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郭漢丞

出處:臺灣《音響共和國》,略有刪減。

Acapella BassoNobile號角喇叭在2016年慕尼黑音響展上首度亮相,而我聽的這一對BassoNobile則代理商第一批引進臺灣的新鮮貨,開箱之時還邀請編輯部同仁來拍照,雖然屬於Acapella「中低階」喇叭,但重量超過110公斤,搬動起來依然相當費力,不過比起四件式巨型喇叭Triolon Excablibur MKII,這BassoNobile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強調「德國手工製造」

Acapella這家德國喇叭廠商,由Alfred Rudolph與Herman Winters於 1978年在德國Duisburg創立,他們公司的全名叫做「Acapella Audio Arts」,標榜「音響是藝術品」,他們也用製作藝術品的態度,打造自家喇叭,而且強調德國手工製造。這些關鍵字構成Acapella完整的商標,我知道大多數人都只看到Acapella的粗體大標,但Audio Arts與Hand made in Germany也是品牌的關鍵字。

Alfred Rudolph這位先生我沒見過,但是2010年Acapella巨型喇叭Triolon Excablibur MKII首度引進,並且在臺中音響展登臺亮相時,Herman Winters親自前來助陣,才第一次認識主事者。 Herman說他不是1978年公司創立纔開始設計喇叭,其實他們早在1976年就已經着手實驗設計,但是1978年才第一次以Acapella的品牌參加德國的音響展,獨特的圓形號角設計,加上優異的聲音表現,讓Acapella初試啼聲便獲得諸多好評,也奠定了公司往前邁進的基礎。

最早使用圓號角的廠商之一

將近四十年的Acapella,創業之初就使用號角喇叭設計,之所以使用號角喇叭的設計,理由來自許多現場音樂的聆聽,尤其是真實銅管號角的發聲,具備強大的音樂能量與形體,而且富有穿透力,這讓Herman與Alfred認爲相同的原理應用在喇叭設計上面,應當可以獲得相當好的效果,所以他們設計出了圓形號角,多年來一直是Acapella的設計特點,這次試聽的BassoNobile也不例外,但有些許不同的變化,容後再敘。

視覺效果有如「音響藝術品」

BassoNobile大紅色的圓形號角可說是視覺的焦點,可是和印象中的Acapella號角有點不同?沒錯,號角的配置「偏心」了!以圓形號角搭配方正或瘦高的箱體,大多會採用置中的設計,像是Acapella自家的High Violoncello II MK II,落地的喇叭箱體造型方正,而正中央排列着離子高音與圓形號角,方與圓之間有着對稱感,但是BassoNobile的號角本身就是「偏心」,然後配置再向左右打開,讓這「偏心圓號角」看起來就像是翅膀一般,展現優雅的姿態,實有「音響藝術品」的樣貌。

「偏心圓號角」並不是Acapella第一次設計,在他們家的Poseydon、Apollon、Atlas、High Cecilia、LaCampanella Alto MK II、La Campanella MK III都看得到,但是擺在最新推出的BassoNobile上面,偏心圓號角第一次橫向擺放,僅僅這麼一個角度的變化,就讓BassoNobile的外觀看起來更顯活潑。單就外觀來看,BassoNobile真的像是La Campanella MK III與La Campanella Alto MK II變化而來,但整體比例更顯協調,側向偏心的圓形號角,更讓BassoNobile的樣貌顯得獨樹一格,而不像是從既有型號改款過來。

相對簡單的二音路設計

除了偏心圓形號角的特殊設計之外,BassoNobile雖然尺寸不小,重量也超過110公斤,但卻是二音路設計,而不是比較複雜的三音路,所以 BassoNobile沒有用上Acapella獨特的鐵離子高音(Ion-Plasma Tweeter),也因爲如此,重量級的BassoNobile的價格才能相對比較有親和力。國內實際售價25萬人民幣.以純種德國手工製作的喇叭,又有這麼漂亮的賣像,很有市場競爭力。我不敢說BassoNobile便宜,但是對比配備鐵離子高音Acapella喇叭的價格來說,BassoNobile的價格確實相對有吸引力。

