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运气点,刘备都得到,北伐能成;得一个,能消化樊城之战结果;两个都得不到,樊城白打。攻取樊城后,刘备军有机会进据许、洛,但后面如何,需运气。

当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曹操一度想迁天子往邺以避其锋芒。当曹仁想放弃樊城时,蒋济劝阻说,一旦放弃樊城,黄河以南“非国家所有”。这些都不是见多识广的魏王君臣小题大做,危言耸听。当时的情况是,宛城等地“豪杰四起",与关羽联络。因此,关羽拿下樊城后,可以里应外合,拿下整个南阳盆地。

一千多年后,岳飞走此路北伐中原,面对骑兵战力更凶猛的金军,军事上成功。

而从南阳盆地入中原的道路,关羽军可以依托山脉掩护行军侧翼安全,削弱北方军骑兵优势。出了伏牛山脉,很近就是许昌、洛阳。因此,曹操想提前迁移天子,也不算小题大做!

运气一:曹操提前去世。假使曹操健康,一旦调整过来,调北方防御乌桓、公孙范的军队南下反攻,那关羽也只能乖乖回到襄樊。(当时,袭取荆州前的吕蒙和孙权关于打不打徐州作过讨论,吕蒙以为拿下徐州后,曹军骑兵来攻,东吴就是屯十万大军也守不住,可见,虽未必有马镫,但当时曹军平原驰骋之威以扬名天下)。毕竟,伏牛山、大别山虽巍峨险峻,尚不足以像秦岭一样一夫当关,万天莫开,形成战略壁垒。

但是,如曹操及时去世,曹丕继位,就不好说了。曹丕去世后,青州兵擅鼓而散,不侍候了。青州兵事件,说明曹操的威望,曹丕继承不了,而在“国本动摇”的情况,这点足以致命。足见,曹丕能继承魏王的地位,却继承不了曹操的威望!在丢失许、洛后,如司马懿所说“国本动摇”,曹氏威名大减,这种情况下,无论朝堂里,军队中,土豪中、士族中,人心动向不可预测,以曹操之才,或能整齐清楚,曹丕嘛…呵呵。诚如此,曹魏威矣!

运气二:处理好东吴的关系、处理好东吴的关系,需要运气。因为,理论上不可能。对东吴来说,魏蜀都很强的话,他一定是联魏抗蜀的!因为,魏再强,也只能隔着长江跺脚;蜀雄据上游,可不是闹着玩的!孙权、吕蒙选择了最有利的时机袭荆州,早一点,晚一点都难免被动。而吴魏联合,关羽军如已取襄樊,也只能全力守荆州,难以倾力北伐了。(如取襄樊,即使东吴袭取南郡,也不致命。关羽有条件长期相持)。

真实的历史是,两个运气点都没得到,外加樊城也没拿下。所以,鸡飞蛋打,黄梁一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