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之後,英歐貿易協議還未正式開談,雙方便“吵起來了”,英國與歐盟均對貿易談判擺出強硬姿態。

  週一(2月3日),英國和歐盟分別就脫歐後雙方關係進行了首次表態,英歐貿易談判纔剛開始就遭遇不順,英鎊跌破1.30關口。那麼接下來,英國和歐盟之間的關係將如何發展?英鎊又將面臨怎樣的風險

  01 事件梳理

  在布魯塞爾當地時間1月31日24:00,也就是北京時間2月1日早上7點,英國正式脫離歐盟,成爲歷史上首個退出歐盟的國家。這場歷時3年多的脫歐之路終於要走到一個終點。不過,這一天也是英國與歐盟未來關係的起點,英鎊面臨的風險也並未消失。

  從英國成爲歐盟的一員到它正式脫離歐盟,經歷了大約47年的時間,最初擠破頭皮要進入歐盟的是英國,如今“鐵了心”要跟歐盟分手的也是英國。有媒體用“同牀異夢”來形容英國與歐盟47年的關係,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回顧一下英國與歐盟之間的“愛恨糾紛”:

  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建立,該組織正是後來歐洲共同體、歐盟、歐元區的始祖。當時英國選擇“冷眼旁觀”。

  1957年,煤鋼共同體六國簽訂了《羅馬條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邁出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關鍵一步。談判的時候,英國派了貿易官員參加,不過最後還是沒有加入。

  此後,歐共體國家迎來了戰後的經濟繁榮時期,英國經濟卻停滯不前,這時候英國才發現自己錯過了這趟順風車,可此時想再加入已是難上加難。

  1961年和1967年,英國兩度申請與歐共體“牽手”,兩次被拒之門外。

  直到法國總統戴高樂下臺,英國才抓住機會。在1973年1月1日如願成爲歐共體成員。

  1975年6月5日,在經濟持續不景氣,通脹、失業率持續雙高的背景下,英國就是否繼續留在歐共體舉行公投,雖然最終67.2%的民衆選擇了“留歐”,但國內強烈的疑歐主義聲音始終存在。

  同年9月6日,因未能阻止激烈的貨幣投機,英鎊匯率急劇下跌,英國時任財政大臣拉蒙特被迫宣佈英國退出歐洲匯率機制。

  2013年1月,時任首相卡梅倫爲爭取連任,承諾如果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將就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公投。

  2016年6月23日,脫歐公投官宣了英國歐盟“分手”的命運,也導致了卡梅倫的下臺。

  之後便是長達3年多的脫歐之路。

  當地時間30日,歐盟理事會投票通過了英國脫歐協議,這是英國脫歐批准程序的最後一步。英國正式退出歐盟後,會立即開始爲期11個月的過渡期,至今年12月31號結束。在此期間,英歐雙方將圍繞未來關係展開談判,其中達成自貿協議是重中之重。

  02 精選分析

  英歐貿易談判開局不順 雙方態度強硬

  英歐雙方已定下“紅線”

  週一,英國首相約翰遜與歐盟首席脫歐談判代表巴尼爾分別發表講話,說明了英國與歐盟對於雙方未來關係的願景,並且還劃出了各自的“紅線”。

  巴尼爾當天上午在布魯塞爾表明,歐盟願意與英國簽署一項“非常雄心勃勃”的貿易協議,但前提是英國須同意遵守歐盟的嚴格規定,確保公平競爭環境。巴尼耶說:

  “我們支持自由貿易,但我們並不天真。如果有人要求大規模進入由歐盟消費者組成的市場,要求零關稅、零配額,這種事情不會無緣無故發生,不會是無條件的。”

  約翰遜幾乎同時間在倫敦講話,明確拒絕巴尼爾的要求,並堅稱即使與歐盟的貿易談判破局,英國也將繼續繁榮發展。約翰遜將表明英國立場:尋求“實用協議”。約翰遜表示:

  “自貿協定無需列入歐盟關於競爭、補貼、社會保障、環境或其他方面的規則,英國將在這些領域保持最高標準,在很多方面,甚至高於歐盟標準,但這一切無需協定強制,當前有必要強調這一點。”

  爲增加歐盟談判壓力 約翰遜打算這麼做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首相約翰遜準備從明年起對所有進入英國的歐盟商品實施全面的海關和邊境檢查,以增加歐盟在貿易談判中的壓力。然而,根據去年英國政府提出的“無協議退歐”(no-deal Brexit)計劃,即英國突然離開歐盟,沒有達成任何貿易協議,只有一小部分商品會受到檢查。

  談判的結果只有兩種?