藏在偏心圓形號角里面的單體,是1吋中高音單體,請注意,原廠講的是「中高音」,因爲它負責700Hz以上的中高音,比起一般高音單體,向下延伸的頻率頗多,而瘦高的喇叭箱體裏面,則是搭配雙10吋中低音,負責700Hz以下的頻率。以單體的配置來看,這是標準點音源設計,中央是1吋中高音,上下夾着10吋中低音,採MTM單體排列,而大尺寸的箱體則是增加容積以再生豐沛的低頻。

耐人尋味的700Hz分頻點

問題來了,我知道700Hz的分頻點,但是BassoNobile向上與向下延伸的頻率響應有多寬?抱歉,原廠沒有資料,BassoNobile太新了,連Acapella網站上都沒有資料,我手上的書面資料裏面,規格數據也少得可憐。還有,1英吋高音可以向下延伸到700Hz?這對高音單體也是很嚴苛的條件,或許透過Acapella的偏心圓號角耦合,中高音單體的能量可以進一步放大,因而提升了中高音單體向下延伸的能力,但究竟如何做到,同時維持音色無染,可能是Acapella的不傳之祕吧。

再來,爲什麼原廠沒有頻率響應和其他測試數據規格的資料?其實Acapella官網上,所有產品的技術規格寫得都不多,幾乎都沒有頻率響應的數據,也不說分頻點設定,原廠提供的數據大概只有喇叭尺寸、重量、效率、阻抗與建議擴大機搭配功率,其他詳細規格付之闕如。爲什麼技術規格資料這麼少?唉,人家都清楚地說了,Audio Arts就是音響的藝術,既然是藝術,數據規格哪裏重要?難道您買油畫,還要標示用哪一家的油彩塗料嗎?給尺寸只是要讓您參考一下,看看家裏能不能擺而已。

健康而龐大的音像呈現

本次測評搭配是Burmester 102 CD唱盤、077前級、909後級,這個搭配有趣,CD用的是Burmester的入門產品,但是前後級卻是Burmester的高階器材, CD雖然在Burmester是入門款,但是聲音非常好。還有,線材全部使用美國MIT,但喇叭線用的不是最高階的Oracle,而是中階款式。

我從史寇達的「最後的蕭邦」開始聽起,這是大師關門的錄音,最後一次錄製蕭邦,錄音地點在松煙誠品,第一軌從「Chopin: Nocturne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雖然是蕭邦死後纔出版的夜曲,但也是最受歡迎的夜曲之一,大師要求錄音「就像他在身邊彈奏一般」,所以鋼琴的音像龐大,音場顯得很近,但空間感依然寬闊,頗有攝影超大光圈、超淺景深的樣貌。

BassoNobile把鋼琴烘托得溫暖而厚實,背後的空間感則通透高聳,大師演奏時細微的呼吸聲,跟着夜曲的轉折變化,演奏之際大師還跟着哼唱,整個人都融入在演奏當中,在BassoNobile上面,您不會錯過任何的錄音細節。以色調來說,BassoNobile帶着適度的暖意,聽鋼琴的時候,顆粒飽滿,有着適當的重量,聲音的密度頗高,但是一點都沒有緊繃的感覺,而是呈現健康的龐大與寬闊感,音樂自然地飄散在空間當中,聽來又輕鬆又舒服。

在史寇達的錄音當中,BassoNobile展現了現代錄音豐富的細節,透過號角喇叭來聽,不僅有豐富的音樂細節,又有舒服自在的寬鬆感。我接下來換上一張歷史錄音,是西南德廣播的歷史錄音,聽鋼琴家哈斯姬兒在1956年的廣播錄音,指揮是舒裏希特(Carl Schuricht),樂團是電臺專屬的斯圖加特管弦樂團。1956年啊!六十年前在廣播的現場播放錄音,最近才從類比母帶轉爲CD數位發行,既然是廣播節目製作的節目,又是單聲道的錄音,效果會好嗎?

即便聽單聲道錄音也很美

遵循古典協奏曲的原則,樂團Tutti先,鋼琴Solo在後,我聽「第十九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單聲道的錄音電平略小,我稍微把077前級的音量往上催, 雖然是單聲道錄音,絃樂羣卻有很好的濃密感,音場略爲收斂,沒有聽史寇達那樣的開闊,但是BassoNobile的聲音密度與豐富的情報量,都讓我再次確認這張單聲道數位轉發,錄得很成功,等哈斯姬兒的鋼琴Solo出來,明亮又晶瑩剔透的光澤,加上單聲道相對更顯龐大的音像,在BassoNobile上面顯得距離更近。

