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走進位於衡德工業園的河北奧冠電源責任有限公司院內,各生產線都在緊張而忙碌的生產着。自2014年奧冠新廠區新項目投產以來,增加了環保投入近千萬元,完成環境管理改善項目20個。去年公司納稅1100多萬,今年納稅預計達到1300萬左右,已成爲行業中清潔生產的先進典型和標杆企業。

河北奧冠電源責任有限公司成爲推動衡水經濟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有人認爲,這一輪環保風暴對地方經濟有很大影響,甚至用“傷筋動骨”來形容,但是我市依靠制定各類環保政策,實現了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持續發展策略。衡水經濟不僅沒有“傷筋動骨”,反而實現了“脫胎換骨”的新氣象。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以前的散亂污企業多以家庭式的小作坊爲主,由於其環保設施無投入,造成其生產成本的降低,從而產品價格也偏低,進而對正規大型企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不僅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又存在偷稅漏稅的情況,對我市經濟發展也造成了損害。

2017年以來,市環保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下“死手”進行徹底整治,緊緊圍繞“1+27”工作方案,以治霾突出領域和問題爲主戰場,集中組織大會戰。先後開展了十餘輪次拉網式排查,大批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企業實施了兩斷三清,徹底取締,爲達標排放的規範守法企業帶來了春天,實現了快速發展壯大。累計整治“散亂污”企業5526家。其中,對2974家小化工、小鑄造、小鍍鋅等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企業,堅決關停取締,落實“兩斷三清”措施。對有治理價值的2552家企業,通過補辦手續、完善設施、整合搬遷,實現改造提升。

如今,散亂污企業沒有了,環保達標的大企業訂單也增加了,進而環保投入也就增加了。去年,全市納稅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上年增加了30%。2018年1——10月份,全市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一。

張承莊 攝

採取“一行一策”“一企一策”方式,各縣(市、區)環境主管部門與各主導行業、企業直接溝通,爲4762家涉氣企業制定了“量體裁衣式”減排措施清單。對103家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的民生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實行免停限產。在科學計算污染物減排量基礎上,採取“少排少限”原則,允許絲網、機械等行業污染物排放量小的511家企業僅在啓動Ⅰ級響應時才停限產。同時,對秋冬季期間需要錯峯生產的鑄造、建材、碳素、醫藥(農藥)等4個行業的203家企業實行污染排放績效管理,對績效評價A級的26家企業免於錯峯生產。

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得到“豁免權”的23家標杆企業作爲生態環境保護“領跑者”,就源於不斷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達到超低排放。而“不停產”,又讓企業嚐到了污染治理帶來的甜頭,大大增加了企業的收入,共享美麗衡水,共享綠色發展。

(來源:衡水日報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