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還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主要作用於淋巴細胞尤其是T淋巴細胞,這點與SARS病毒一樣,建議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來增強重症患者的抗感染能力。當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羣,例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羣和孕婦等感染了2019nCoV,及時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並加強免疫支持治療可能會減少併發症和死亡率。

(原標題:新型冠狀病毒女性易感性更低?)

新京報訊 截至1月30日16時30分,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病例7826例,死亡病例170例,治癒病例133例。海外確診病例79例,涉及17個國家。

1月29日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的一篇回顧性研究文章表明,在1月1日至1月20日期間武漢金銀潭醫院收治的99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中,男性多於女性,這一點與SARS和MERS病毒相同。文章認爲,女性的病毒易感性略低可能是因爲X染色體和性腺激素的保護,這二者在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論文題爲《中國武漢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99個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徵和臨牀表現:描述性研究》,通訊作者爲武漢金銀潭醫院張麗教授、上海瑞金醫院張欣欣教授。

研究還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主要作用於淋巴細胞尤其是T淋巴細胞,這點與SARS病毒一樣,建議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來增強重症患者的抗感染能力。

99名患者中49名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

這項研究包括了武漢金銀潭醫院2020年1月1日至1月20日的所有確診病例。這些病例由RT-PCR(實時定量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確診,並從流行病學、人口統計學、臨牀醫學、放射學等角度分析其特徵和實驗室數據。結果隨訪至1月25日。

研究顯示,在99名患者中,49名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其中47名長時間接觸,2名短期接觸;患者平均年齡爲55.5歲,包括67名男性、32名女性;通過RT-PCR檢測,所有病人都檢測到了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50名患者患有慢性疾病。

患者的臨牀表現爲:發燒(82名患者),咳嗽(81名患者),呼吸急促(31名患者),肌肉疼痛(11名患者),精神錯亂( 9名患者),頭痛(8名患者),喉嚨痛(5名患者),流鼻涕(4名患者),胸痛(2名患者),腹瀉(2名),噁心和嘔吐(1名)。

影像學檢查表明,74名患者表現出雙側肺炎,14名患者表現出多發性斑駁和毛玻璃樣混濁,1名患者患有氣胸。 17名患者發展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其中11名患者在短時間內惡化並死於多器官功能衰竭。

研究提醒,儘早發現和及時治療對於2019-nCoV感染病例而言非常重要。應提供有效的生命支持和對併發症的積極治療,以有效降低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同時防止這種病毒在中國和世界範圍內擴散。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更可能影響患有合併症的老年男性

研究指出,2019-nCoV感染呈簇狀發作,更可能影響患有合併症的老年男性,並可能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呼吸系統疾病,例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

整體而言,死亡患者的特徵與預測病毒性肺炎死亡率的預警模型——MuLBSTA評分相符。MuLBSTA評分系統包含六個指標,即多葉浸潤、淋巴細胞減少、細菌合併感染、吸菸史、高血壓和年齡。

研究人員觀察到,2019-nCoV感染的99例病例中,男性多於女性。這一點與SARS病毒和MERS病毒相同。研究者認爲,女性的病毒易感性略低可能是因爲X染色體和性腺激素的保護,這二者在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患者,特別是重病患者感染了細菌和真菌。繼發感染患者的常見細菌培養包括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黃麴黴、光滑小球藻和白色念珠菌。鮑曼不動桿菌的高耐藥率可能會導致抗感染治療較爲困難,從而導致發生感染性休克的可能性更高。

對於嚴重的混合感染,除了病原體的致病因素外,患者的免疫狀況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年齡大、肥胖和合並症可能與死亡率增加有關。當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羣,例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羣和孕婦等感染了2019nCoV,及時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並加強免疫支持治療可能會減少併發症和死亡率。

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主要作用於淋巴細胞

實驗室測試顯示,大多數患者的淋巴細胞絕對值降低了。這表明2019-nCoV和SARS病毒一樣,可能主要作用於淋巴細胞尤其是T淋巴細胞。

一些研究表明,淋巴細胞總數的大幅減少表明冠狀病毒消耗了許多免疫細胞並抑制了人體的細胞免疫功能。 T淋巴細胞的損傷可能是導致患者病情惡化的重要因素。淋巴細胞的絕對值低可以在臨牀診斷新的冠狀病毒感染中作爲參考指標。

病毒顆粒通過呼吸道黏膜傳播並感染其他細胞,在體內誘發細胞因子風暴,產生一系列免疫反應,並引起外周白細胞和免疫細胞(如淋巴細胞)的變化。一些患者迅速發展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和敗血性休克,最終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及早發現和及時治療危重病例至關重要。建議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來增強重症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並建議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患者中使用類固醇(每天使用甲潑尼龍1–2 mg / kg),並且治療時間應儘可能短。

不過,作者也指出該研究有一定侷限性,包括案例數較少且排除了疑似病例和未確診病例,無法獲得更詳細的患者臨牀信息等。

韓佳鵬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韓佳鵬_NN98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