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客要做魔方品類冠軍,計客的第一個魔方產品生產了15000臺,在小米衆籌一天賣光。成爲品類冠軍的第二條路是橫向拓展,以卡拉揚爲例,橫向拓展的 第一種方式是多場景拓展 ,卡拉揚爲小學生書包,也爲幼兒園學生做書包。

內容來源 2020年1月7日,在穀倉創業學院主辦的《超級產品經理必修課》中,穀倉創業學院創始人洪華進行了題爲“調整企業發展節奏感,爭做品類冠軍”的精彩分享。筆記俠作爲合作方,經主辦方及講者審閱,授權發佈。

筆記達人 | 離境 封圖設計  &   責編   | 白歌

第   4528    篇深度好文:7588 字 | 10 分鐘閱讀

精華筆記·產品運營

本文優質度:★★ ★+   口感:清蒸魚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風口在哪裏?

  • 十年中,如何成長爲一個優秀的公司?

  • 如何把產品做成品類冠軍?

很多優秀公司成長路徑都是相似的—— 都是先做出一款爆品,然後在一個品類中持續做出多個爆品,最終成爲一個品類的主導者 ,即品類冠軍。

他們是如何完成一步一步躍遷的?

一、成爲品類冠軍要先看懂趨勢

1.小公司靠打拼,大公司靠運氣

  • 小公司靠打拼

相熟的朋友湊一湊,沒日沒夜地幹, 一年賺個幾百萬、 幾千萬大有人在。

  • 大公司靠運氣

小公司成長爲大公司,光拼命是不夠的,大公司都是時代的產物。

小米崛起的時代背景是智能手機換機潮; 聯想崛起的時代背景是個人電腦的普及; 格力、海爾、美的崛起的時代背景是家電進入千家萬戶;

能抓到風口、御風而行是這些企業擴張的必要條件。 有志於做大企業的人,要關注趨勢,有志於成就大事業的人要靠時運,這需要我們對大趨勢有清晰的判斷,順勢而爲。

2.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 平常心應對宏觀環境

2019年前後,企業家圈子裏多了一些悲觀的情緒。 宏觀背景是國家經濟進入了“L 型”增長新常態,經濟增速是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春江水暖鴨先知”,投融圈已經受到了一些影響,我們孵化的很多企業都遇到了融資款不能按時到賬的情況。  

託人去問,原來是公司高層指示投資經理能不投就不投,能晚投就晚投。 我們判斷,很多投資機構已經採用較爲保守的投資策略,準備過冬了。

行業情況不同,經營環境各異,大家的判斷也不一致,有的企業家的生意就照常進行。

但是, 無論樂觀還是悲觀,我們都在中國經濟這條船上,沒有退路,沒有選擇; 與其抱怨,不如平常心來應對

馬雲說過, “順風時誰都跑得快,逆風時依舊能跑得快才厲害”,優秀的企業需要經歷週期的考驗,逆風期正是重新審視發展方向、打磨企業文化、精簡業務、鍛鍊團隊的好時機。

有一個說法是“國進民退”,就是說從所有制結構來看,國有經濟越來越強,民營企業的發展不樂觀。 這種說法有待考究。

首先,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講過,民營經濟爲社會貢獻50%的稅收、 60%以上的GDP、70%的技術創新、80%的就業,以及 90%的新增企業數量和就業崗位。 分量如此之重,作用如此之大,國家不可能不重視,也不可能對民營經濟遇到的問題坐視不理。

其次,從經濟結構上看,國企跟民企有明顯的分工,國企以產業鏈的上游爲主,涉及原材料、核心原器件加工、核心裝備生產等行業; 民企還是以生產民用商品和服務爲主。

因此,我們認爲,在民生行業裏,民企依舊有發展機會,至少在消費行業,“國進民退”的影響不大。

3.穀倉對消費行業發展形勢的判斷

穀倉對形勢的判斷是謹慎樂觀的: 我們認爲未來5到10年,在消費品領域,將會有一大批新品牌冒出來,消費品行業內的企業有很大機會。

  • 用戶端: 中國市場非常大,有市場就有機會

我國有14億人口,而且正在經歷消費升級,大量中產階級正在崛起。 我們認爲,基本上不存在消費降級的情況,拼多多也不是消費降級,拼多多的崛起是縣城和農村居民消費升級的表現,本質上相當於把一個批發市場或集市搬到了網上。

