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伯父一生都非常勤勞,這也是中國農民最大的特點。但是,可能一直都低着頭在看地上,所以抬起頭思考的時間不夠多,他一輩子做過很多事情,但是屬幫人家耕田這件事情做的最爲長久。

幫人耕田,這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村上一般養牛的人家不多,只有少數幾戶,而四伯,就自己放養了一頭水牛。每到農忙季節,四伯的忙碌就厲害了,每天天都還是黑的,估摸着漫天星光,就開始出去犁田。早春的水田呢,是比較寒冷的,碰上下雨天,四伯就要披上蓑衣,後面條件有所改善,換成了雨衣。踩在犁耙後面,在水田裏面跟着耕牛來來往往,一遍又一遍,有時候直凍的發抖。而到了雙搶的季節,這種忙碌,更是本上加利,農民們把水稻收了起來之後,要馬上趕着中晚稻。好像每個人都很着急,每到傍晚時分,就有村上的人,嘴巴上叼着菸捲,過來找四伯,嘰嘰咕咕的在那裏聊上一陣子,討論好第二天去他家耕田的事情。

我家族中的父輩們一輩,都是比較辛苦勤勞的一輩,但是,他們也確實是錯過了一些機會。比如,鄰村的人,就有人在販賣石灰,有人利用石灰窯賺錢,有人養豬,有人養蠶,有人養很多鴨子,有人去外面闖蕩,我也知道這裏面各有各的艱辛。但是,再怎麼辛苦,那個年代,留在老家,守住那個一畝三分地,只會讓日子越過越窮,再勤勞,不想多一點辦法,終歸會成爲一個落後分子,以致於慢慢的懷疑自己的能力。四伯就是這樣子,他一直在埋頭苦幹,乾的活呢,在村上也是不錯的,可最終,因爲長時間在水田裏面浸泡,爲他後面的身體健康埋下了致命的病根。正如有時候我鄰居和我說的一句話,“你四伯總是說勤勞致富,勤勞致富,可是他的這個富又體現在哪裏呢?”

是的,勤勞確實沒有令四伯致富,但是,我想,沒有自己的子女,勤勞,可能也是他爲自己增添更多安全感,唯一能夠做的事情。四伯在發病以後,去到醫院,暫時抑制住了。醫生交代他,不要從事體力勞動了。可是回到家不久,四伯不聽醫生的勸告,在房屋的旁邊開始開墾土地,種苦瓜,種辣椒,種豆角,反正,種了一大堆,結果,就是,四伯再也沒有喫到他種的苦瓜,辣椒,他的疾病再次復發,很快離開了人世。

其實,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一種信念,來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安全感。勤勞就是四伯的信念,雖然最後他還是較早的離開了人世。我家族的父輩們,也都擁有這樣的信念。只是,他們都有自己的孩子,他們擁有的選擇,可能就更多一些。我家族的父輩們,堅持的另外一個信念,就是讓我們這一輩多讀書。我的家族,應該是村上最多大學生的家族,雖然我們這一輩讀的大學質量參差不齊,有本科也有大專,最重要的是,我們基本上都讀了大學。雖然今天在村上,我們家族也不是富裕家族,可我們很多時候心裏面多了一份底氣,面臨競爭的時候,也更加從容不迫,我想,這應該也是讀書帶給我們最大的益處。

​四伯過世後,本來是埋葬他常年種植的一塊地裏面的。後面修高速公路,遷移了。我們的家族,在後山上搞了一塊大墓場。我的太爺爺,太奶奶,爺爺奶奶,小爺爺,大伯父等,都埋葬在那裏。本來計劃是把四伯遷移到那裏去的,最後竟然鬼使神差,四伯一個人單獨的遷葬了一個地方。我想,很多時候,這也是一種巧合吧,或許,這就正如四伯的一生,多少讓人感覺孤苦伶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