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啪的一聲,臥室燈亮了,媽媽已經快速穿戴好了,搖醒了爸爸和我,“快起牀,我們要收拾東西回上海,我今天要11點緊急集合去武漢。“不行,我是護士長,又是軍隊醫院的一員,救死扶傷是我的職責所在,我們國家之所以強大,就是我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現在武漢告急,那是你爸爸的故鄉,你的爺爺還生活在那裏,媽媽必須出一份力。

(原標題:淚目!上海初中生寫作文,記錄軍醫母親除夕離家奔赴武漢)

“武漢,今夜不再孤獨,媽媽和她的同事們來了!上海來了!解放軍來了!”初中生作文《最不尋常的寒假》 在網上熱傳,有網友表示“看哭了,爲逆行的英雄點贊”,也有網友留言說“淚目,媽媽以身垂範是最好的教育!”

楊夏雨和媽媽的合照。受訪者供圖

這篇作文的作者名叫楊夏雨,是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第二實驗學校六(4)班學生,作文記錄了軍醫媽媽奔赴武漢一線的義無反顧。

楊夏雨的媽媽名叫夏海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905醫院的骨科護士長,參加工作已近22年,大年夜當天清晨接到電話去武漢,楊夏雨有些擔心,“媽媽,你能不去嗎?”

媽媽回答他:“不行,我是護士長,又是軍隊醫院的一員,救死扶傷是我的職責所在,我們國家之所以強大,就是我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現在武漢告急,媽媽必須出一份力。”

媽媽去武漢後,楊夏雨和爸爸不敢給她打電話,怕影響她工作。“我們要等電話,她有時會半夜下班,有時中午下班,因爲輪班時間之外還要穿脫幾道程序消毒,時間不能定。”楊夏雨和爸爸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說。楊爸爸是一位數學教師,雖然心中擔心,但也全力支持愛人的工作。

爲何寫這篇文章?楊夏雨說,這是語文教師佈置的特殊寒假作業,媽媽的故事讓他感觸很深,所以動筆記錄了下來。楊夏雨的媽媽也在手機上看到了這篇作文,她打電話表揚兒子“寫得挺好”。流露着真情實感的文章讓媽媽感動了,也感染了媽媽身邊的戰友,大家備受鼓舞。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第二實驗學校副校長袁建周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學校響應普陀區教育局的號召,讓孩子們記錄2020年這一最不尋常的寒假,孩子們參與熱情非常高,目前已經收到了包括楊夏雨的文章在內的191篇作文。楊夏雨寫得相當感人,語文教師將他的作文投稿給了微信公衆號“上海升學”,文章迅速在網上熱傳。

普陀區教育局宣傳科科長劉峻告訴澎湃新聞記者,2020年春節在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下,變得不同尋常,普陀區教育局發起了“最不尋常的寒假”徵文活動,記錄並致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鬥士,學生們有的父母或親人是衝在抗擊疫情的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有的是堅守在防治疫情的社區工作者,也有的參與了捐款、送口罩等與抗疫相關的活動,一篇篇文章記錄了這個不同尋常的寒假,記錄了時代,也記錄了普普通通的你我他在這個非常時期爲武漢加油,爲中國努力的暖心之舉。

附:最不尋常的寒假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第二實驗學校 六4班 楊夏雨

1.24號大年夜,清晨,叮鈴鈴,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我從香甜的睡夢中驚醒,我迷糊中強撐開眼皮,是媽媽在接電話:“是的,主任,我正在常州休假,今天幾點報到?好的,我們馬上準備出發。”啪的一聲,臥室燈亮了,媽媽已經快速穿戴好了,搖醒了爸爸和我,“快起牀,我們要收拾東西回上海,我今天要11點緊急集合去武漢。”爸爸也不滿地咕嚕着:“才五點鐘,不讓人過年啦。”刺眼的燈光讓我睜不開眼,我縮在溫暖的被窩裏,裹得緊緊的,叫嚷着:“今天是年三十,大外公、姑婆婆和我們要聚餐,我還要拜年,我還要賺壓歲錢,我好幾年沒在鄉下過年了。”“寶貝,我在路上再給你解釋,現在快起來收拾自己的東西。”媽媽也不管我是否凍着,把我從被窩裏揪出來就套上了衣服。在隔壁房間的外公外婆聽到聲音早就起牀忙開了,一個忙着準備早飯,一個忙着打包、打電話,看樣子,帶不走的東西統統要送給大外公。

七點鐘,混亂終於停止了。我們胡亂喫了點早飯,包裹已堆滿了車後備箱,滿地的雜亂物只能由大外公處理。外面下着小雨,天一點也不亮,還很陰冷。媽媽連拖帶拽地把吵着還要去拜年的我弄進了小車,爸爸開動了車子。雨開始大了,還有霧,雨刷都開到了極致,前窗玻璃上依然還模糊,前方50米就已經看不太清楚。媽媽一會催促爸爸開快點,一會又提醒慢點慢點。路上車很少,前方的車攪起的水霧連雨刷也不頂用,爸爸只得一次次踩剎車,顛的我一頓一頓暈乎乎的。我也不想說話,攪和了過年,心裏糟糕透了。媽媽也不睬我,緊盯着前方看,中途還拿出電話:“主任,雨太大了,我們可能要稍遲一點到。”“主任,我們現在已到常州了。” 轉向京滬高速,雨停了,八車道很寬敞,車少得可憐,爸爸把車提速到了120公里,媽媽也鬆懈一點了,應該能按時趕到了。

