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1日,上海藥物所發佈聲明稱,其與武漢病毒所1月31日向媒體提供的《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一文,內容是準確無誤的。在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發生後,上海藥物所聯合武漢病毒所證實了雙黃連口服液對該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原標題:雙黃連之惑)

雙黃連之惑:緊缺的空氣到處瀰漫 很快冷水潑下來

新京報記者 李雲琦 閻俠 劉成偉 陳維城

實習生 趙方園

編輯 趙澤

重大公共事件面前,看似不起眼的一件小產品,都可能引發一場民衆的狂熱與衝動,2003年“非典”時是板藍根,2011年福島核電站泄漏時的食鹽,這次是雙黃連口服液。
因爲一則“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雙黃連口服液一夜之間賣脫銷。但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機構上海藥物所發佈的結果僅僅是“研究初步發現”,至於雙黃連對新型冠狀病毒是否真的有效?藥品檢驗是否有經過充分論證?爲何這麼急於發佈這項研究成果?上海藥物所究竟是誰?仍是一個個未解的疑惑。

脫銷

“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1月31日晚,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藥物所)與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的這項初步發現被媒體報道。
消息發佈後,民衆如潮水一般湧入網上及線下藥店搶購雙黃連口服液。
當天晚間,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雙黃連口服液大部分顯示無貨或下架。蘇寧易購各藥品旗艦店有數款產品,但幾分鐘後也下架或無貨。
2月1日上午,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數家藥房,雙黃連口服液也均無貨。正濟堂藥品超市一門店工作人員說,節前雙黃連口服液就已無貨。嘉事堂藥店一門店工作人員表示,前一晚就有市民購買雙黃連口服液,早間又有一些市民搶購,目前藥店雙黃連口服液已無貨。
搶購潮很快蔓延到了部分醫院,以致於有醫院不得不限量開藥。
2月1日,河南某市三甲醫院藥房工作人員蘇蘭(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因雙黃連緊缺,醫院已經只針對發熱門診開雙黃連口服液。
當天一大早,晚班值班的同事告訴蘇蘭,有患者前一晚來買雙黃連,但已經沒有貨,就讓對方早上再來買。“十來箱半個小時就沒了”,蘇蘭對記者說道。
雙黃連一售而空,蘇蘭趕緊聯繫醫院採購,“醫藥公司說凌晨兩點就有人來要貨了,現在只能開始分配,各個醫院都分配一點,不能說誰先搶就是誰的”,“最後藥學部通知只能發熱門診開藥(雙黃連口服液),最多7天的量”。

雙黃連之惑:緊缺的空氣到處瀰漫 很快冷水潑下來


擴產

需求狂熱必然會向上遊傳導,一些雙黃連口服液生產企業已經提前擴大生產,也有企業應政府要求安排擴產。
“訂單非常多”,“很多公司都是有多少要多少”,哈中藥四廠的總工程師黃玉珠2月1日告訴新京報記者,最近3天左右,哈中藥四廠就接到了一些公司的雙黃連口服液訂單。
黃玉珠稱,哈中藥四廠在初二就開始提前生產雙黃連口服液,目前工廠的年產能達到7000萬至8000萬支,該口服液的生產週期比較長,“從原料提取到出廠可能要半個月”。
“目前政府可能還會集中採購,哈爾濱新區政府和省藥監最近也一直關注我們的產能,他們要了解一下情況,對後續整體藥品調配可能會有一個考慮”,黃玉珠說道。
2月1日,富森藥業市場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原本就已經在加大生產,“我們已經跟政府溝通好了,至於是如何溝通的我不太清楚”。另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公司大概是從初二初三的時候就開始加班加點生產,在全負荷狀況下,前兩年的雙黃連口服液的年產能就達到了10億支。
黑龍江瑞格製藥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目前疫情較爲嚴重,公司唯一能做的就是正常生產,也沒有出現加班加點生產的情況,“我們現在有些市場已經斷貨了,着急發貨,但是產量是有限的,不是想擴大就擴大,而且沒有經過相關的批准也不能隨便私自增加產量”,“如果全年生產,雙黃連口服液的產能在1億—1.5億支”,
位於廣東東莞市亞洲製藥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最高年產雙黃連口服液在5億支左右,主要銷往廣東本地,目前已經接到了東莞市政府加大生產雙黃連口服液的通知。“今天開始正常生產,昨天上海藥物所的消息發佈後,(東莞市)政府纔開始對我們有要求。”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質疑