“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也不容忽視: 印度的人口數跟我國接近,伊斯蘭國家有 16.6億人口。 東盟國家中,僅越南就有超過9000萬的人口,印尼有3億左右。 這些市場都很大,也在經歷升級。

所以,我們覺得基本面很好, 有市場就有機會

  • 市場端: 品牌迭代

有一個現象,叫品牌迭代——本土品牌取代洋品牌 ,年輕品牌取代老品牌

其實,在平時生活中,大家也有體會: 買東西的的時候越來越不在乎洋品牌還是國產品牌。 電視機最典型: 小米電視很好用,2000多塊可以買個55寸大屏幕,所以小米電視的銷量很好。

還有一個現象是年輕品牌取代老品牌。

由於整個管理層的老化,很多老品牌不能理解90後、00後的想法,以至於品牌老化,產品形態、營銷方式都逐漸脫離新一代的消費者的認知。

如果不能理解,年輕人爲什麼願意高價買一把網遊武器? 爲什麼愛喫衛龍辣條? 爲什麼愛看抖音,就很難做出市銷對路的產品。

變化之中就有機會,如果別人看不懂,我們看得懂,我們就能成爲新興品牌。

  • 製造端: 中國在製造業有相對優勢

中國與美國相比,我們的相對優勢在製造業。 雖然製造業大而不強,但是經過40年的積累,很多技術、專利都有了比較好的基礎,很多工廠都很先進、根基牢固。

  • 科技端: 中國的一些新興科技發展很快

在一些新興科技上,中國發展得很快: 人工智能、物聯網、新材料、新工藝都有突破; 互聯網應用方面,中國領先。

綜合這四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得出一個相對樂觀的結論: 一大批消費品新品牌會在未來5到10年內集中出現。 哪家企業抓住機會進入新品牌的行列,哪家企業就能實現跨越式增長。

二、成爲品類冠軍第一步: 做出爆品

如果創業公司的第一款產品銷售額能破一億,團隊、供應鏈、渠道等方面就有了信心,企業就過了生死期。 如果能做兩個億的營收,企業經營就穩了。

就像坐飛機一樣,起飛階段氣流最不穩定,飛機特別容易震動搖擺,這個階段容易出事故; 等飛到了平流層,氣流穩定了,飛機也穩了,就不容易出事故。

爆品就是幫助企業衝上平流層的關鍵,等各方面都穩住了,再圖發展。 這就是我們講的: 做出爆品,打贏第一仗,走好這一步,是成爲優秀企業的最低目標。

1、爆品定義: 單品過億,用戶口碑,友商佩服

  • 什麼是爆品?

我們對爆品的定義很明確,單品銷售額過億、用戶口碑好、友商也佩服的產品。 在小米生態鏈的100家企業裏,單品破億是一個常規要求,破億是及格分; 產品做好了,用戶評價高,最好能夠產生自傳播,用戶會向他周圍的人推薦; 如果能讓友商佩服那就更厲害了,比如小米插線板,拆開來看,插線板廠商都說佩服, 這很不容易,一定要比友商做的更多,想的更細纔行。

鬚眉的創始人是陳興榮,福建柘榮縣人。 陳總 進入穀倉前,他剛剛把一個創業項目賣給九陽, 之後一直想創業,但是一直沒想好做什麼。 做什麼品類,方向很重要,我們和陳總一起花了很長時間考慮做什麼。

一開始我們想做洗碗機,因爲當時洗碗機市場增長很快,後來我們放棄了,原因是供應鏈搞不定,產品無法按照既定定義實現; 後來我們決定做剃鬚刀,當時我們發現個護電器市場潛力很大,我國每百人的個護電器數量是30臺,日本是120臺,美國450臺,隨着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我們覺得未來這個市場會迅速增長。

個護電器市場中,剃鬚刀是個護之王,市場集中度也很高,一片紅海,如何在紅海中立足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第一個單品做什麼很重要——第一仗打不贏,士氣就沒了。 一般男人都會在衛生間裏用剃鬚刀,我們提出做男人的第二把刀,一張銀行卡大小,小巧輕薄、待機30天,可以用typeC接口充電。

2018年上半年,這款剃鬚刀出貨40萬臺,179元一臺,下半年是旺季,銷售額破1.5億應該問題不大。 第一個產品給鬚眉貢獻了1.5億的營收,有了這1.5億打底,公司就立住了。

2、做爆品,打贏第一仗的三個要點

  • 第一個要點: 抓住消費升級風口

2016年,我國海淘人次超過4100萬,2018年差不多7400萬人次,說明中國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很多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了。

