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电影的2019年,有一个非常让人惊喜的变化,那就是高票房电影的口碑越来越好了,观众对国产片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了。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就是前两年,那些取得高票房的国产片,口碑往往并不太理想。比如2015年国产片票房冠军《捉妖记》,2016年的《美人鱼》,其实评价都有点两极分化,后来的年度票房冠军《战狼2》啊《红海行动》还可以,但是那些年度票房榜前十的国产片,很多口碑还是不行,比如2017年春节档《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这些简直一言难尽;2018年的《捉妖记2》和《唐探2》也还是差强人意。

所以真正是到了2019年,才真正出现了一批票房好,口碑也好的国产片。比如票房冠亚军《哪吒》和《流浪地球》,观众反响都非常强烈,在头条有大量的讨论,评价总体都非常好。

曾经的中国电影为何烂片横行?都有一个历史过程

这两年观众对国产片的总体评价,也越来越满意,通过猫眼评分数据就可以看出,国产片票房榜前十名的电影,口碑是在提高的。

曾经的中国电影为何烂片横行?都有一个历史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可以说经过近20年市场化发展,中国电影终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可是回首往事,中国电影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烂片横行,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当年冯小刚在上海电影节上说:“中国垃圾电影太多,是因为垃圾观众太多”

曾经的中国电影为何烂片横行?都有一个历史过程

当时引发了很大争议。但其实也有很多人还挺赞同冯小刚,觉得当年国产电影烂片太多,观众要背很大的锅。

对这个问题,咱们要怎么看?

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通过对国产电影20年的发展观察,国产片在进行市场化的进程中,恐怕不得不经历这种烂片横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电影人和观众,多多少少都有一定责任。

一、中国电影市场化1.0:《英雄》埋下后来过度营销种子

中国电影市场现在是一个每年约600亿的巨大市场。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中国电影市场每年票房都徘徊在10亿左右。全国大多数城市的老式电影院全部关门歇业,只有北京上海几个大城市还有电影市场。那会儿大家看的基本上都是好莱坞大片,国产片那会儿一年没几部能看的片子。大家都说中国电影已死。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电影人都在想怎么办?怎么办啊,救市啊。怎么救?张艺谋站了出来。2002年一部《英雄》横空出世,大导演,大明星,大场面,人民大会堂首映,营销力度也够大气,最后票房2亿多,创造国产片历史。市场也确实被炒热,改变了过去国产片寒碜的形象,张艺谋功不可没,也开启了中国电影市场化浪潮的开端。

曾经的中国电影为何烂片横行?都有一个历史过程

《英雄》创造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在国产片低迷期救市有功


《英雄》打响了开门红,张艺谋后面再接再厉,陆续推出了《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国师”当然救市有功,但是中国电影后来的很多毛病也是在他这埋下的。

众所周知,《十面埋伏》和《黄金甲》的口碑不怎么样,故事情节着实有点雷人,但是凭借着大场面、大明星,国师的电影一出,必然是年度最受期待的电影,营销也是铺天盖地,票房也都好得出奇。在那几年,年底贺岁档看一场张艺谋的电影似乎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对,就是文化现象。看电影已不单单是一种电影消费,而是成为了一种全民文化狂欢。媒体上,周围的朋友圈,到处都在说这部电影,你不去看一下,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聊天。

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影质量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把电影营销成一种文化现象,把电影话题炒作起来,把观众的目光都吸引过来,比电影本身重要。

这么几年下来,从张艺谋开始,后面的陈凯歌,包括冯小刚,还有香港北上的吴宇森等导演,都是有样学样。一定要拍大片,请大明星,但是电影质量都不是太好,然而票房都不错。以至于中国电影市场慢慢形成了一种错觉:就是拍电影一定要会炒作,话题度起来了,票房自然好。

这种情况,从2002年的《英雄》、2003年的开始,一直到2008年的《赤壁》、2009年的《建国大业》,可以称之为中国电影市场化1.0时代。

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还没到100亿,除去引进片,国产片的市场其实很小。再加上市场刚起步,才开始学人家好莱坞玩商业片。因此那会儿国产片质量整体不够高,观众能选择的余地也少。但客观情况就是这样,既不能太责怪导演们欺骗观众,也不能说观众就爱看雷人烂片。只能说市场还没发展起来,大家都凑合凑合吧。但中国电影不重质量,过度看重营销的毛病已经那个时候埋下,一直影响到现在。

二、中国电影市场化2.0:资本力量制造流量明星搞坏市场

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突破100亿,2018年超越600亿,这是中国电影市场化2.0时代。由于中国经济腾飞,带动了电影市场起飞,这是一个奇迹。放眼全世界从来没有哪个电影市场有过这种发展速度。