媽媽扭頭看了看神情呆滯的我,知道我很不開心。“你知道媽媽爲什麼捨棄過年去支援武漢嗎?”我搖了搖頭,“你這幾天沒看新聞,現在武漢出現了一種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已經有幾百人感染了,還有近萬人在隔離觀察。”“這比流感還厲害嗎?”“當然了,上個月你們班流感就有16個人感染了不能來上課。這種肺炎病毒更厲害,2003年北京也發生過類似的SARS病毒,也是通過呼吸道傳染,有幾千人感染,700多人病亡,那時你還沒出生呢。”媽媽拿出手機翻出了SARS時的照片,我看到大街小巷人人帶着口罩,商場人流稀少,醫生、護士穿着像防化服樣的衣服在醫治病人時,我的心一下子揪緊了,這個病毒太危險了!“媽媽,你能不去嗎?”我擔憂的問到。“不行,我是護士長,又是軍隊醫院的一員,救死扶傷是我的職責所在,我們國家之所以強大,就是我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現在武漢告急,那是你爸爸的故鄉,你的爺爺還生活在那裏,媽媽必須出一份力。”

車一路飛奔,終於按時趕回了上海。媽媽連車上物品都來不及收拾,急跑到家簡單拿了點衣物,十分鐘後媽媽已經拎好了小包站在門口。望着一臉嚴肅、堅毅的媽媽,我突然有點想哭:要好多天不能和媽媽呆在一起了,好多天喫不到媽媽做的菜了,媽媽這是‘闖虎穴’呀。媽媽親了親我,摸了摸我的小腦袋。“做個小男子漢”,我用力點了點頭。

大年三十晚上,外公給我們每人煮了一碗麪,從來沒有這麼冷清的過年,春節聯歡晚會也沒心思看。馬路上也沒汽車聲,也沒鞭炮聲,彷彿時間靜止了。晚八點媽媽來電話了,要我們看中央臺,沒等我們講話就掛了。趕快打開電視機,原來是中央臺正在直播上海海軍軍醫出征的場面。媽媽也上電視了,穿着一身迷彩服的媽媽正和其他150位軍醫坐在客車上,前面警車開道,幾輛軍卡上滿載着醫用物資正飛奔向虹橋機場。瀝瀝細雨中,一架軍用運輸機停在機坪上,後尾巨大的貨倉已經打開,媽媽和同事們下了客車,沒等停留,每人揹着一個,一手提着一個戰鬥包,快速列隊踏步跑向飛機甲板。沒有人說話,只有指揮員的口令聲,每個人一臉嚴肅,一臉急切,只有皮鞋底與地面和甲板撞擊的咔咔聲,那麼有力,那麼堅定。飛機滑向了跑道,呼嘯着衝向了夜空。

武漢,今夜不再孤獨,媽媽和她的同事們來了!上海來了!解放軍來了!

耳邊迴響着媽媽和同事們咔咔踏步聲,我揪着的心也落下了,安心的進入了夢鄉……

明天,是新年的第一天,我的寒假生活也將繼續……

媽媽也很快會凱旋的。武漢也平安了!

每尋常小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上師大附屬第二實驗學校 八1班 詹宇嘯

隨着期末考的結束,上學期的課程也已經告一段落,可是天氣卻沒有像往年一樣冷下來:臘月反常的高溫和起伏波動的氣溫似乎都隱隱約約地昭示着這個冬天的不平凡。但我們這個平凡的小家卻並不會有什麼不平凡的舉動,我們和往年一樣,前往了我媽媽的老家:揚州。

在揚州過年的習俗大概從臘月二十四左右就要算起了,那時候的揚州已經充分感覺新年的腳步離我們是越來越近了。揚州過年的習俗比上海多多了,年味也比上海更濃。整個城裏一派喜氣洋洋的過年氣氛。

一切都如以往一樣,熟悉的風景,熟悉的建築,熟悉的家人。和家中親戚的聚會是那樣其樂融融,一片祥和。還沒住上兩天,鋪天蓋地的新聞便洶湧而來:新型冠狀病毒在武漢海鮮市場爆發。cctv央視新聞,新浪微博,各種微信公衆號充斥着流感病毒帶來的驚慌和無措,今天是武漢感染人數增至幾百人,明天是哪裏出現了輸出型確診病例,後天又是確認病毒可以人傳人。一時間激起千層浪,各渠道口罩銷售一空,醫院發熱門診人滿爲患,鍾南山院士等衆多醫生趕赴武漢一線……我看着新聞心裏不禁咯噔一聲,暗自嘀咕着希望爸爸不會過去,畢竟他又不是什麼發熱門診的醫生。隨即便將這件事拋諸於腦後。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一家一起準備年夜飯,外公還親自教我做他的拿手菜獅子頭,別提多開心了,喫完年夜飯就看春晚,一切是那麼的祥和歡樂。可是我隱隱感覺我的爸爸經常不時的看手機,神情越來越嚴肅,大年初一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對我宣佈一項決定——回上海。直到車子在高速上飛馳,路兩旁的樹木、路燈光速出現又光速消失,我都沒回過神:怎麼突然要回上海啦?爸爸又不是發熱門診的醫生呀?上海也有感染的病例了,看新聞上說來自湖北的遊客們集中安置在黃浦區的一家賓館裏,還是有隱患的呀!一向健康至上的老媽這次就沒提什麼反對意見?就不顧這些安全隱患啦......