哈斯姬兒柔美的觸鍵,還有顆粒分明,又帶着明亮音色的詮釋,不僅有旋律之美,還呈現莫札特音符當中的聰穎機悟,我越聽越入迷,這是單聲道錄音嗎?怎麼在BassoNobile上面,連廣播歷史錄音都這麼鮮活?不知不覺,進到了第三樂章輪旋曲,音樂頓時輕快起來,動態變大,這才從BassoNobile上面聽出老味,果然,這BassoNobile沒有美化音樂,依然具備表現「傳真」的能力,慢板的音樂動態比較小,所以BassoNobile唱起來柔美舒服,可是輪旋曲開始之後,樂團音量放大,單聲道相對不足的音樂層次,就從BassoNobile上面聽出來了,但這不損音樂的美好,等哈斯姬兒的鋼琴一出來,那琴音晶瑩剔透的愉悅感,馬上又讓人專注在音樂的迷人之處。

考驗號角用人聲最難

聽號角喇叭,不能省略掉人聲。有些人對號角有偏見,認爲號角表現的人聲,經常帶着點濃郁的音染,不信,您用雙手擺在嘴巴旁邊擺出號角狀,講話肯定聲音不一樣。設計不良的號角喇叭,肯定有這種負面的音染,所以一定要聽人聲來驗證,最容易分辨。我拿出 費雪狄斯考的「舒伯特:冬之旅」,聽大家最熟悉的「菩提樹」,鋼琴導奏輕柔地飄散,就像是微風吹過菩提樹梢的沙沙聲,費雪狄斯考溫暖的嗓音,在BassoNobile上面烘托得更有暖意,那不是音染,而是中頻段自然柔美的樣貌,隨後鋼琴轉入小調,音樂陰鬱了起來,費雪狄斯考的歌聲表情跟着變化, 在BassoNobile上,這些細微情感表達得很細膩,脣齒間的氣音變化,唱着菩提樹招喚旅人的歌詞,象徵着死神的召喚,我聽得入神,BassoNobile唱得自在。

恐怖的「菩提樹」(真的,我沒騙你,這首曲子雖好聽,但卻是一首恐怖的藝術歌曲)聽罷,該來一點唱熱場子的曲子。我換上Holly Cole Trio的爵士三重奏,聽「I Can See Clearly Now」,低音貝斯沉穩的前奏,BassoNobile唱出濃濃的牛筋味,對比Holly Cole清亮的嗓音,飄散着甜美的尾韻,唱歌的咬字細節變化清晰,還有轉折樂段的喉韻變化,BassoNobile都沒有放過。再聽三盲鼠的「Misty」,近距離收音的手法,讓每一項樂器都有着龐大的音像,在BassoNobile上面清楚地呈現,鋼琴顆粒飽滿龐大,而且高頻的延伸帶着舒服的光澤。其實,號角喇叭聽爵士樂,本來就相當過癮,但是BassoNobile與我們熟悉的JBL或TAD表現略有不同,中低頻段的衝擊力道沒那麼直接,低頻比較不會殺氣騰騰,相對顯得BassoNobile內斂又舒服的音樂性格。

放得開的音樂力道

我聽的最後一張唱片,是阿格麗希的「蕭士塔高維奇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我聽的是她第二次在EMI錄製的新版本,這BassoNobile表現鋼琴實在厲害,實在迷人,阿格麗希清亮且力度十足的導奏,旋即對比鋼琴低音聲部的厚重,絃樂羣柔軟地應和着,帶着俄羅斯風情的旋律,馬上大跳進入激烈互飆的樂段,鋼琴越催越猛,管弦樂團跟着咆哮回應,在BassoNobile上面,此起彼落的聲響,絲毫不混亂,沉穩地演繹着複雜的曲子,銅管的呼應嘹亮卻不顯刺激,這BassoNobile雖是號角,但中高頻段卻有着溫柔的表情,不刺不噪,音樂表情輕鬆而舒服。

器材規格

Acapella BassoNobile

型式:號角喇叭

靈敏度:93dB

平均阻抗:8歐姆

承受功率:100W~1000W/ 10ms

尺寸(H x W x D):不包括號角:1620 x 335 x 620 mm;

含號角:1620 x 475 x 675 mm

重量:110KG

實際售價:250000人民幣

諮詢熱線: 134 2228 5367(微信同號)

聯繫人:徐先生

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署名

EN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