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問:“和尚在此多少時?”

師曰:“只見四山青又黃。”

又問:“出山路向什麼處去?”

師曰:“隨流去。”

“隨流去”就是隨着自然運化的方向而去,不去忤逆宇宙運行的規律行事。

禪宗認爲一切事物都是因緣聚合而存在,又因緣離散而消亡。

正如一顆種子的發芽需要陽光、水、土壤、空氣等要素,缺一不可。

植物是這樣,人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人生的不幸福,就是因爲不能夠正確地認識事物。

常人總是把聰明誤認作智慧,但聰明遠遠不是智慧。

聰明至多在術的程度上把某件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但智慧卻要站在事物根本原理的高度上來認識它們。

人與自然的距離已經越來越遠了。

人越覺得自己凌駕於自然之上,就越忘記自己是自然之子的本質;

一旦忘本,必然招致禍患。

你有多久沒仰望星辰,靜觀夜空?有多久不曾聽松風竹韻,感受天籟?

又有多久不曾赤足行走,和大地親密接觸,感受泥土之芬芳?

習慣說自己很忙,但是再忙也要讓自己的心靈安靜下來。

也要知道自己的身體在哪裏,也要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放下心防,感受生活,這種狀態纔是最美的。

正確的認識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必不能產生於邪惡之中。

當然在佛教看來,最終極的智慧是跨越正邪兩面的不二思想。

它是一種體證,是一種覺知,唯有親身經歷,才能知道。

道的境界不可形容,只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佛在心中莫浪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只向靈山塔下修。

感恩

關注

正德

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