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慎買朋友圈口罩 多地嚴查販賣假冒僞劣口罩案)

新京報訊2月1日,太原警方協助北京警方,在太原市控制2名銷售僞劣口罩的犯罪嫌疑人,二人銷售僞劣口罩58萬餘隻,涉案價值達600餘萬元。該案涉及的僞劣口罩已銷往京、津、冀三地,數量巨大。

疫情暴發以來,全國警方打擊多起制販假口罩案件。記者梳理發現,假口罩多通過網絡銷售到人口集中省市,例如北京、河北、天津、武漢、安徽、蘇州等。同時,也有遊商從網絡進貨後流動銷售。據醫生介紹,假口罩生產成本很低,佩戴無法抵擋病毒細菌,還容易對疫情防控造成威脅。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介紹,通過觀察口罩的印刷、質地、氣味等方面,很容易分辨真假,並提示市民要在有資質的店鋪購買,以免上當。

慎買朋友圈口罩 小作坊春節開工趕製假口罩標3M

兩名銷售假口罩的嫌疑人被警方在暫住地抓獲。受訪者供圖

小作坊春節開工製作假口罩

據廣東省公安廳通報,1月29日上午,佛山警方接到一舉報電話稱,村內有人深夜開工製造假口罩。警方到現場偵查發現,廠房內3臺簇新的生產設備正在全速運轉,一箱箱成品半成品口罩堆放在廠房四周。民警要求現場工人出示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等相關證照時,均無法提供。經清點,現場有生產設備3臺、生產材料80餘箱、N95等型號口罩(成品/半成品)共17.5萬餘隻,均已被依法查扣。

經初步調查,可確認該工廠生產的這批產品是假冒僞劣3M品牌口罩。作坊工人歐某等6人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作坊老闆等其餘涉案人員正在追查中。在警方查獲時,該作坊生產的假冒口罩還未來得及流入市場銷售。

但並非所有假冒劣質口罩都能被攔截在生產源頭,一些不合格產品已經被分銷到多地。新京報記者通過案件梳理發現,部分假冒劣質口罩已經流入北京、天津、河北、武漢、安徽、上海等地。

此外,根據浙江省金華市場監管局的消息,1月23日,執法人員查獲一批3M假冒口罩。經查,生產這批假冒口罩的車間內無任何清潔消毒設施,員工徒手包裝口罩,廠內無任何出廠檢驗設備,環境衛生、設施設備不符合生產條件,負責人提供的營業執照顯示的住所也不在當前地址,現場標有“3M”標識的口罩2.5萬餘隻,經營者無法提供相應的代工協議、授權證明。

遊商現場流動銷售

一些假冒口罩通過流動性的商販現場銷售,消費者拿到後一時間難分真假,等到發現口罩有問題,再回去維權,也爲時已晚。上海市民王娟(化名)就在微博上吐槽稱“商場門口買到假口罩,回去找的時候人都跑沒了。”

日前,上海警方通報,1月26日,上海楊浦區城管部門在五角場地區發現一涉嫌銷售假冒僞劣口罩的流動攤販。1月28日上午,專案組將涉嫌非法售賣假冒僞劣口罩的楊某抓獲。經相關部門鑑定,楊某用於銷售的3200只一次性口罩均爲假冒僞劣產品。警方查出楊某的上家系金某、俞某等人,並相繼抓獲金某、俞某、蔡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

據4人供述,自1月22日起,金某、俞某等人在其經營的店鋪內銷售假冒口罩;犯罪嫌疑人楊某從金某等人處購入假冒口罩,在五角場地區設攤,加價對外非法銷售牟利。目前,警方正會同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製假售假源頭開展進一步調查。

同期,南京警方在防控疫情巡查時,發現一輛依維柯汽車形跡可疑,民警立即下車進行檢查,發現該車上囤積有大量的3M等品牌口罩,車主徐某也正在向路人售賣口罩。徐某無法說明口罩的進貨渠道,也無法提供相關的購貨憑證。經查,徐某所賣口罩質地輕薄,並且文字印刷極爲粗糙。經3M牌口罩廠家鑑定,徐某所售賣的2323個3M品牌口罩均系假冒產品。

