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一、二战时代那种慢吞吞的炮火准备,现代炮兵的反应速度可谓争分夺秒。老式牵引式火炮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小,卡车炮、自行火炮凭借其强大机动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角。

这种改变,有一部分是被炮位侦测雷达给逼出来的。二战后,随着雷达技术发展,炮位侦测雷达也快速发展起来。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研制了AN/TPQ-36、 AN/TPQ-37“火力发现者”炮位侦测雷达;后来英国研制了“辛柏林”雷达;英法德联合研制了“眼镜蛇”(Cobra)雷达;苏联研制了“动物园”(Zoopark-1)雷达;瑞典、挪威研制了“阿瑟”(Arthur)雷达。

美国AN/TPQ-36/37雷达,是世界上装备量最大的炮侦雷达。其中TPQ-37远程雷达,对火炮侦测距离30千米,精度35米;对火箭炮侦测距离50千米,精度70米;对导弹侦测距离100千米以上。

▲TPQ-37远程雷达

炮侦雷达利用炮弹弹道,定位速度很快,只需三个点加上风向就能推算出位置,能对榴弹炮、迫击炮、火箭炮等各类阵地定位。计算机将坐标传到指挥所、炮阵地,引导己方炮兵反击。

我军曾在80年代引进英国“辛柏林”雷达,8秒钟对敌军火炮定位,几分钟内打的敌军心惊胆战,再不敢冒头。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炮兵对敌侦测1800多次,平均反击时间6分37秒。TPQ-37雷达尺寸大,机动性差,展开时间长达30分钟,撤收也要15分钟。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要求,将逐渐被TPQ-47型取代。

我国经不懈努力,也先后研制出371型、BL904型、SLC-2相控阵炮位侦测雷达,形成远中近程全面覆盖,性能超过美国同类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SLC-2E相控阵炮位侦测雷达

当然,现代炮兵在炮侦雷达威胁下,也发展出反制施:

第一是“快打快撤”,加快反应速度。现代自行火炮从行军到战斗转换也就60秒左右,1分钟急促射后快速转移。

现在更是发展到“动中备、停即打”,在行军中完成侦察、计算、决策,短停射击快速撤离。对方雷达就算发现,也来不及反击。当然,反击不仅来自于地面,还要防空。

TPQ-37

第二是干扰、摧毁敌方雷达。炮侦雷达基于电磁波原理,可以对其干扰,还可以用雷达侦察机交叉定位,用炮火摧毁它。所以敌方炮侦雷达,也要快速展开快速转移。

至于自行火炮在敌方炮火覆盖前能发射多少,并不确定。敌方雷达不能24小时开机,就算我方第一轮炮击被敌方侦测,并在数秒内算出坐标,那敌方人员决策、火力协调,火炮准备还需要时间。

美国2017年演习统计显示,从目标获取、火力协调到火炮射击,理论最快时间是2分钟左右。3、40千米距离,炮弹飞行时间1分钟左右,总计3~4分钟。(美军实际平均反击时间12分钟左右,与理论差异很大)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按敌人最快反击速度算,我方只要在3分钟内完成发射,撤离到安全地带,就可以躲避敌人反击。老式牵引式火炮从撤炮到安全区不能超3分钟,自行火炮打完就跑,几十秒撤完。实际发射时间1、2分钟左右。

现代155毫米火炮,标准射速约6~8发/分,最大射速10~15发/分。爆发射速:PLZ-05自行火炮15秒4发,PZH-2000自行火炮9秒3发,56秒10发。所以在敌方炮火覆盖前,能急促射十几发。

当然,这都是理想情况下的假设。实际战场上环境变化莫测,炮击后的毁伤情况,空中火力打击,敌方干扰压制等,都会造成变化。具体发射多少,依赖于战场需要和指挥员的判断决策了。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