在有些產品品類上,他們用腳對國產品牌的國產產品投了反對票。 誰能做出好產品,把這個份額拿回來, 誰就能快速發展,這就是消費升級的風口。

消費升級來了,幾乎所有產品都值得重做一遍。

重新選賽道,重新定義,重新設計,重新研發,重新制造,重新選渠道,重新做營銷。

消費升級不能只看大城市,中國地大物博,一個省就相當於歐洲的一個國,中國的消費升級一定是全面的、階梯式的。

觀察中國的消費升級,不要光盯着北上廣深,也要盯住三線、四線、小鎮青年、農村市場的新動向,這幾個市場體量都很大。 拼多多的迅速崛起,就是在提醒大家,不能忽視三四線和農村市場。

一個企業叫司馬會,專門賣新能源車。 他們近期舉辦了一個衆籌,買家是地方上賣電動車的小商販。 低速四輪電動車衆籌第一天賣了1萬臺,1萬塊錢1臺,一天就1個億。 大城市的很多人都沒聽過這種車,很多見過的人都覺得這車不怎麼樣——最高時速80邁,汽車不像汽車,摩的不像摩的。

司馬會讓我們對汽車市場最近的發展產生了興趣,我們對這個汽車行業做了一些研究,總結了一個四句的口訣:

自行車摩托化。 在農村生活的人見過很多簡易型的電動自行車,長得很像摩托車,但是是電動的;

兩輪車四輪化。 很多摩托車加個棚子,再改成四個輪子,就是司馬會衆籌賣的那種;  

汽油車電動化 2017年的電動車銷量大約78萬輛,電動低速四輪車銷量是150萬輛;

低檔車高檔化。 原來,國產車的質量很低檔,最近,很多企業把原來用在高檔車上的配置,用在低檔車上。 比如長城汽車, 出了一款車叫WEY, 跟一個售價 80 多萬的車的外觀非常類似,發動機可能差一點,但是電子設備應有盡有。

汽車企業的新動向提醒我們: 消費升級是階梯式的、全面的 一定不能忽視廣袤的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

消費升級的第一個特徵是消費分層。

有一些人不差錢,想買什麼買什麼; 也有一些人覺得只要產品品質好,稍微貴一點也可以; 還有一些人,不僅要求品質好,還要求價格划算; 還有一些人對商品的要求是便宜就行。

拼多多的用戶是誰?小米的用戶是誰?京東和天貓的用戶是誰? 所謂消費升級,就是每個消費層級都有機會。

拿中日美三國的消費品的消耗數量來說,巧克力中國人均99.8克,美國人均4.18克,日本人均1.44克,美、日的巧克力消費和中國人差得遠,但是中國的巧克力品牌銷量不太高。 日本經濟騰飛時期,在巧克力行業,一些本土化品牌取代了洋品牌的一些市場份額,如果我們也能做出自己的本土品牌,應該也有機會取代洋品牌。

拿襪子的消耗數量來說,每年,我國居民人均消耗15雙,美國人均80雙,日本人均40雙。 爲什麼美國人用那麼多襪子? 據我們瞭解,很多美國人不洗襪子的,用完就扔,很多美國人對襪子質量的要求比我們低,他們把襪子當消耗品,中國人把襪子當耐用品。  現在,很多90後大學生也有這樣的習慣,襪子不洗就扔掉了。  隨着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我國的一些年輕人也有了美國化的生活習慣,未來襪子的消耗量也會升高。

拿毛巾的消耗量來說,中國的人均用量是1.2條,美、日人均8條以上。 很多人運動時喜歡用速幹巾,半小時能幹透。 一些女生洗完頭用幹發帽,她們怕電吹風全程吹,有損髮質。 另外,戴幹發帽的同時還可以敷面膜、塗護膚品,幹別的事情。 很多人出差會帶尼龍巾,給小朋友用的還有擦手球等等,其實這些產品都是毛巾的變種,在不同場景下有不同的產品形態。

隨着生活方式越來越精細,對生活的精細化要求,讓我們有新的產品創新機會。

消費升級的第二個特徵是消費場景的細化。

以毛巾爲例,原來是一條毛巾打天下,現在生活講究了,每個小場景都有不同的需求,需要用不同的產品形態滿足。

耳機也是如此,跑步的時候要帶骨傳導耳機,不塞到耳朵裏,夾在面頰上,通過骨頭把聲音傳遞到耳朵。 這樣,戶外運動的時候,既能聽到音樂,也能聽到外界的聲音, 這就是消費場景的細化。