車子開到澳門路,我這才注意到以往熙熙攘攘的商場門口如今卻可“羅雀”太反常啦;小區門口和路口有戴着口罩的阿姨和身着防疫服的醫生在宣傳防疫知識和做詢問檢查......我突然反應過來:武漢的肺炎蔓延開了,作爲醫生的爸爸響應號召立刻取消了休假要趕回工作崗位上,疫情擴散家家休息、可是醫護人員卻都是要堅守陣地甚至要直面的啊!爸爸在離開家門前正打算說些什麼,我忽然想起網上說的注意事項,脫口而出:“儘量不外出,出門戴口罩。”爸爸一愣,然後露出了一個微笑:“兒子長大啦,爸爸去幫叔叔阿姨救人,小男子漢要多幫着爸爸照顧家裏啊。”媽媽站在一旁,拿起個口罩直接罩住了爸爸的嘴:“快去吧,家裏有我呢。”

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的爸爸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他是一個願意頂着巨大威脅救人的醫生;我的家庭是一個尋常的家庭,但卻是個願意爲了社會這個大家作出犧牲的小家。就如同那許許多多個醫護人員和他們的小家一樣,爲這個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有句話說得好:這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個註定不尋常的寒假,因爲有了這次可怕的疫情,讓我認識到每個尋常的小家都是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面對令人恐慌的疫情,很多武漢人依舊堅守在武漢。我的爸爸,以及作爲醫護人員的他們,成爲了最美逆行者,爲這個國家撐起了一片天。

十幾年後再次回想,我一定不會忘記 上師大附屬第二實驗學校 九2班 陸佳禕

這個寒假過的確實不尋常,它一改原先喜樂融融全家團聚的氛圍,代替它的是全球人民衆志成城抗擊病毒,支援武漢的雄心。我一直和父母抱怨着今年是不是比往年冷些,但想起那一張張身處前線的臉龐,我的心中卻是熱烈而滾燙的。

我的爺爺是小縣城裏的醫生,今年與往年不同。回家時我看到的不再是那張慈祥的笑靨,那愁容爬上了他的眉梢。“爸,現在病情這麼來勢洶洶。你年紀也大了,萬一這個時候病倒了怎麼辦!”周圍親戚也應聲附和,爺爺皺着的眉頭鎖的更緊,說出的話語簡短但是鏗鏘有力。“前線的他們在努力,我們不能坐視不管。”這句話像是烙印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裏,我的腦海裏。但是他已經是一個年逾六十的老人了,我不由得爲他的身體捏了把汗。心裏變得矛盾猶豫,躊躇思考過後只吐出一句“爺爺,身體爲重。”我不敢抬頭看他的眼睛,只聽見他重重的嘆了口氣。

午飯後不久,一家人坐在屋子裏談論這次病毒的兇險,親戚都紛紛勸爺爺少出診還是在家待着比較好。爺爺沉默了,家裏的溫度一下子低破了零點,只有那電視機的聲音在房間裏迴盪。突然傳來一陣急促敲門聲“陸醫生…在嗎?我家女兒發燒了,你快去幫忙看看吧”這聲音一會兒輕一會兒重,一聽就很着急的樣子。爺爺一個箭步拿起藥箱戴上口罩就衝出了家門,全然不顧叔叔和其他親戚的擔憂。這兩個小時過的格外煎熬,我不停的刷新着手機上的數據,心裏默默祈禱。“嘎吱”,聽到推門聲我們便知道是出診的爺爺回來了。“還好,不是新型冠狀病毒,她打過點滴後已經沒事了。”聽到這裏我們一家人都舒心的笑了。也許是危險後的慶幸吧,我彷彿懂了些什麼,一些不知名的情愫在胸口蔓延。

在這與危險擦邊的那一刻我好像懂得了什麼。懂得了醫護人員的艱辛和在這麼危險的情況下能夠捨棄自身的安危去拯救病患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讚揚,我們確實不能像在第一線和病毒作鬥爭的衛士們一樣救死扶傷,但我們應該盡我們所能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奮鬥在第一線的衛士們爭奪一線生機,全球各地各行各業的人都在竭盡所能的施以援手。我相信這場對抗病毒的戰役我們必須要贏也一定會贏。

這真是一個不尋常的寒假,室外是寒冷的而每個人的內心確是熾熱溫暖的。十幾年後再次回想起來,我一定不會忘了這樣一個不同於往年的假期吧。

木寺晨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林持恆_NY92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