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菜场买菜,大家最怕遇上缺斤少两的状况。可是,你知道吗?就算摊贩不少秤,他们照样能多收你的钱。最近,网上就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商家在输入单价的时候,稍微做一点手脚,就可以像武侠小说里的“吸星大法”一样,额外多收钱。情况果真如此吗?广电独家实验,为您揭开真相!

电子秤单价输入有猫腻,不短斤缺两照样坑你!

“缩位计费”有猫腻

网上有消息披露,部分商家在使用电子秤称重时,用“缩位计价”的伎俩,悄悄占消费者的便宜。具体操作是:将货品价格的小数点往前移动一两位,最终得出的价格就有出入。比如说原价35元/公斤的商品,如果商家输入0.35/公斤,还原后得出的价格将变得更多,消费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多付钱。

《关注》记者就此做了随机采访,很多市民表示,他们一般只注意商品重量,从未在意过商家用电子秤输入金额的方式。

那么,市面上是否存在这种将货品金额的小数点往前移动计费的行为呢?记者深入扬州市区的一些菜场和水果店进行了暗访,没想到在第一家水果店买梨子时,就发现了类似的做法。

电子秤单价输入有猫腻,不短斤缺两照样坑你!

记者发现,这家水果店的老板在输入金额的时候,的确是按照网传的办法,将小数点往前移动了一位,原本7元一公斤的梨子,在电子秤上输入的却是0.7元。当记者询问商家为何这样做,店老板似乎显得有点慌张,表示是自己少按了一下。

“缩位计费”很常见

而在另外一家水果摊点,记者买西瓜时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原本输入单价1.5元,乘以重量之后,显示的价格应该是19.4元,可这个电子秤上最终的价格却是1.94元。商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往前移动一位呢?老板对此含糊其辞,声称他的计费方法没有问题。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一些商铺,发现为数不少的商家都存在这种缩位计费的行为。

不知不觉中多收顾客的钱

不知大家看明白没有,所谓的“缩位计费”其实就是在电子秤计费时,把商品的单价向前移动小数点,商家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计量专家说了,这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其实内藏猫腻,因为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多收顾客的钱。

电子秤单价输入有猫腻,不短斤缺两照样坑你!

在扬州市质监局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工作人员找来了电子秤和定额砝码,模拟购物称重。首先模拟的重量是2.270千克,输入单价50元/公斤后,金额显示113.5元。随后,工作人员使用“缩位计费法”,将50元/公斤的价格改成0.5元/公斤,最终显示的价格是114元。也就是说,商家如此操作,无形中就会多收顾客0.5元左右的钱。

电子秤单价输入有猫腻,不短斤缺两照样坑你!

输入不同的价格,都会出现这样的误差吗?工作人员又多次更换单价,进行重复实验。在重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输入76元/公斤,得到的金额是172.52元;输入价格0.76元/公斤,金额变成1.73元。

实验结果显示:

重量2.27公斤,输入单价50元/公斤,总价格为113.5元,输入0.5元/公斤,价格为114元;

同样的重量,输入76元/公斤的单价,总价格为172元,输入0.76/公斤单价的话,总价格为173元;

电子秤单价输入有猫腻,不短斤缺两照样坑你!

重量4.47公斤,输入单价为89元/公斤,总价格为397元,输入单价为0.89/公斤,得出的最终价格为398元。

商品称重时注意输入价格

也就是说,只要使用这种缩位计费法,最终得出的价格会比原本的价格要高出五毛钱到一块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扬州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陈阳表示,经过检验的电子秤,在缩位计算方式上都是以四舍五入为准的,一旦单价变低之后,总价格势必会发生变化,再经过四舍五入之计算之后,最终的结果会变多,也就不足为奇了。陈所长说,即使是用的合格的电子秤,商家通过不正确的操作,改变了运算的基数,也改变了最后的交易结果,让顾客多掏钱,这属于欺诈行为。

陈所长特别提醒,实验所用的电子秤称量精度只能到小数点后两位,精确度不算太高,而一般市面上所用的电子秤精度更大,能达到小数点后三位,这样一来,经过二次四舍五入之后,误差会更加明显,变化量会更大,并且价格越高、重量越重,造成的误差值越大,顾客吃亏的可能性也更大。对此,消费者协会相关人员表示,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如果发现商家使用缩位计费法,可以明确拒绝,如果商家拒不整改,应保留证据,向他们举报。

还别说,以前这个问题还真没有注意过,看来大家以后买东西得多留个心眼,看仔细了!这里还要奉劝那些耍小聪明的商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们这么做,和缺斤少两没什么区别!

消息来源 |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新媒编辑 | 刘欣、罗莉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