消費升級體現在場景細化導致的產品用量的增減。

在場景細化的前提下,一些產品的銷量是上升的,比如毛巾; 一些產品的銷量是下降的,比如方便麪。 綠皮車沒了,消費場景就沒了,動車大幅提速,很多人不用在火車上喫麪了。

以前,進城務工的農民兄弟,爲了省錢,愛喫方便麪。 現在,大城市越來越難混,還沒有在老家賺的多,農民工返鄉的規模也很大,給農民工兄弟做正餐的場景也沒了。

因此,方便麪的銷量從400多億跌到了300多億,這就是消費場景的變化造成的消費量的增減。

消費升級體現在用戶意識變化導致的產品品質升級。

消費者消費意識的變化——對產品要求提高了,造成了產品品質的升級。

以電風扇爲例,在空調大量普及的前提下,爲什麼電風扇還有這麼大市場? 其實,電風扇在發達國家保有量依然很高,很多人仍然需要電風扇——用電風扇促進室內空氣流通,日本家家戶戶都用,很多中國家庭也還在用。

智米風扇強調自然風,設計理念是從窗戶吹進來的風——在家開着智米風扇,就如同開着窗戶,是爲了滿足消費者舒適的需求,有句廣告詞叫“整晚吹風不頭疼”。 2017年一個夏天,智米風扇賣了15萬臺。

米家激光投影電視,售價9000多。 因爲在我們的認知裏,小米用戶都追求性價比,沒上市之前,我們擔心1萬塊錢的投影儀賣不動,所以只備了2000臺,結果第一天衆籌2000臺售罄。

所以,我們判斷一個項目是否要立項,最先要問的是, 這個項目是否符合消費升級趨勢 ,如果不符合,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定義,不能貿然去做。

  • 第二個要點: 要發揮高效率、高質量製造的優勢

創新沒那麼快,很多技術和工藝的研發需要三、五年左右。 智米的代工廠應用了立體倉庫,空氣淨化器的備貨數量很大,普通倉庫堆不下,一到採暖季,整個庫房的產品全部清空。 中國還有很多這樣的工廠。

中國的產能優勢就是效率高,出貨能力強,品質還不錯。

舉一個易步的案例,易步是做運動鞋的,新百倫、耐克、阿迪,包括勒布朗·詹姆斯的鞋都用他們的代工。易步工廠的管理非常有秩序,女工頭巾的顏色有好幾種,還有印有不同的字,不同的頭巾代表不同的工種,頭巾上有字的是熟練工。

再舉一個全康的案例,全康現在在給智米代工,做取暖器。 全康的老闆原來是富士康的模具工,他有兩句話很有意思,第一句是用做蘋果手機的經驗做國貨,第二句是用作電子產品的精度做家電,全康生產的取暖器接縫和手機的標準一樣。

全康不但能代工,還能研發: 智米給全康的產品方案,要用16個螺絲釘,全康換成了四個卡扣。 智米一開始不相信,但是後來很服氣。

中國有很多這樣的優質資源。 這些工廠對做產品瞭解不多,只能做代工,我們可以和他們一起合作,一起賺錢,這就是發揮製造優勢。

  • 第三個要點: 挖掘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可能

科學技術依舊是第一生產力。

穀倉最近做了一個項目——漢圖科技打印機。 爲什麼做打印機? 我家裏買了一臺知名品牌的家用打印機,老師把作業發到微信,需要把作業下載到電腦,再用電腦連接打印機,然後打出來。

這套操作有兩個毛病,第一是經常連不上,第二是很麻煩。 此外,還有一些痛點,比如油墨很容易幹。 其實,這些功能都可以通過新技術實現——加上物聯網功能以後,操作簡易度提高了,而且連接成功率也會高很多。

要是沒有這麼多痛點,穀倉也不會想起去搞一個打印機項目。 正是因爲大企業不能很好的應用新技術,纔給了我們機會。

追覓科技是穀倉孵化的企業。 戴森在行業裏勢能很高,一個捲髮棒風靡朋友圈,像戴森一樣擁有核心技術是很幸福的。 追覓在馬達上有核心技術,團隊領軍人物俞灝在清華學空氣動力學,他們研發的馬達轉速達到12萬轉,而且性能穩定。 並且繞過了戴森的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所以,做爆品,打贏第一仗有三點最要緊:

第一,有消費升級的概念;

第二,發揮高效率、高質量的製造優勢;

第三,挖掘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可能。

三、 最高目標: 成爲品類冠軍

做出爆品是最低目標,最高目標是成爲品類冠軍,佔領用戶心智。 成爲品類冠軍,需要能連續出爆品。

1、什麼是品類冠軍?

