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世界盃“浙”裏啓幕,精英論道未來趨勢

4月19-20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以及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暨2019年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在浙江紹興輕紡城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論壇和大賽聚焦多類智能機器人的發展、應用與創新,旨在推動機器人在智能製造、智慧生活、智能產業和國防安全等領域的深入應用。億歐作爲特邀媒體參會進行現場報道。

據瞭解,歷屆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都會邀請機器人即自動化產業界、學術界以及創投界的代表做主旨報告、主題演講和交流,共商共議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與未來。自2017年起,國家機器人論壇舉辦同時,進行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大賽吸引了全國各地中小學校、高等院校學生教師的參與,有力地推動了國家機器人事業的發展。

19日上午,在2019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主論壇上,舉行了2019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暨2019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開幕式。在開幕式上,紹興市柯橋區委書記沈志江,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王忠民,中共工程院院士、中共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鄭南寧發表了開幕式致辭。致辭結束後,參賽選手代表浙江大學沈紫嫣以及裁判員代表同濟大學郭翔進行了賽前宣誓。最後,各領導和嘉賓上臺進行開幕式倒計時,2019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暨2019年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正式開幕。

RoboCup創辦二十載,爲國家機器人發展儲備人才

隨着機器人在各領域的應用增多,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機器人教育在青少年中也開始變得炙手可熱,對於中國的機器人事業的發展也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拓展青少年的科學知識,培養其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機器人教育,也是與國際接軌的需要。日本、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早在許多年前就十分重視機器人學科教育對高科技社會的作用和影響,早在1994年麻省理工學院(MIT)就設立了 “設計和建造LEGO機器人”課程(Martin),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設計和創造能力。我國要發展高科技,必須大力加強機器人教育。舉辦機器人競賽便是推動機器人教育的方式之一。

據介紹,RoboCop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是我國最具影響力、最權威的機器人學術競賽之一,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學術交流和高端人才培養的重大品牌活動。該賽事從1999年開始,已先後成功舉辦了20屆。從2016年開始,根據中國自動化學會對機器人競賽管理工作的要求,原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中RoboCup比賽項目和RoboCup青少年比賽項目合併在一起,舉辦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

大賽通過組織機器人比賽和技術研討,讓中國的青少年瞭解機器人、喜愛機器人,拓展他們的現代化科學知識,致力於爲我國的機器人事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今年大賽吸引了來自國內外500多支代表隊的3000多名師生參賽,比賽項目有足球賽、機器人救援、人型機器人微電影、格鬥挑戰等比賽。

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機器人的多領域應用

開幕儀式過後,論壇進入“2019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主旨報告”議程。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陳杰,ABB集團亞洲、中東及非洲區總裁顧純元,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於海斌,綠馳汽車北京控制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李銳明發表了主題報告和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陳杰進行了題爲《多智能體系統中的幾個問題》的報告。報告中,陳杰提到了智能無人系統和多系統協同兩個概念,智能無人系統是指能夠通過遠程操控或自主完成指定任務的,機械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高度融合的無人系統/平臺。多系統協同是將分佈的智能體有機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基於網絡空間、有機聯繫的複雜系統,實現多系統在時間、空間、模式、任務等多維度上的有效協同,最終形成目標探測、跟蹤識別、智能決策、自主控制、精確打擊和損傷評估完整鏈條。

機器人世界盃“浙”裏啓幕,精英論道未來趨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陳杰

在報告中,陳杰院士在簡要回顧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發展沿革及現狀的基礎之上,就陸用多智能體系統協同中的智能指揮決策、多智能體系統的分佈式協同控制、多智能體系統的協同故障/攻擊檢測、以及有-多智能體系統共享控制等幾個重要的科學問題進行詳細闡述。

陸用多智能體系統是指在地面戰場使用的智能化、無人化作戰平臺以及相應的指揮控制系統。面對複雜、惡劣的戰場環境,陸用多智能體系統的有效協同正成爲無人化作戰的主要模式。

除此之外,陳杰院士還對相關領域的未來趨勢進行了展望。他表示,到2035年全球無人車的銷量將達1200萬輛,其中超過四分之一將是在中國出售的。據預測,10年後,無人駕駛汽車將普及中國,佔據全汽車領域80%的份額。多車協同將成爲無人車的主要運行模式。

ABB集團亞洲、中東及非洲區總裁顧純元博士,發表了《人機協作——引領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的報告。目前,“機器換人”已在包括製造業、服務業等多行業展開。但實際上,人類與機器人可以是一種互助共存的關係,機器人可以充當人類的夥伴與助手。人機協作是機器進化的必然選擇,協作機器人將會是未來趨勢。

機器人世界盃“浙”裏啓幕,精英論道未來趨勢

ABB集團亞洲、中東及非洲區總裁顧純元博士

機器人充當助手輔助人去做勞累艱苦的工作,最大的優勢就是安全性與靈活性。顧純元的發言聚焦於人機協作,解讀協作機器人的前沿技術、應用場景和商業價值,以及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在智能協作機器人領域的發展,並進一步探討人機協作的安全性及技術挑戰,展望其在未來工廠領域的廣闊前景。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於海斌發表了題爲《機器人互聯網》的報告,報告中,於海斌首先回顧了機器人發展的歷史,並闡述了發展機器人互聯網的意義和價值,提出了機器人互聯網的體系結構。他指出,機器人互聯網將會是下一代技術的核心內容,對於機器人編程複雜,環境認知能力相對不足等問題,以互動協作的方式進行提升將會是有效的解決辦法。

