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聖母院當地時間15日傍晚發生大火,之後其標誌性尖頂在烈焰下倒塌。

數百名消防員趕到現場搶救,最終成功控制火勢,保住聖母院的主體結構。據調查,火災可能由巴黎聖母院的修繕工程意外導致。

同樣是一場大火,同樣是人類文明的瑰寶,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世界園林的瑰寶——圓明園被侵略者縱火付之一炬,這場大火從此留在中國人的記憶中。

巴黎聖母院的一場意外大火,喚醒了衆多中國人沉睡的記憶。

於是,一場關於巴黎聖母院大火和圓明園大火的輿論爭議,就此悄然發酵,最終成爲熱議話題。

據清博指數平臺統計,一週內關於“大火”+“圓明園”關鍵詞的文章總共有1697篇,總閱讀840萬+。其中閱讀爲10萬+的文章有24篇,最受關注的爲“人民日報”的文章《巴黎聖母院大火後,圓明園官方發聲!網友:大國風範!》,獲得21041在看數,位列榜單第一。

事件演變時間軸

當地時間15日18點左右,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此時國內時間爲4月16日0點。

隨後火勢逐漸擴大,情況傳回國內後,引起巨大反響,多個話題登上熱搜榜,在當天話題達到了最高潮。

與此同時,在國內報道中,開始有部分評論將火災與圓明園開始聯繫起來。

大約九個小時之後,大火撲滅。聖母院大火與圓明園大火的話題開始發酵。

上午10時左右,“圓明園”話題登上熱搜,之後爭論愈演愈烈。

下午17時左右,@圓明園遺址公園 通過官方微博發佈《文明不能承受之殤》(點擊即可查看)一文,正面回應此輿情,“圓明園遺址公園發文”隨即登上熱搜第二。

之後包括@人民日報 在內的多家官方媒體轉發文章,並作出正面評價,輿情逐漸穩定。

輿情變化回顧

最開始大家的關注點還是在火災本身,媒體的大篇幅報道都集中在火災的搶救,人員及物品損失上。

隨着火勢的擴大,以及塔頂的倒塌瞬間傳回國內,“巴黎聖母院大火”成爲輿論焦點。

之後大火逐漸被撲滅,人們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圓明園”話題熱度隨即開始擴大。

話題產生於微博評論,之後經由各個自媒體微博轉發、推廣,之後開始向知乎、微信等多個平臺觸達,形成全民輿論的焦點。

此時的話題主要分爲幾大流派:

惋惜。對比巴黎聖母院和圓明園同屬藝術瑰寶,同樣是大火被燒掉,表示惋惜。

極端。認爲燒得好,這是“活該”、“因果循環”。

漠視。對巴黎聖母院大火無法感同身受,相反對圓明園大火有更深印象。

相對理性。巴黎聖母院大火與圓明園大火,在性質、形式上完全不同,但同樣需要反思。

各種意見激烈碰撞。

之後隨着圓明園遺址公園發聲,以及各大官方媒體的出面,此時的負面和極端輿論逐漸減少,正面輿論比例開始上升。

回應之前的負面輿情佔比

回應後的負面輿情佔比

隨着負面情緒的減少,此話題的熱度逐漸降低,截至今日,該話題熱度已基本消散。

圓明園輿情走向

清博點評

巴黎聖母院這座承載了八百多年的文化和藝術底蘊,見證了人類無數的歲月的瑰寶遭遇大火,是全人類的共同損失。

而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在一番大肆燒殺搶奪之後,將其付之一炬,大火讓這座世界名園化爲了一片廢墟。

這些曾經的藝術瑰寶,如今只剩殘垣斷壁。作爲中國人來說,不由自主地想到了159年前的圓明園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兩件原本不太相干的事情,在無意中變成了輿論的連鎖反應。

作爲輿論當事方的@圓明園遺址公園 ,在輿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做出回應,避免了紛爭的再度擴大,這中間起到的正面引導作用值得稱讚。

@圓明園遺址公園 回應後部分網友評論

當然部分網民的激進態度,也需要進一步的反思,在部分事件的思考方式上,還需要更加理性。

你們怎麼看這件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