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廣東,記者 徐學成)訊,達實智能(002421.SZ)最新披露的2019年業績數據顯示,由於對久信醫療計提鉅額的商譽減值準備,公司預計去年最多虧損3.5億元。2015年以來,達實智能多次通過併購加碼智慧醫療領域,但隨着市場環境變化,收購標的業績下滑引發的商譽減值風險,或將繼續"侵蝕"公司的業績數據。

達實智能預計,公司2019年將虧損2.85億元至3.5億元。去年同期,達實智能實現盈利2.17億元。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這亦是公司連續第二年出現淨利潤下滑。2018年,達實智能淨利潤同比下滑幅度超多30%。

全資子公司久信醫療的業績下滑是導致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達實智能披露,由於新增訂單增長遲緩、傳統手術室業務毛利率下滑,新增業務規模較小且已簽約待執行項目進度滯後,久信醫療2019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2%,淨利潤同比下滑45%。據此,公司預計2019年對久信醫療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4.6億元-5億元。

此外,在建工程各項費用的增加亦對淨利潤產生不利影響。

達實智能是城市級物聯網和大數據建設運營服務商,提供面向醫院、公共建築、商業建築、住宅、工業園區、城市地鐵等多場景的智能物聯整體解決方案。2015年,達實智能通過支付現金和定增募資的形式,以8.7億元的總對價收購久信醫療100%股權。據當時披露的信息,久信醫療是醫院潔淨手術室及數字化手術室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根據評估,截至2014年12月31日,久信醫療母公司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爲1.58億元,評估增值率爲451.07%。

根據業績承諾人承諾,久信醫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6,000萬元、7,200萬元和8,640萬元。2018年4月,達實智能披露,久信醫療2015年-2017年累計扣非淨利潤達到21957.19萬元,完成率超過100%,視作其完成業績承諾。

但事實上,根據記者梳理的數據,久信醫療的淨利潤在2017年達到8419.42萬元,爲被收購後的最高值。2018年,久信醫療淨利潤僅爲8079.65萬元,已出現下滑跡象。而據公司2019年半年報披露的數據,久信醫療截至期末的商譽餘額爲6.22億元。

一位資深財務人士指出,這意味着,如果久信醫療在2020年的業績仍未出現好轉甚至繼續下滑,商譽減值將對公司淨利潤數據繼續造成不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來,達實智能通過多次併購不斷加碼智慧醫療領域。除久信醫療之外,被納入公司版圖的還包括小鹿暖暖、四川聚雅等。公司2019年半年報顯示,截至當期期末,久信醫療、小鹿暖暖、四川聚雅三家公司商譽餘額合計超過6.28億元。目前,小鹿暖暖業務處於停滯狀態,鑑於智慧醫療市場環境並未有明顯好轉,商譽減值或許仍將是達實智能改善業績的一大"困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