这个奇迹值得我们骄傲。但市场如此膨胀,带来的也不会全是好事。看到电影市场如此赚钱,从2010年开始,有大量资本热钱进场试图浑水摸鱼捞一把。目前中国电影最有声势的制片公司,包括万达影视、乐视电影、阿里影业在内,几乎都在这一时期成立。其它不知名的电影公司更是如过江之鲫,比比皆是。这是中国电影野蛮生长的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总会有一个相对混乱的过程,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有太多的资本力量涌了进来,它们都想赚钱,市场被搞乱了,规矩被搞坏了,网络水军、小鲜肉、天价薪酬,全部是互联网时代,也就是这两年才发生的事情。这才是近两年中国电影烂片横行的根本原因。

而这一切无非是延续了《英雄》开启的明星炒作模式。只不过是把炒作的对象从以前的明星演员换成了今天的流量明星。之所以要换,一是因为之前的明星身价水涨船高,而流量明星大多掌握在资本手中;二是要适应网络时代需求,推陈出新,满足90后新消费主力军的潮流需求。所以,这些流量明星主演的烂片大多集中在国产青春爱情片,具体以《小时代》、《栀子花开》为代表,就是看准了年轻粉丝们的消费力。


曾经的中国电影为何烂片横行?都有一个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这些靠话题炒作和过度营销的烂片还能取得高票房,也是由于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太快,而新一批合格的电影制作人员还没有成长起来,远远满足不了迅猛发展的市场速度。这就给了那些靠话题营销的烂片浑水摸鱼的机会。笔者对此有个比喻,就好比一个餐馆突然涌入了太多顾客,好的厨子只有那么多,怎么办?当然只好让某些顾客吃“猪食”了。

资本力量的恶还体现在,它们有巨大能量影响院线排片,让流量明星主演烂片占据超高排片比例。网上有一种论调指责观众不支持《海洋天堂》、《倭寇的踪迹》等优秀国产片,也是烂片横行的一个原因。但问题是,这些电影大多在院线悄无声息上映,又默默无闻下映,观众连听都没听说过,又怎么去支持?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对此,李宗盛在一次音乐访谈中的话很有道理,“你喂他猪食,他就变成猪。”

曾经的中国电影为何烂片横行?都有一个历史过程

2016年李宗盛在台北金曲音乐节论坛上发言,称“喂观众猪食,他就变成猪”

但资本热钱进入中国电影市场,是不是全是坏事?也不见得。因为此前很多默默无闻的优秀电影人有了更多拍电影的机会。比如《海洋天堂》导演薛晓璐,后来有机会拍摄《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徐浩峰也拍摄了《箭士柳白猿》和《师父》。逐利是资本的本性。资本本身是个工具,它既能推动市场的发展,也可能搞坏市场,这方面监管方不能缺位,要更好引导资本,同时要限制资本过度干预电影市场。

总而言之,中国电影这些年烂片横行,恐怕是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也和过往历史有一定关系,是各种复杂的因素,共同造就了今天这个局面。这个市场的所有参与者,或多或少,都有责任。监管方,有没有责任?电影制作方,各位导演和演员,有没有责任?观众,有没有责任?都脱不了干系。


三、中国电影市场化3.0时代:终于开始走上正轨

关于电影市场消费主力代际变化,好莱坞有个说法,叫做7年一个周期。意思是每过7年,就有一批新的观众群体成长起来,电影市场必须要有新的潮流来适应新观众群。

这话有点道理,据有关研究,电影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集中在22岁至30岁左右的年轻人。每过7年,这群主力观众就会换一茬。中国电影市场化的历史也很符合这个说法。从2002年到2009年左右是一代;2010年到2016年左右又是一代。

也就是从2016年之后,电影市场的潮流又该变一变了。

所以说随着看的烂片越来越多,到底是吃一堑长一智,观众没有以前那么好忽悠了。从2016年暑期开始,流量明星越来越不好使了。从吴亦凡的《致青春2》,然后是《欧洲攻略》,然后是鹿晗的《上海堡垒》,这些流量明星的烂片票房是越来越差。


曾经的中国电影为何烂片横行?都有一个历史过程

与此同时,那些真正质量突出,口碑出色的电影越来越受观众追捧。大概就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尤其是2017年《战狼2》的横空出世,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口碑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烂片骗钱的时代就这样走到头了。

在一个行业野蛮生长的初期,总会有一个相对混乱的过程。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奔。当那些不尊重市场规律,粗制滥造的电影再也不能赚到钱,他们自然会主动消失。而决定这一切的,就是广大普通观众的口碑。

烂片越来越没法赚钱,市场自然会筛选出真正优秀的电影,观众会自动追捧那些优质电影。

所以我们在2018年看到了《红海行动》,看到了《我不是药神》这些惊喜;在2019年看到了《哪吒》和《流浪地球》,也看到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这些新式主旋律英雄大片。

曾经的中国电影为何烂片横行?都有一个历史过程

这些电影的共同点是,题材新颖,全部都是过去国产片没有涉足过的话题,比如《我不是药神》是国产现实主义剧情电影首次涉及社会尖锐问题,《流浪地球》是国产科幻片的开山之作,《中国机长》将视角瞄准了新时代平凡英雄......

这些都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感受。也终于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开创了全新的道路。

这才是未来中国电影最让人期待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