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爲什麼國軍打不了運動戰,大規模運動包圍穿插?打運動戰,就是要大規模調動兵力,後勤和補充力量,可以在大範圍運動當中尋找戰機,抓住戰機,集中優勢兵力一舉全殲敵人。

長官的掌握能力,從士兵到各個部隊的指揮官之間的互相信任,主動動能性等等都非常重要。你首先要非常信任長官,信任友軍。才能在失去聯繫的時候,在分散的時候,堅決的組成嚴密戰鬥組合繼續按照計劃,按照戰役發展形勢進行戰鬥。

隨時跟進情況,進行迂迴穿插,分割包圍,完全看自己的主動動能性。那怕,後勤嚴重缺乏,兵力損失很大,也能保持建制完成,積極主動的去戰鬥。那怕化整爲零,只要需要就立刻可以建立起嚴密的組織。

指揮1多萬人,無論是進攻,還是撤退,在哪個通信系統非常落後的時代。怎麼才能讓所有部隊和編組,不混亂,不發生錯誤,保持不會潰散。這些都是非常困難的。這需要非常強大的組織力。

組織力纔是最難建設的,這需要很強的羣衆基礎,官兵信任,基層組織建設和信仰,以及骨幹的帶頭和領導作用。國軍在很多情況下,一旦遇到,戰事不利,需要火力前線撤退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掩護,也沒有側翼,更沒有阻擊和後衛,就是作鳥獸散了。

爲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爲互相不信任,中央軍有各式各樣的派系和矛盾,雜牌軍也有各式各樣的派系和矛盾。你還沒動呢,他們先跑了。甚至,就是嚴令增援,也是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甚至,部隊打光了,損失大了,沒有人給補充,反而會被人家吞掉。

在這種情況下,沒人願意爲他人做嫁衣,更沒有人願意去當後衛犧牲自己,保全友軍。前邊是對手,後面的友軍,就真是友軍嗎?友軍天天都想着怎麼吞掉你的部隊和番號呢!抗戰時期,跟着陳誠第6戰區的雜牌軍,甚至是其他派系的中央軍,都是一面對着日軍,一面小心謹慎,不讓陳誠的土木系乘機吞併他們。

這種水平怎麼打大規模運動戰?怎麼打游擊戰?數十萬人扔到敵後,過兩三年,不是潰散,就是當了僞軍,要不就是成了土匪。

國軍只能打陣地戰,在陣地裏,有嚴密的工事,各級軍官和督戰隊的監督,還可以依靠工事和火力打仗。一旦運動野戰,則完全無法控制,畢竟大部分士兵都是強拉壯丁來的,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可以乘亂逃跑。

1948年淮海戰役的陳官莊,孫元良第16兵團,竟然發生了營嘯,剛剛準備行軍突圍,8萬大軍就在黑夜當中作鳥獸散,最後只有幾百人成功逃跑,我軍都奇怪,一個兵團還沒打就沒有了?完全炸營了,就這種控制力,還打什麼大規模運動野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