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丙類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 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甲型H1N1流感(原稱人感染豬流感)。

1

首先您將關注的是:

生命垂危逢妙手,勃勃生機又回春

導 語

IABP,即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一種輔助循環方式,主要用於急性心肌梗死合併心源性休克、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高危PCI患者(左主幹病變、嚴重多支病變、重度左心功能不全)以及冠脈解剖結構不適宜介入治療,需過渡到外科手術的危重患者。

4月11日4時31分,急診收治一名因“陣發性胸痛5年,加重3小時”入院的患者,該患者於5年前無誘因間斷出現胸痛,入院前3小時再次出現心前區壓榨性疼痛,疼痛劇烈,持續不緩解。4時33分,心電圖提示爲“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立即啓動胸痛中心綠色通道。患者直接進入導管室行冠脈介入治療。術中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左前降支近中段瀰漫性狹窄伴中度鈣化,最重達70%,中段100%閉塞;左迴旋支近中段瀰漫性狹窄,最重達90%;右冠狀動脈近中段瀰漫性狹窄,最重達90%。

李明哲主任及徐輝副主任爲患者進行冠脈支架手術。5時26分患者突然抽搐,意識喪失,心電示波爲室性逸搏心律,兩位主任立即給予持續的胸外按壓、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及藥物治療,持續5分鐘的搶救,患者神志轉清,恢復自主呼吸,心電示波爲竇性心律。術後應用IABP進行輔助治療,維持患者生命體徵。6時41分,患者返回病房繼續治療。

主任及兩位護士長每天對患者進行數次查房,並安排高年資護士對患者進行護理,指導責任護士每天觀察患者意識、生命體徵、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尿量、穿刺部位血運情況、管路是否通暢、如何擺放體位,以及觀察患者IABP運轉情況,患者的反搏壓、平均壓、反搏波形、心率、肝素使用情況等。患者在醫護人員精心的治療和護理下,病情得到好轉,於4月13日,患者成功脫機,生命體徵及心功能逐漸平穩。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心血管內二科及時準確的救治以及先進的醫療技術,爲患者贏得了希望。心血管內二科全體醫護人員,將秉着患者至上的服務理念,竭誠爲心臟病患者保駕護航。

2

14人死亡!吉林省發佈傳染病疫情!這幾種病進入高發期!千萬要當心…

吉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近日發佈了

2019年3月份全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

已有14人因乙類傳染病死亡

2019年3月(2019年3月1日零時至3月31日24時),全省共報告法定傳染病4474例,死亡14人。其中,甲類傳染病無發病及死亡病例報告。

乙類傳染病報告12種,共報告發病3425例,死亡14人(艾滋病10人,肺結核4人),報告發病數居前五位的病種爲:肺結核、肝炎、梅毒、猩紅熱、布病,佔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93.49%。

同期,全省報告丙類傳染病6種,共報告發病1049例。報告發病數由高到低排序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風疹。

什麼是甲類傳染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分甲類、乙類、丙類三類。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城市2小時內,農村2小時內電話報告防疫站。

《新法》規定,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型H1N1,按甲類傳染病處理。

什麼是乙類傳染病?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 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甲型H1N1流感(原稱人感染豬流感)。對此類傳染病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防治方案進行預防和控制。

什麼是丙類傳染病?

丙類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流行性感冒的高發期

小編提醒大家

注意保持身體健康

正確預防傳染病的傳播

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是由諾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腸道疾病,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波及範圍廣等特點。

感染者發病突然,主要症狀爲噁心、嘔吐、腹部痙攣性疼痛及腹瀉,通常持續1~2天。兒童患者嘔吐普遍,成人患者腹瀉爲多,24h內腹瀉4~8次,糞便爲稀水便或水樣便,無粘液膿血。但病程較短,一般爲2~3天。

秋冬季節爲病毒性腹瀉高發時期。暴發多發生在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工廠、大型遊輪等人羣聚集場所。

防治措施

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不喫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貝類等水產品。一旦出現疑似症狀,要及時就醫,規範治療。

家庭內在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時,應先使用含氯消毒劑消毒後再清理,在消毒、清理受污染物品時,要戴口罩和塑膠手套,處理完後進行手部清潔,避免感染。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可通過唾液飛沫、鼻涕、痰液在空氣中傳播。流感傳染性強,發病快、狀重

與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病人多表現爲38℃以上,渾身痠痛、 頭痛明顯,而咳嗽、流鼻涕則較輕。流感對老年人、兒童、孕婦和體弱多病者危害極大,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防治措施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另外,不要養成揉鼻子、摳鼻孔的壞習慣,這樣很容易把手上的病毒帶到最易被傳染的部位。

2、要多喝水,讓鼻黏膜保持溼潤,能有效抵禦病毒的入侵,同時還有利於體內毒素排泄。

3、在流感高發期,儘量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不要在封閉的空間久留。作息生活有規律、保證睡眠、不吸菸、少飲酒,並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免疫力。

4、飲食合理,多喫蔬菜水果。

5、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最有效手段。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

臨牀表現多樣,病人在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後14-25天才會出現流腮症狀,多數病人無前驅期症狀,少數病例在前驅期可出現倦怠、肌肉痠痛、咽痛等症狀。

發病後畏寒、頭痛、食慾不振、全身不適,1-2天后單側或雙側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腫脹、疼痛,張口和咀嚼或進食酸性食物時疼痛加劇。腮腺腫大通常持續7-10天。

防治措施

1、接種腮腺炎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勤換、勤洗、勤曬衣服和被褥,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擤鼻涕)應立即洗手,避免髒手接觸口、眼、鼻。

3、流行高峯期應避免去人羣密集場所,如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並減少接觸他人,儘量居家休息。對患者用過的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居室。

4、合理睡眠,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科學飲食,加強鍛鍊,增強自身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

在丙類傳染病中,

報告發病數由高到低排序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風疹。

瞭解有關流感常識請看下圖:

◆來源:長春晚報、吉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人民日報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健康廣場】央視曝出這菜強致癌?正大量上市,許多東北人超愛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