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艺术、时装艺术、美食艺术,看似毫无关系,究其能广受欢迎的原因都是一样的:用做艺术、做极致作品的态度来对待产品,抱有匠人之心、创新之心、永不满足之心来制作产品,大众都会感受到你的诚意。“安格斯狂想曲”以超现实的艺术语言讲述了“安格斯牛肉”的诞生之旅:它经历了大自然严寒风雪的雕琢,承载了人们对纯正美味的追求,也经历了如创作艺术作品般精细的加工烹制过程。

▲ 快来关注摩尔的好盆友

Hi,智白嗲们

因为巴黎圣母院的火灾,最近我朋友圈里都在感叹:人生无常,想去的地方就要快点去,想看的东西就要快点看,想做的事情就要快点做,否则留给明天的只有遗憾。

当时我特别想写一篇关于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介绍,这是一部我从高中时代就看了又看、百看不厌的经典大作,改编自雨果大大的同名名著,在艺术上有诸多突破,音乐更是好听得令人汗毛竖起!

最喜欢的曲目《菲比斯》

《笼中囚鸟》(又名:我的备胎卡西莫多)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跑巴黎,在巴黎圣母院前买过老爷爷画的塞纳河和凯旋门,瞻仰过卡西莫多住的钟楼,惊叹过从13世纪流传至今的玫瑰花窗,也一睹过镇院之宝荆棘王冠的真容。

我喜欢巴黎的一个原因,是你会觉得艺术离你非常近,你就生活在艺术之中。

暂且不论大名鼎鼎的卢浮宫,燃烧着印象派之魂的奥赛美术馆,和大大小小的包您逛到腿断的艺术馆,就连巴黎的地铁站,都贴满了艺术展览的海报,设置着艺术品橱窗。

偶尔也会在地铁站里见到卖CD的管弦乐团,可能演奏了数个小时都卖不出去几张,生活不易,但叔叔们依然笑得憨态可掬,怀揣着音乐梦。

一个城市的人文气息,从这些最平常的生活细微中展现出来。

但巴黎带给我的感受不止是表面上的浪漫,每一个“了不起”的背后,都是一部励志剧。

有一年我因为时装周的工作而疲于奔命,累得躺倒在酒店里,丧丧地想着干嘛要选择这样一份工作时,我看到85岁高龄还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老佛爷Karl Lagerfeld,人们簇拥着他,这个视服装艺术为命根子的泰斗,一辈子都在执着于制造最优雅的设计,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惦记着最新一季发布会的设计细节,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给共事的伙伴打电话。

不偏执不疯魔,永远难成大师啊。

也是一年时装周,我第一次坐在巴黎的百年名店ANGELINA里,吃着Coco Chanel最喜爱的栗子蛋糕,那时我特别想重温一遍关于她的电影,那个会说着“我一路逆流而上,才有今天成就”、那个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那个始终以“战斗”的姿态对待事业的传奇女性。

当我们在讨论996时,有些人却从来不计较付出,毕竟选择做自己热爱的事,是可以忘记吃饭和累的。

另一个让我觉得生活在艺术里的城市是佛罗伦萨。

上个月米兰时装周结束后,我在这个“文艺复兴的心脏”小住了一阵。

这是我最爱的宝藏城市,流传着关于美第奇家族的奇幻传说,矗立着关于文艺复兴的伟岸奇迹,保留着自中世纪以来的建筑风貌和城市规划,这里就像个仙境。

早上起床打开窗,面朝皮蒂宫呼吸一口文艺复兴的气息,觉得自己下一秒都能吐出诗……

佛罗伦萨也被称为「美第奇家族之城」,这个传奇的家族统治了欧洲几百年,出过2位欧洲皇后,3位教皇,赞助扶持了一批文艺复兴大师,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波切利……所以美第奇家族还有个江湖称号:文艺复兴的缔造者。

走在记录了百年沉浮的石板路上,你真的可以想象出几百年前,人们人头攒动地围观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的“世纪之战”。当年这场艺术爱豆的大型PK就如同我们今日围观《创造101》《中国好声音》一般。

佛罗伦萨满地都是艺术界的励志传说:米开朗基罗在26岁那年,用连续4年的光阴,精神高度集中地专注于大卫的雕刻。

后来又用4年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在完成《创世纪》之后,传说他因为长时期的劳累和仰视,导致颈椎和眼睛视力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他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终于完成了令人惊叹的遗世之作。

像米开朗基罗这样的偏执狂,不可能不获得伟大的成就。而每一件伟大的作品背后,都是令凡人望洋兴叹的付出。忘记996吧,像个艺术家那样工作,10年后你会感激自己的。

当我受邀参加音乐剧《猫》在上海的首演仪式时,有幸见到了西区原版导演:纳恩老先生。

纳恩导演是导莎翁剧作出身的,掌舵英国国家剧院期间,和大师韦伯合作了四大经典之一的《猫》。这可是足以载入史册的音乐剧啊,而创造它的传说级大人物就在我的眼前,像个孩子般调皮地拿着“摩尔小姐”的麦标,并对着我“喵”地叫了声。

