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釵華:一般情況下,我們每通熱線大概會服務30分鐘左右,雖然時間相對較短,但也是心理支持的一種類型。近日,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碩士生導師、本次防疫活動宣傳組負責人林釵華博士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熱線開通至今接到的心理諮詢中,被隔離人員佔到五分之一。

(原標題:北師大疫情心理支持負責人:諮詢者中五分之一是隔離人員)

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部分一線醫護人員、患者、普通羣衆產生了心理上的恐慌及焦慮。爲做好心理危機干預,北京師範大學於1月27日面向全國民衆開通了疫情心理支持熱線4001888976和網絡輔導服務。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碩士生導師、本次防疫活動宣傳組負責人林釵華博士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熱線開通至今接到的心理諮詢中,被隔離人員佔到五分之一。這一人羣的求助中,被污名的湖北市民心理問題比較突出。她同時強調,因長期處於高壓環境,醫護人員的情緒問題需要特別關注。

林釵華希望,“在疫情面前,無論是醫護人員、患者,還是普通市民,都儘可能互相支持,意識到我們都是疫情的受害者,一起去對抗疫情。”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碩士生導師林釵華博士。受訪者供圖

五分之一的諮詢者是隔離人員

新京報:北師大爲什麼想發起這個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團隊?

林釵華:面對當前的疫情,全國各地的一線醫務人員、患者都承受着非常大的壓力,甚至普通民衆也出現恐慌焦慮的情緒。我們作爲一個專業的團隊,希望能疫情期間爲全國民衆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持服務,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大年初一(1月25日),在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黨委書記、教授喬志宏的帶領下,由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心理諮詢與服務中心共同發起了這個北師大防疫心理援助工作,並從大年初三(1月27日)早6點開始面向全國展開心理援助服務。

新京報:心理支持團隊由哪些成員組成?

林釵華:團隊目前主要由四個核心組構成,包括心理支持熱線組、網絡心理輔導組、科普宣傳組、和專業督導組。團隊成員包括心理學、醫學碩士學歷及以上的工作人員近300人。其中,熱線和輔導團隊有200餘名心理諮詢師,並且在陸續增加。

我們所有的諮詢師都經過了北師大心理學部心理諮詢專職教師的嚴格篩選,有專業的助人經驗,其中絕大部分接受過北師大心理學部研究生學歷項目培養,少部分爲海內外的北師大校友。

新京報:熱線開通後到現在團隊接到了多少份諮詢?

林釵華:到2月1日零時,包括熱線和網絡輔導,我們一共服務了1000多人次。

新京報:不同類別羣體大概佔比多少?

林釵華:普通羣衆最多,大概佔比50%;一線醫護人員佔比約10%,被隔離人員佔比約15%,在家隔離人員約5%,其他情況佔比約20%。

有湖北市民因被污名心理困擾突出

新京報:前來諮詢的主要是哪些方面的問題?

林釵華:普通羣衆最關注的問題就是整個疫情,擔心自己染病、擔心整個疫情的發展。很多羣衆在不斷看到一系列負面消息之後,產生了比極大的焦慮和恐慌感。一些人很擔心自己會染病,產生了比較大的健康焦慮,以及健康焦慮背後伴隨的死亡焦慮,甚至還有一些羣衆出現了一些具體的症狀,包括失眠、嘔吐、身體疼痛不適等。

普通羣衆出現的問題還涉及與家人關係等方面。包括擔心家人身體健康、擔心家人不夠重視,擔心自己是不是無意間接觸了傳染源,怕傳染給家人,產生了非常大的愧疚情緒。有一些人覺得“生活失控了”,對自己的生活沒有了掌控感,伴隨這種失控感還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比如質疑爲什麼疫情還沒有被控制。

被隔離這個羣體,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是,很多湖北地區的市民遇到了污名化的現象,遭到了排擠,包括他們的隱私信息被泄露,遇到了很多這樣的困擾。此外,在隔離期間,不確定自己是否被感染,會產生一些不確定性和焦慮的感覺。

一線醫護人員主要是在非常高壓的環境下,產生了非常大的情緒和心理壓力。很多醫護人員在前線也會感到焦慮、感覺恐懼,這些都是我們在面對危險時很正常的情緒。但醫護人員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忽視了自己的情緒需求。在這樣高壓的環境下,也很難有時間或空間處理自己的情緒需求。這真的是一個我們非常需要去關注的羣體。

新京報:對於來訪者的諮詢,團隊一般怎麼處理?

林釵華:一般情況下,我們每通熱線大概會服務30分鐘左右,雖然時間相對較短,但也是心理支持的一種類型。我們首先會從建立關係開始,儘可能地去傾聽來訪者的聲音,瞭解受訪者的困擾,然後去共情,表達我們的理解,去肯定受訪者已經作出的一些努力。

在這個過程中,會先簡單的評估一下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比如失眠、焦慮等。然後我們會通過詢問的方式,和來訪者一起探討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問題,並一起去想一想,我們可以做什麼事情來緩解這種問題的出現。

比如,很多來訪者是一種很焦慮的情況,他們不斷地看一些負面新聞,導致情緒更加糟糕,我們就需要讓來訪者意識到這一點,有意識地減少這種行爲,限制對負面信息的獲取。然後再做一些可能爲生活帶來積極情緒的一些行爲,比如安排規劃自己最近的生活、在室內做一些運動等,以此緩解改善他們的情緒。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受訪者供圖

適當恐懼正常,必要時尋求心理支持

新京報:面對疫情,對普通市民疏解心中恐懼有什麼建議?

林釵華:想強調的一點是,在疫情面前,所有人儘可能去互相支持,意識到我們所有人都是疫情的受害者。無論是醫護人員、患者、普通市民,還是某些疫情嚴重地區的人,我們所有人都應該站在同一個戰線上,彼此都應該溫和以待,一起去對抗疫情。如果我們惡意去推開某個羣體,只會讓我們進一步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中,不斷給彼此造成傷害。

對於普通市民疏解心中的恐懼,我首先要說的是,恐懼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情緒,我們所有的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都在爲我們提供一些信息。比如說憤怒讓我們知道自己受到了威脅,我們需要去保護自己;哀傷可能是因爲自己經歷了一些重要的喪失;恐懼則是我們感受到了不安全,所以我們會對危險的事情更加敏感,會想更積極地保護自己。現在大部分人都開始有意識地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這些行爲都是非常有適應性的。

所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適當的恐懼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大家發現自己有強迫性地反覆搜索疫情相關報道,反覆查看自己的身體症狀,甚至出現一些心慌、失眠等生理症狀的話,可能說明情緒已經陷入了一個不良的循環。這個時候,就需要做一些事去緩解心中的恐懼和焦慮,比如限制負面信息的攝取,安排一些積極的活動,在需要的時候尋求彼此的支持包括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等。

新京報:提供心理支持的過程中,你印象比較深的是什麼?

林釵華:我個人印象比較深的是一些溫暖的時刻。比如來電者表達對家人、朋友、或他人的關心,想知道怎麼更好地支持他們,有時甚至表達對諮詢師的關心。這些溫暖的時刻,讓我感受到,在疫情面前,大家對彼此的關懷和支持。

王灝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王灝_NA318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