雙黃連口服液緊缺的空氣到處瀰漫。不過,很快,冷水潑下來了。
2月1日丁香醫生髮文稱,沒有足夠的公開數據能證明它在人體中“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人民日報當日早間也發微博提示,“抑制並不等於預防和治療”。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到目前爲止,還沒有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
“我不理解,他們(上海藥物所與武漢病毒所)公佈藥品(檢驗結果)這麼快,是誰批准的,他們在哪個機構做的臨牀實驗?”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2月1日晚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臨牀藥理學對一個治療藥物的檢驗是很嚴格的,週期不會太短。上海藥物所與武漢病毒所公佈雙黃連口服液有抑制新冠病毒的信息,需要交代清楚檢驗流程和結果,針對一個藥品的檢驗時間不會這麼快。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呼吸科主任張煒告訴新京報記者,實驗室有效,不一定代表臨牀有作用。“病毒離開人體環境後是很脆弱的,有些病毒放點鹽也能殺死。”
張煒說,這次病情在中醫裏屬於“寒溼疫”,所以在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等一批中藥製劑被列爲醫學觀察期推薦用藥。雙黃連口服液並不是治療“寒溼疫”的藥品,所以不在其推薦當中。
從業多年的呼吸內科醫生郝希純介紹,藥物的研發分爲三個階段,依次是體外試驗、動物試驗和臨牀試驗,臨牀試驗通常分爲三期,其目的是驗證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從目前的信息來看,他們只對雙黃連口服液進行了體外試驗,臨牀試驗沒做或者非常少,對於我們臨牀醫生來講,他們發佈這一消息的證據不夠充分。”
醫藥專家史立臣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與武漢病毒所)目前沒有臨牀數據,只是做了一個初步的驗證。”史立臣介紹,初步驗證很易操作,只需要把分離出來的病毒放入雙黃連口服液中,觀察病毒是否減少或者死亡,史立臣認爲把這個結果公佈出來是很不負責任的。
“雙黃連口服液是中藥不是西藥,它的成分非常複雜,與病毒接觸後,呈現出來的結果具備多種可能性。”史立臣解釋道:“證明某種藥物是否對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其結果必須來自臨牀一線,一線的醫生真的用某種藥物成功治癒了病人,才能證明此藥有效。”
2月1日,針對中成藥是否可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問題,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隨着疫情發展,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結以往疫情防治經驗,發行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對不同時期患者推薦使用的中西藥物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公衆可以進行查詢。
值得注意的是,張煒還提醒道,即使消費者搶到雙黃連也不能盲目服用。“雙黃連口服液一般適用於咽喉疼痛、感冒發熱等症狀,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而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主要是肺和下呼吸道感染。另外,雙黃連也有服用禁忌症,體質虛寒的胃腸道功能弱的病人並不能服用”。
爲何急匆匆發佈這個結果,是否有經過充分的論證,記者2月1日撥打了主持雙黃連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研究的左建平工作電話,對方聞聽記者採訪後迅速掛斷。多次撥打之後,電話轉接到保安處,保安稱上海藥物所要到2月10日纔會有人工作。

背後

不少醫學人士對雙黃連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功效發出了質疑聲音之後,發佈該項“初步發現”的研究團隊及其所屬的上海藥物研究所也處在風口浪尖之上。
官網顯示,作爲此次研究牽頭方的上海藥物所,創建於1932年,前身是國立北平研究院藥物研究所。目前,上海藥物所有職工900餘人。院士6人,973首席科學家7人次、國家百千萬人才12人、基金委傑青22人、優青7人。
據多家媒體報道,上海藥物所長期從事抗病毒藥物研究,2003年非典期間,上海藥物研究所左建平團隊率先證實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SARS冠狀病毒作用。十餘年來,左建平團隊陸續證實雙黃連口服液對流感病毒(H7N9、H1N1、H5N1)、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具有明顯的抗病毒效應。在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發生後,上海藥物所聯合武漢病毒所證實了雙黃連口服液對該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早在2003年SARS期間,左建平團隊曾稱,1∶100濃度的潔爾陰洗液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對病毒感染細胞具有較理想的保護作用,且對細胞不產生毒副作。
此次上海藥物研究所公佈 “雙黃連可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市場有質疑聲音稱,或許有藥廠利用科研機構做宣傳營銷。記者發現上海藥物所投資或控股多家與藥品相關的企業。
企查查資料顯示,上海藥物所是一家事業單位,負責人爲李佳,也就是現任所長。公司註冊資本爲8802萬元。其對外投資企業有8家,其中4家已經註銷,2家已經吊銷,還剩下上海創藥投資有限公司處於存續狀態,北京華世天富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處於在業狀態。
此外,上海藥物所的控股企業有5家,其中3家爲全資持股,分別是上海凱靈科技綜合服務公司、上海創藥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希姆科技實業公司,另外,持有上海成固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90%股權、持有太倉中科香塘天然保健產品有限公司50%股權。
2月1日,上海藥物所發佈聲明稱,其與武漢病毒所1月31日向媒體提供的《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一文,內容是準確無誤的。上海藥物所稱,研究團隊通過實驗室體外試驗證明,雙黃連有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作用,下一步還需通過進一步臨牀研究來證實。
上海藥物所執着地堅持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