網店、微商成假口罩“重災區”

隨着疫情發展,藥店、各大電商平臺旗艦店內的口罩紛紛脫銷,一些網店和微商也趁機高價銷售口罩。記者搜索發現,多個代購和個人微信在朋友圈內發佈銷售口罩的廣告,但對於口罩來源,賣家則大多閉口不談,更無法提供小票。此外,通過案例梳理,記者發現,不少假冒口罩都是通過網上途徑在對外銷售。

近日,連雲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經偵大隊通報,稱有羣衆舉報“連雲港市海州區有人通過淘寶網銷售假口罩,銷售上千件,銷售額達到數十萬元”。接到該舉報線索後,連雲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經偵大隊開展調查。

經前期工作,民警在海州區某倉庫內當場查獲了大量“飄安”牌等假冒僞劣一次性醫用口罩,扣押近1000個假冒僞劣口罩。另外一路民警在路上截停了嫌疑車輛,當場抓獲兩名犯罪嫌疑人楊某、許某。楊某、許某供述,二人見當前口罩成爲熱銷產品,便想借此機會發財。二人一起到山東臨沂小市場“搶購”了一批假口罩在淘寶網上進行銷售。

除夕當天,兩人用於銷售假口罩的淘寶店鋪開張,他們將每個1元錢買來的口罩,以1.95元的價格對外銷售,截至案發前,已銷售出去10萬多個“飄安”牌等假冒僞劣口罩,非法獲利10餘萬元。最終,二人因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藥器材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慎買朋友圈口罩 小作坊春節開工趕製假口罩標3M

真假口罩的對比圖。受訪者供圖

焦點一:

如何分辨口罩真假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介紹,分辨口罩的真假可以通過幾個步驟。第一步看包裝,商品的整體包裝是否完整、整潔;第二步看印刷,包括包裝上商標、使用說明的字體印刷是否清晰、佈局是否美觀。市場上常見的貼有勞安標誌的口罩,對於“LA”印刷的辨別尤爲重要;第三步看標識,是否標有生產日期、生產廠家、國標號等標識;是否在保質期內。

對於醫用口罩的鑑別,則是看它的包裝上是否有“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等字樣,如果僅僅顯示“醫用口罩”,這並不是醫用外科口罩,其材質和性能都低於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KN95/N95)生產標準是GB19083—2010,醫用外科口罩標準號是:YY0469-2011。消費者還可以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網站來辨別。

該工作人員表示,還可以通過檢查口罩貼面部一面是否有光澤,是否無碎毛、污點,口罩是否有異味,來判斷真假。此外,通過口罩的印刷工藝也可以區分:真品的文字印刷採用激光蝕刻,且是45度斜紋,假貨受成本和技術限制一般爲油墨印刷,無法呈現斜紋。

焦點二:

劣質口罩有哪些危害

據急救醫生劉揚介紹,目前已知的劣質口罩外觀多與正品口罩相似,但劣質口罩並不具備正品口罩的過濾層和吸水層。“劣質口罩給佩戴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薄,因爲它就是一層布或者其他材質的面料。”劉揚稱,真正能夠抵禦細顆粒物和細菌病毒的口罩,都需要使用專業的抗菌面料以及內附濾片,這樣纔能有效地過濾細顆粒物,並抗菌抗病毒。

劉揚稱,事實上,雖然劣質口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抵禦粉塵進入呼吸系統,但其所用的材料,大多不符合質量標準,含有很多有機揮發物,甚至具有刺激性氣味,其所帶有的揮發性化學氣體對人體會產生危害。

不僅如此,劣質口罩通常不具備抗菌性能,佩戴過久,很容易滋生大量細菌,對佩戴者的呼吸健康系統產生安全隱患。其次,劣質口罩的面料通常情況下不符合安全衛生標準,佩戴時間長了,容易造成皮膚紅腫、呼吸不暢等問題。


俞昌宗 本文來源:新京報 作者:張靜雅 責任編輯:俞昌宗_NBJ111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