機器人世界盃“浙”裏啓幕,精英論道未來趨勢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於海斌

同時,他也指出了發展機器人互聯網所面臨的挑戰:一是在網絡空間體系架構和演進,二是數據科學問題,三是網絡空間安全問題。

綠馳汽車北京智能科技研究院副院長李銳明發表了題爲《車載機器人賦能智能座艙》的報告。傳統的車內系統與人之間的交互方式,會佔用駕駛員的雙手與眼睛,同時也分散了行車過程當中人的注意力。而在道路行駛中,安全恰巧又是最重要的。車載機器人的出現,超越了原有車載語音所能做的。它可以提供一個讓人與之對話,與之雙目交投的夥伴。

機器人世界盃“浙”裏啓幕,精英論道未來趨勢

綠馳汽車北京智能科技研究院副院長李銳明

在報告中,李銳明對網絡機器人互聯的方式進行了倡導——利用車聯網終端計算能力和網絡交互功能,車載機器人將可以利用語音、視覺,場景識別,信息融合等多種方式與用戶完成交互,在預知危險、瞭解用戶習慣等方面擁有超越想象的能力。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侯增廣深度解析了康復機器人的現狀、機遇和未來。康復科室屬於綜合性很強的可是,現代醫學對高端醫療設備及技術普遍有急迫的需求。其中包括中風患者的康復、脊髓損傷的康復 以及神經損傷的康復。心腦血管、腫瘤、肢體骨折等住院患者中,大量患者需要康復治療,但在目前國內的這部分工作還非常欠缺。這時人工智能的出現,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以及工作方式。

機器人世界盃“浙”裏啓幕,精英論道未來趨勢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侯增廣

侯增廣提到,人工智能是爲了更好地服務人類社會,而如何把生物智能融合於機器智能,這是機器人技術面臨的挑戰,也是康復機器人研究者們要解決的問題。康復機器人在中國存在很大的市場和商業契機。但我國起步較晚,還缺乏成熟的、市場普遍認可的產品。康復機器人將來的發展趨勢有很多主線,而基於人機交互的控制是將來康復機器人發展的一個重要主線。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幕式暨主論壇的進行過程中,ABB(中國)有限公司還與中國自動化學會進行了隆重的簽約儀式,爲打造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的科技理念,雙方將共同舉辦第二屆ABB全國智能技術創新大賽,打通機器人成果轉化鏈條,加速機器人技術轉化,加快產業升級和生活品質的跨越。

機器人世界盃“浙”裏啓幕,精英論道未來趨勢

ABB杯全國智能就技術創新大賽簽約儀式

陳杰,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同濟大學校長。“複雜系統智能控制與決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羣體學術帶頭人、973項目首席、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現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控制科學與工程組成員、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軍委科技委某領域專家,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多部國際、國內學術期刊副主編和編委。長期從事控制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學科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動態環境下複雜系統的多指標優化與控制、多智能體協同控制等研究領域內進行了深入研究,並面向應用將在該領域的研究與裝備系統建設密切結合,所研製出的裝備已得到列裝。近年來,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發表SCI 收錄論文90餘篇,以第一發明人獲授權發明專利40多項,先後出版學術專著4部、教材和譯著各1部。

顧純元,於1982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1987年獲得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工程博士學位。1987年到1989年,就職於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從事研究員工作。2010 年,他出任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ABB離散自動化與運動控制業務部機器人業務單元中國及北亞區負責人。2012 年,顧純元博士擔任ABB(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離散自動化與運動控制業務部北亞區及中國負責人。2014 年至2017年6月,顧純元博士擔任ABB集團高級副總裁、ABB(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2017年7月1日,顧純元博士出任ABB集團亞洲、中東及非洲區總裁併成爲ABB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同時繼續擔任ABB中國董事長。2015年11月顧純元博士當選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此外,他還擔任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歐盟商會諮詢委員會委員和廣東省省長經濟顧問。

於海斌,男,漢族,1964年生,工學博士。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全國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國際自動化學會ISA Fellow 、“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邊緣計算產業聯盟理事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首批入選者。長期從事以現場總線和工業無線爲代表的工業物聯網、基於網絡的控制系統的研究與開發,是我國工業物聯網技術領域的先行者之一。發表SCI/EI收錄論文16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 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技術發明和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獲2013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一等獎、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6年國際自動化學會ISA卓越技術創新獎。曾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科技創新傑出獎等獎項。

侯增廣,1969年生,博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97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自動控制系,獲工學博士學位,1997-1999年在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到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員,2004年起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2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4年),獲2013年度IEEE神經網絡彙刊最佳論文獎(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Outstanding Paper Award),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2013年),楊家墀科技獎二等獎(2010年),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10年),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2009年),北京市科技獎、機械工業科技獎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