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馬德里的航班是凌晨1點起飛。我們同行的好幾個同事都是剛剛結束了習近平主席亞太三國行的報道。說實話,確實有些難掩疲憊。

子夜時分,只有靠對目的地西班牙的美好期待,來消除連續工作的疲勞,度過登機前這段難熬的時間。

我們一行人中,喜歡喫的,會眉飛色舞談到最近因爲一部紀錄片走紅的伊比利亞火腿;男生則會討論皇馬、巴薩足球隊;年紀大些的會“教育”我們關於塞萬提斯和堂吉訶德之種種……

當然,我們共同的任務是在習近平主席到訪西班牙前,爭取用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勾勒一個深秋的馬德里,講述中西交往的新故事。

一組事實,勾勒中西交流輪廓

12個小時的航程、人員滿滿的航班……抵達馬德里時是一個帶着寒意的清晨。

馬德里市中心掛起兩國國旗歡迎習主席對西班牙進行國事訪問。(新華社記者魏建華攝)

駛進市區,第一印象的馬德里幾乎是個很平面而又頗古典的歐洲都市。沒有太多的高樓,隨處可見的古建築,操着語速超快的西班牙語的當地民衆……

也許是時差的原因,甫到這個位於歐洲西南角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國度,總有些魔幻感。連歐非兩洲大陸、襟大西洋和地中海、歷史上曾經風雲一時的海洋大國……可馬德里似乎少了些大都市的氣派?

“登陸”西班牙街頭巷尾的摩拜單車。(新華社記者李建敏攝)

除了名勝、美食等標籤,我們這些來自萬里之外的一個東方國度的記者該如何去介紹、解讀中國與西班牙近些年的交往?

行前的背景資料也許有些枯燥,但卻是我們去解開兩國交往種種的鑰匙。

問:西班牙在歐盟外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是?答:中國

問:行程超長的“義新歐”中歐班列終點在?答:馬德里

問:被當地人視爲歐洲最大的中國小商品批發中心在哪裏?答:馬德里

問:參加中文水平考試人數最多的歐洲國家?答:西班牙

……

當然,最重要的問題是,西班牙將怎麼隆重接待習主席?

建於曼薩納雷斯河沿岸山崗上的馬德里王宮。(新華社記者畢曉洋攝)

對於這次訪問的意義,先看看幾天前的新華社通稿——

新華社記者孫奕製圖

除了通稿,我們會和大家一起深度打卡西班牙,看看中西這兩個東西方重要國家擦出了怎樣的火花——

這個貨運班列,習主席曾經反覆提及

來到這裏後,我們瞭解到,多山的西班牙,卻是歐洲鐵路排布最密、高鐵通車裏程最長的國度。

和我們飛躍歐亞大陸基本平行,還有一條萬里鐵路線,將太平洋和大西洋、中國和西班牙連接起來。

東起中國義烏,經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後,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終點爲西班牙馬德里,“義新歐”班列(義烏-馬德里)一路綿延13052公里。

爲期6天的“義新歐”四週年回顧展正在馬德里鐵路博物館舉辦。(新華社記者孫奕攝)

現在,只需要短短十幾天,西班牙產的紅酒、橄欖油、火腿,就能擺上中國老百姓的餐桌。同樣,中國產的日用品、機械設備也通過這條“鋼鐵駝隊”,源源不斷運到伊比利亞半島。

這幾年,習主席在多個場合談到這一班列。

2014年9月,還在“義新歐”(義烏-馬德里)班列開行前兩個月,習主席就對來華訪問的時任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說,“當前,中歐貨運班列發展勢頭良好,‘義新歐’鐵路計劃從浙江義烏出發,抵達終點馬德里,中方歡迎西方積極參與建設和運營,共同提升兩國經貿合作水平。”

杭州、北京、阿斯塔納……在一系列多邊外交場合與西班牙領導人會晤時,習主席都談到這個班列:

——要充分利用義烏至馬德里的中歐班列繼續擴大貿易規模。

——義烏至馬德里中歐班列開通運行,成爲亞歐大陸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樑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早期成果。

——中方歡迎西班牙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同用好用足中國義烏至馬德里中歐班列。

當地民衆在馬德里鐵路博物館參觀“義新歐”四週年回顧展。(資料照片)

數據顯示,自2014年11月18日首發以來,班列實現跨越式發展。截至2018年10月20日,班列已往返運行532次。

“班列帶來的不僅是一個個物流新選項,更爲馬德里市開展與中國在經貿、人文等領域交流敞開了新的大門。”馬德里市政府市長協調員路易斯·奎多如此評價。

義烏西班牙交流基金會主席毛文進向我們透露,位於西班牙西部的埃斯特雷馬杜拉自治區,在地理位置上臨近葡萄牙,希望班列向西延伸至葡萄牙,把葡萄牙的貨物經該自治區中轉運往中國。

一座批發城,折射華商變遷

聖誕節將至,馬德里街頭,人流如織。說實話,大街上摩肩接踵的程度,超過北京。當地朋友告訴我們,採買聖誕貨品已經排上各家日程。當然,其中不少產地就是中國。

從馬德里驅車20分鐘,來到西南部郊區富恩拉夫拉達。這裏曾是一片倉庫區,這十幾年來,華人商販逐漸從市中心轉移到這裏經營。

位於馬德里市郊的中國小商品批發中心。(新華社記者劉春暉攝)

佔地162公頃,入住華商店鋪約400家,相關華人從業者達1萬人。在這裏,服裝鞋帽、數碼產品、裝飾板材、美容美甲……應有盡有,被當地人視作歐洲最大的中國小商品批發中心。

當地商販在馬德里中國小商品批發中心挑選貨品。(新華社記者孫奕攝)

就是在這裏,衆多華人“服飾大王”“燈具大王”書寫着自己的打拼故事。

對於溫州人施成業來說,最難忘青春時代連夜開貨車去法國南部進貨。

“那時候,我們超市規模不大,沒有進口渠道,只能自己去進貨。”現在,施成業所在的“溫州商場”已成爲西班牙最大的亞洲食品商場,向多家商鋪批發食品。

如今,商場定期去中國各地採購,僱有20多名西班牙當地員工。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商場發展,當地僱員不僅找到打工的工作,還找到發財的門道。這兩年,一些當地員工開發了網購頁面,客戶下單後24小時內就能收到貨。

“生意越做越大,得益於日益壯大的華人羣體,更得益於西班牙方面對亞洲食品和華商形象認可度的提升。”施成業說。

一門語言,帶動西班牙“中國熱”

說完經貿,聊聊文化。

大家都知道,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與此同時,世界上有5億人在說西班牙語。

記者走訪發現,中國語言文化在西班牙的推廣正迎來最好的時期。《竇娥冤》《西廂記》《牡丹亭》《趙氏孤兒》《文心雕龍》......這些閃耀中國文學史的經典著作,都被翻譯成西班牙語出版發行。很多政府官員也在業餘時間學習漢語。

西班牙漢學家雷林克和她翻譯的西文版《牡丹亭》。(新華社記者郭求達攝)

目前,西班牙學習漢語人數約5萬人,其中每年約有9000人蔘加中國國家漢辦舉辦的漢語水平測試,是歐洲參加這項測試人數最多的國家。

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國?翻譯了上述中國著作的西班牙漢學家雷林克這樣告訴記者:中國發展日新月異,古老文明煥發出蓬勃活力。西班牙應更加重視中國。

未來幾天,我們還會帶來更多西班牙故事、中西交往的故事,期待我們的報道吧!

■來源: 新華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