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孫婉清說,爸爸平時和自己交流比較少,工作繁忙又勞累。”孫婉清說,這和爸爸一貫嚴謹的作風不符。

(原標題:14歲女孩寫給醫生父親的一封家書:“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親安康?

……

您於院中應多加留意,謹防傳染。吾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病毒肆虐的當下,亦如是。”

一個14歲的女孩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父親寫了一封家書。她已經好多天沒見到爸爸了。

這個女孩叫孫婉清,人如其名,溫婉可人、清新淡雅。生着一雙和父親一樣清澈的眼眸,和母親一樣挺拔的鼻樑。

因她的父母都是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她有時被迫獨自“留守”。

言爲心聲。用文言寫成的200餘字的家書,傳遞着孫婉清對父親深情的問候、溫暖的鼓勵、遲來的歉意,以及對戰勝這場疫情堅定的信心。

14歲女孩寫給醫生父親的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佩戴口罩的孫婉清獨自站在自家客廳中

女兒最珍貴的祝福

快樂與健康,是孫婉清對父親孫鵬最質樸的祝福。

“提筆時,我已經有一週沒見過父親了。”孫婉清29日在家中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其實是一幅拜年帖,爲了寫好這幅帖她從除夕前兩週開始醞釀,甚至改了好幾稿。

孫鵬在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急診科和發熱門診工作,疫情發生後,他爲方便工作,也怕給家人帶來傳染風險,就在醫院旁租住,不能回家。

除夕前兩天,父親因爲給家中年邁的奶奶送藥,終於得空回家喫了一頓飯。“但是那天,我們沒有太多時間交流。我給爸爸盛了飯,他就端着飯到門口過道去喫,他怕傳染給家人。”孫婉清說。

那一次短暫的見面,孫婉清像家長一樣囑咐爸爸——“多戴兩層口罩,注意身體,勤洗手,少喫外賣多做飯。”

14歲女孩寫給醫生父親的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孫婉清寫給父親的拜年貼

那天,她已經寫好的拜年帖就放在書桌上,爸爸甚至都沒有機會走進她的房間,詢問她的近況。

雖然身處隔離病房,但是孫鵬只要有空就會和家人聯繫,也會想法兒逗女兒開心。

24日晚近8點,除夕之夜,孫鵬暫時處理完手頭的工作,得空給妻子張清發來一張合影——8名醫生身着防護服、口罩、護目鏡三重防護,他讓女兒猜猜哪一個是自己。

孫婉清說,她很快就辨認出了爸爸,她得意地放大圖片,指着右上角的那個僅雙眼可見的醫生說:“這是爸爸,因爲只有他的眼鏡框是方形的。”

隨後,孫鵬又發來了一張8名醫生的背影照片。爲了方便工作,醫生們的防護背面都互相寫下了大大的姓名,以方便辨認。他以這種方式告訴女兒“答案”,並附上一個開懷大笑的表情。

心細如髮的女兒常常識破父親善意的謊言。

孫婉清說,除了工作上的安危,她最擔心的是爸爸有沒有按時喫飯、休息是否充足。

14歲女孩寫給醫生父親的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孫婉清在家中使用手機和父親通話

每天下午五六點是她與父親定時通話的時間,她總會問爸爸“喫飯了嗎?喫的什麼?”。孫鵬有次回答“喫了,喫的圓子、青菜……”

“一聽就是撒謊,因爲他說的是‘青菜’,而不是具體的菜名。”孫婉清說,這和爸爸一貫嚴謹的作風不符。但是她並沒有揭穿爸爸,她幫不上忙,亦無法分擔。

“我以前覺得醫生這項工作挺好的,有時和爸爸一起走在路上,有人認出他說‘孫醫生謝謝你’,覺得挺自豪。現在覺得真的挺累的,選擇醫生這個職業,非常偉大。”

孫婉清生長在雙職工的醫生家庭,從小耳濡目染,在她的眼裏,醫生必須嚴謹負責,“錯,就是一條生命”。

隨着全市醫院的擴容和收治的肺炎病人越來越多,協和醫院麻醉科醫生、孫婉清的母親張清隨時待命。

14歲女孩寫給醫生父親的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重溫醫學生誓言時,孫婉清的母親張清一度哽咽

張清看到女兒信中“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這句話有些意外,因爲這是他們醫學生誓言的開頭語——

“健康所繫,性命相托……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

20多年前,張清踏入醫學學府時宣讀的誓言猶在耳畔。耳濡目染,女兒竟將這個誓言也記在心裏。此刻重溫這句誓言,張清心潮起伏,激動難平。“許多年來的細細體味,一點點明白這託付有多重,以及爲這份承諾要付出多少。”張清哽咽。