虽然和纳恩导演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只有20分钟,但足以让我对这位艺术家肃然起敬。

他有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猫》里的每一只猫都有它的个性,他会仔细地研究它们的所思所想,哪怕是舞台角落里一只最不起眼的猫,他也会考虑它们对每一幕剧情应该作何反应,如何以“猫”的姿态表现,角色相互之间会发生怎么样的互动……

在此之前,我看过《猫》无数遍,但从来没料到导演对于一部剧的研究是如此细致入微,我原本以为《猫》的成功源自于音乐大师韦伯的创作、华丽别致的舞美设计、有趣新颖的故事题材,但从未料到创作者精益求精到这种地步。

那天的交流很短暂,却让我记忆犹新:正因为用做艺术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才会变成艺术,变成作品,而不是沉没在岁月中的庸品。

在《权利的游戏》开播前,我读了一篇关于HBO CEO:理查德·普莱普勒的文章。

我们都知道原作者马丁老爷子具有妙笔筑英雄的功力,但很少有人知道HBO管理层对于这部剧的贡献与担当。

《权力的游戏》能达成风靡全球的成就,多亏了CEO理查德早年的放手一搏,他敢于在题材和类型上冒风险。2010年《权游》刚启动时,市场上还没有电视剧敢拿大投资古装题材下手,更不要说架空世界,故事里还有龙。理查德形容:“当年谁敢说《权游》能红都是瞎扯淡(completely full of shit)。”

但他最终不仅拍板了HBO历史上最贵的电视剧试播集,还同意了最贵的试播集重拍,因为编剧的一句话打动了管理层:你很快会忘记故事的背景,因为主题永远是共通的。

HBO自90年代起就能确立其电视圈大哥大的地位,从《黑道家族》《欲望都市》到《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靠的正是:无论多么新奇的题材,能抓住观众最终靠的还是扣人心弦的故事和真实可信的人物。

因此HBO愿意以“不计成本”的投资方式、最终究的制作态度来耕耘《权游》,这才诞生了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现象级作品。伟大之作,从来都离不开匠人之心。

大大小小的展览逛了很多,但昨天我受邀参加的展览大概是其中最特别的——由麦当劳主办的沉浸式艺术体验:《安格斯狂想曲》展览。绝对想不到吧?麦当劳也有颗文艺的心。

展览像个奇幻空间,被无数几何形的镜子包围,墙上和天花板上投射着炫目缤纷的动画影像,BGM是欢快的苏格兰乐曲,让人进入展览后,一秒就被拉入欢乐气氛。

《安格斯狂想曲》中的安格斯是指享誉美食界的世界名牛。

“安格斯狂想曲”以超现实的艺术语言讲述了“安格斯牛肉”的诞生之旅:它经历了大自然严寒风雪的雕琢,承载了人们对纯正美味的追求,也经历了如创作艺术作品般精细的加工烹制过程……美味的诞生来之不易!

展览以千变万化的动画影像、艺术装置、气味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来全方位展现安格斯牛的生长环境以及安格斯厚牛堡的制作过程,现场效果真的炫目又疯狂。

我在现场拍的每一张照片都像“误入奇幻森林”。

之所以特地为安格斯牛肉举办这样别开生面的艺术展,是因为麦当劳希望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向大家传递:他们对于食材的选用,有着精益求精的追求。并且在用做艺术的态度对待美食。

展览结束后,我就蹦跶去门店试吃新品咯。安格斯牛肉确实和普通牛肉不同,它具有更浓厚的牛肉醇香,在口中咀嚼时肉香四溢,回味无穷!

根据我的调查,安格斯牛为了抵御严寒,它天生具有雪花纹理,肉质鲜嫩多汁,口感和普通的牛肉汉堡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感!

麦当劳选用100%进口的安格斯牛肉,特制3:7肥瘦比,厚制16mm牛肉饼,还原雪花肉质,目前推出安格斯厚牛培根堡和芝士堡两种口味。

我曾向大家介绍过许多不同国家的米其林餐厅,但我是第一次深入了解像麦当劳这样的巨头快餐,是如何经营他们的美食之道的。在和工作人员的聊天中,我才知道原来麦当劳每家门店都会日复一日、反复校准牛肉饼煎制的温度控制,对品质要求的细节做得相当极致:温度、食材、品控都力争毫厘不差。

一家全球性的大品牌能够如此深入人心、长盛不衰,背后的道理依然是对于品质的不懈追求,对于美味的坚持开发。从安格斯黑金系列汉堡就可以感受出麦当劳对于品质细节的匠人之心。

在我看来,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离我们很遥远的存在,艺术就存在于你我的生活中。建筑艺术、时装艺术、美食艺术,看似毫无关系,究其能广受欢迎的原因都是一样的:用做艺术、做极致作品的态度来对待产品,抱有匠人之心、创新之心、永不满足之心来制作产品,大众都会感受到你的诚意。

- 内容原创,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联系公众号 -

编辑:陈泰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