  英國政府知情人士表示,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計劃與歐盟達成更寬鬆的貿易協議,類似於歐盟與澳大利亞的關係,而非遵循歐盟規則形成更緊密的聯繫。該知情人士表示,談判可能的結果只有兩種——像加拿大那樣的自由貿易協定,或者像澳大利亞這樣更寬鬆的安排。

   前路依然困難重重

  1月31日的脫歐其實只是形式上的脫歐,在英國和歐盟達成新的貿易協議之前,它們之間依然保持着之前的一些關係。期間英國仍受歐盟規章制度約束,雙方貿易關係維持現狀。

  歐盟的態度: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曾向英國拋出“橄欖枝”,稱這麼短時間內難以完成全部談判,可優先着眼於貿易等緊要議題,其餘事項延期慢慢談。歐盟首席脫歐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表示,歐盟將“永遠、永遠、永遠”不對歐盟單一市場的完整性做出妥協。

  英國的態度:

  約翰遜認爲,過渡期內英國恐淪爲歐盟“附屬”,“鐵了心”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任務,甚至在脫歐協議中加入了禁止延期的修正案。

  硬脫歐風險猶存

  根據現有的脫歐協議,2021年1月1日纔是英國真正擺脫歐洲、從此“自立門戶”的日子。約翰遜已經表過態,過渡期絕對不會延長。但是,歐洲理事會也已經警告,目前的時間表“難度極大”。

  過渡期只有11個月,這段時間裏,英國需要與歐盟在貨物與服務貿易、漁業、航空業、醫藥和安全等一系列領域達成關係協定。在這麼短的時間裏,達成一個雙方滿意的貿易協議,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協議的話,那英國和歐盟就在WTO規則之下進行貿易活動。

  如此一來,英國便要在年底再次面臨“硬脫歐”,英國對於脫歐談判的爭議恐將延續下去,使過去數年的政治亂局再次陷入沒完沒了境地。

  要談判的不僅僅是貿易

  形式上脫歐之後,英國和歐盟之間要談的問題還有很多,貿易只是其中最重要、最迫切的一項。除了貿易,英國和歐盟還需要談妥其他許多重大問題。比如:執法,數據共享,安全,電力天然氣供應,藥品監管等。

   英國脫歐之後將迎來哪些變化?

  前面提到,在過渡期間,英國將繼續遵守歐盟規則並向歐盟付款。大多數情況將保持不變,但對英國來說依然會有一些變化:

  英國將失去在歐洲議會的席位

  英國的73個歐洲議會議員將會會自動失去在歐洲議會中的席位。這是因爲,在英國脫歐之後,英國將離開歐盟的所有政治機構。但是,除了在過渡期間遵循歐盟規則的英國外,歐洲法院將繼續就法律糾紛擁有最終決定權。

  約翰遜再想參加歐盟峯會需要得到特殊邀請

  英國首相約翰遜如果想在未來與其他歐盟成員國領導人一起出席歐盟理事會峯會,就必須得到特別邀請。英國的部長們也將不再參加定期的歐盟會議,這些會議將決定諸如捕魚限制之類的事情。

  英國的脫歐部門將解散

  負責英歐談判和無交易準備的團隊將在英國脫歐當天解散。前英國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於2016年成立了退出歐盟事務部。隨着脫歐畫上句號,負責脫歐事物的部門也將解散。

  值得注意的是,脫離歐盟,不僅意味着英國與歐盟關係的變動,也意味着英國將重新發展與世界主要國家及地區的關係。旨在解決脫歐後英國發展的“全球英國”構想,有望在其主要推動者約翰遜首相任內進入新的階段。

  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的胡莉認爲,英國脫歐後可能在變動的國際秩序中重新謀求英國的大國地位,它可能有三個方面的舉措。

  1)第一,建立英美特殊關係;脫歐後,英國將更加自由地協助美國以維護其主導和受益的世界體系;

  2)第二,重視與英國的“老朋友們”,也就是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的關係;

  3)第三,與全球發展自由貿易關係,尤其是與新興經濟體建立合作關係。

   對金融市場有什麼影響?

  英鎊多頭依然不能掉以輕心

  衆所周知,在長達3年多的額脫歐談判期間,英鎊走勢受到影響。經濟學家們認爲,脫歐之後,英歐貿易談判將成爲影響英鎊走勢的主要因素。

  Capital Economics的托馬斯·普格(Thomas Pugh)也同意這一觀點,展望未來,歐盟與英國之間的貿易談判進展“對英鎊至關重要”。普格對約翰遜能否在今年底前與歐盟達成協議提出了質疑,因爲貿易協議往往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成。

  普格認爲,未來英鎊有三種可能性:

  ① 如果約翰遜堅持不延長過渡期的承諾,那麼隨着年底的臨近,英鎊將繼續在不確定性的打壓下下跌。

  ② 如果看起來英國最終將按照WTO條款與歐盟進行貿易,那麼他認爲英鎊可能會跌至1.20美元左右。

  ③ 如果英歐成功達成一項貿易協議,或者約翰遜做出讓步,最終選擇延長過渡期,英鎊可能在今年底前反彈至1.35美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