14歲女孩寫給醫生父親的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孫婉清和父親的合影

爸爸愛我多一點

大年初一,孫婉清決定將這份隱藏多日的小祕密公佈於父親,她一早就把這幅寫得工工整整的家書拍照給父親看,以示新年的問候與祈願。

“寫得真好看!”沒過多久,父親就回復了。一句由衷的稱讚、一個豎起的大拇指、一個笑臉,這是平日裏不善表達的父親最外露的誇讚。

“爸爸用了一個‘真’字,這已經是莫大的表揚。他平時總說字如其人,女孩子字要寫得端正、要大氣。”孫婉清心裏樂開了花,她悄悄跟記者說,“我事先臨摹了字帖,帶着這個感覺再去寫拜年帖。”

孫鵬緊接着給女兒發來了一個紅包,標註“學習進步、身體健康”。

“紅包200元,已經挺多了。去年5月20日,他只給我發了5.2元的紅包,給媽媽發了520元。”孫婉清眉眼彎下來,但是爸爸說,那是因爲“愛我多一點”。

孫婉清記得很清楚,那是去年6月份,下午5點放學的她等着爸爸來接她跨越武漢的兩個區上一堂舞蹈課,然而卻遲遲看不見爸爸的身影。

晚上7點多,天色慢慢暗下來,爸爸終於趕到學校門口。“爲什麼這麼晚?”孫婉清質問,“算了,今天不上課了!”

孫婉清非常沮喪,她學習了10年民族舞,她很期待這堂課。她委屈地哭了。

孫鵬一言不發。他沒法和女兒說明,臨到下班,急診室裏又接診了一位情況危急的孕婦。

14歲女孩寫給醫生父親的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溫婉、陽光的14歲少女孫婉清在家中書房閱讀

孫婉清說,爸爸平時和自己交流比較少,工作繁忙又勞累。爸爸的心裏總是裝着病人,常常聽他嘮叨着“今天某某病人來看小病症,被我發現了癌症;還有某某病人,他來找我複查,情況好轉”……

“當病人跪着抱着你的腿、求求你救他,那一刻你怎麼能離開?這就是性命相托。”

婉清用這封信表達了對父親職業的自豪和對父愛的理解。

14歲女孩寫給醫生父親的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孫婉清(左)和媽媽一起同爸爸通電話

孩子一下子長大了

張清隨時就要上抗疫戰場,她很擔心小婉清不能好好照顧自己,會感到孤獨、恐懼。

她跟記者說:“這個冬天確實很難過。除了生活學習上的合理安排,我希望女兒能戰勝內心的孤獨和恐懼。”

孫婉清卻已經做好準備,她告訴記者,她將把大量獨處的時光交給詩書與墨香。

記者看到,客廳一側的書房內,四開門的書櫃佔據了一整面牆壁,除了少數的學術期刊、學術會議資料,幾乎全都擺放着婉清的讀物——《瓦爾登湖》《昆蟲記》《傲慢與偏見》《基督山伯爵》《追風箏的人》《邊城》《消失的地平線》《平凡的世界》《京華煙雲》……

書房外連通着陽光傾瀉而下的露臺,簡單添置一個小書桌、一把小凳子,這就是她的世界,是她戰勝孤獨的“戰場”。

14歲女孩寫給醫生父親的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孫婉清從爸爸的書櫃中快速拿出了自己喜愛的小說《基督山伯爵》

“只要有時間,我可以半天讀完一本書。但是最近我想精讀一些散文。”孫婉清告訴記者,她最喜歡《紅心番薯》這一篇。

孫婉清說,希望爸媽在前方安心工作。這幾天媽媽在教她蒸煮食物,“餃子、包子、麥片、粗糧、麪條,我可以喫五天,輪着喫,不會喫膩。”孫婉清自信滿滿。

她告訴記者,以前她也常常一個人在家,點外賣或者對付兩餐飯不成問題。她爲接下來自力更生的生活狀況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如果上前線了,回家會很累,她也可以爲媽媽準備晚餐。

14歲女孩寫給醫生父親的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孫婉清(右)在家中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

孫鵬在電話中動情地告訴記者,看到女兒發給他的信,一下子覺得女兒長大了。

“等爸爸回家,我想把這幅拜年帖親自交給爸爸。我想和他說,很高興你可以回來。”孫婉清有些害羞,“希望爸爸可以抱抱我,我已經想念這個擁抱很久很久了。”

作爲醫生的孩子,常常獨處和自處,讓她不經意間收穫更多的理性與冷靜。

“眼下正是一年中顏色最爲單調的季節,目之所及,四處是裸露的黃色土地,以及遒勁的灰色樹枝,但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尹麗麗 本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周甲祿 喻珮 責任編輯:尹麗麗_NK368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