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此期間甲、乙兩場繁殖母豬共產仔豬6227頭,因病先後共亡1835頭,病死率達29. 4%。在新生仔豬羣發病數漸增,病乳豬在3日齡內死亡,吸吮初乳後的乳豬因獲母源抗體的有效保護較少發病。

母豬:病母豬精神沉鬱,食慾不振,體溫38.7—42℃。仔豬:病仔豬精神不振,叫聲低啞,站立不穩,被毛松亂,缺乏光澤,皮膚潮紅;部分病仔豬腹部散佈出血點,耳尖有藍色瘀血塊。病仔豬發抖,痙攣,嘔吐,拉稀。病仔豬死前表現圓圈運動。間歇性抽搐和昏迷,體溫39. 7-42℃;死亡時,病仔豬呈角弓反張。

非洲豬瘟預防,豬瘟的防治措施

在甲、乙兩場先後共剖檢28頭3日齡的病死仔豬。病變基本一致,大同小異。所有病死豬的心臟、肝臟.脾臟、腎臟、淋巴結和腦組織等實質臟器,以及胃臟、腸道和膀胱等器官均廣泛出血。

推薦辦法;非瘟清:拌料預防量0.2-0.3%(非瘟清2-3公斤/噸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療量0.4-0.5%(非瘟清4-5公斤/噸料),連用7天;適用於各日齡段的養殖動物。

用於非洲豬瘟、豬瘟,藍耳、圓環、鏈球菌、流感、附紅體、弓形體及混感等引起的豬發熱性(瘟熱性)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症見:高熱神昏、精神萎頓、結膜潮紅、充血;皮膚髮紅,體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會陰、臀部等部位尤其嚴重;咳嗽、喘氣、呼吸困難;嘔吐,食慾減退或廢絕,糞便乾硬、便祕或排膿性血便;母豬伴有不孕、流產、死胎。剖檢病死豬可見脾臟、肝臟、肺臟等臟器和淋巴結嚴重腫大,並廣泛性出血瘀血。

發病初期:發病1個月左右,母豬羣出現流產、死產和產乃伊胎等;在新生仔豬羣發病數漸增,病乳豬在3日齡內死亡,吸吮初乳後的乳豬因獲母源抗體的有效保護較少發病。

非洲豬瘟預防,豬瘟的防治措施

發病高峯:發病1個月後至接種豬僞狂犬病疫苗後10日,豬上述繁殖障礙問題不僅沒有控制,相反明顯增加。同時,初生仔發病和死亡數劇增,病死率達40.7%—100%,常出現成窩仔豬亡。在此期間甲、乙兩場繁殖母豬共產仔豬6227頭,因病先後共亡1835頭,病死率達29. 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