摘,手術病竈已經切除了,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如果以後出現復發轉移的風險,自己要怎麼辦?我把希望放在了中醫上。

我是在2010年12月體檢時查出肺癌患者,這對於身體一向健康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當時還面臨着血小板性紫癜的威脅,且腫瘤醫院無法查明原因,更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只能當血小板低時輸血小板,如此反反覆覆,第二天腫瘤醫院就讓她出院。

那時的紀阿姨想不通爲何老天對她如此不公,自己不抽菸不喝酒,爲何得癌症的偏偏是她,想起自己馬上要結婚的兒子,她無比確定:我想活下去!

從這幾位患者的抗癌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堅定的抗癌信念、科學規範的治療、堅持服用中藥、適度的體育鍛煉、保持快樂的心情等四方面在抗癌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即使我們得了癌症,也無需完全絕望,學會科學的藉助外力,以一種良好的心態看待疾病。“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相信我們可以在自己的人生小船遇到風浪時,可以劈波斬浪,收穫不一樣的精彩。

#癌症# #腫瘤# #中藥# #滾蛋吧腫瘤君# #中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