  • 什麼是品類?

品類是消費者購買前想到的那個詞,在我們的定義裏,口腔護理不算品類,牙刷算; 廚電不算,油煙機算; 服飾不算,內褲算。 判斷標準是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首先想到的詞,這個詞通常是口語化的。 品類冠軍聚焦的領域要細到魔方、鞋墊、內褲等,要細到用戶買東西時想到的那個詞。

  • 什麼是品類冠軍?

品類冠軍就是垂直領域的第一,就是用戶選擇此類商品時的第一反應 。很大一部分硬件創業項目,很難具有較高的資本市場價值,這些項目往往都很掙錢,但是不值錢。

  • 什麼樣的硬件項目值錢?

成爲或者有希望成爲行業的前三名的項目,對資本市場纔有吸引力。 所以,做出爆品之後,要以品類冠軍作爲企業目標。

拿芯邁鞋墊來說,鞋墊是一個有品類、無品牌的領域,鞋墊的工廠規模都比較小,實力也不強。 大家對鞋墊的認知還停留在上個世紀,類似於老大媽在自家縫好後襬攤賣出去的那種。 其實,美國人對鞋墊的重視程度比我們高得多: 在美國,可以用醫保買鞋墊。

芯邁用做電子產品的標準做鞋墊,芯邁做的第一雙鞋墊,是用紅酒軟木塞的材料做成的,透氣性好,還跟腳。 芯邁還做了專門爲南方女孩子保暖準備的羊毛鞋墊,南方冬天沒有暖氣,生理期時手腳發涼,用羊毛鞋墊就暖和多了。 此外,芯邁還生產有增高鞋墊。

墊領域,芯邁有一個細緻的佈局,有可能成爲鞋墊領域的第一品牌。

計客要做魔方品類冠軍,計客的第一個魔方產品生產了15000臺,在小米衆籌一天賣光。

魔方市場雖然不大,但是如果整個品類能佔一個較大的份額就很可觀了——中國一年賣幾千萬臺,全世界一年賣幾億臺。 另外,魔方不光是魔方,還可以配套遊戲,有一定的智能屬性。

現在,計客不光有智能魔方,還有非智能的魔方,計客還會繼續在魔方領域進行佈局。

卡拉揚是書包的品類冠軍。 卡拉揚以前是拉桿箱、揹包、書包都做。 後來,我們建議: 集中力量做書包。

什麼包都做,一年也就做個2 億到3億的營收,而全國書包市場有300億,佔10%市場份額就是30億, 而且書包領域沒有大品牌,市場集中度也低,完全有可能做到。

近,卡拉揚也做了一些產品線的擴張,覆蓋了不同的價格段。

2、如何成爲品類冠軍?

假設我們已經做出爆品,怎麼成爲品類冠軍呢? 一共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橫向拓展,另一條路是縱向整合。

  • 第一條路: 橫向拓展

成爲品類冠軍的第二條路是橫向拓展,以卡拉揚爲例,橫向拓展的 第一種方式是多場景拓展 ,卡拉揚爲小學生書包,也爲幼兒園學生做書包;

第二種方式是多渠道拓展 ,卡拉揚在精品電商、雲集、小米、天貓、淘寶等渠道走貨,多渠道銷售;

第三種方式是多價位拓展, 卡拉揚在50到100、500左右、500到1000幾個段位都有產品佈局。

  • 第二條路:縱向整合

成爲品類冠軍的第二條路是縱向整合,以華米爲例。 在小米的生態鏈企業當中,華米是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雲米是第二家。

華米沿着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方向,進行縱向整合。 具體說,華米計劃發佈了一個叫黃山一號的芯片,是要往智能手環產業鏈的上游延伸; 另外,華米也會往產業鏈的下游拓展,從手環到手環的APP應用,實現健康管理等功能。

這是從爆品走向品類冠軍的兩條明晰的道路。

我們總結一下, 初創企業要成爲優秀企業,最低目標是做一個爆品,打贏第一仗; 最高目標是成爲品類冠軍,從而佔領用戶的心智 ,這是我們總結的成長路徑。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主辦方簡介——

穀倉創業學院由小米、順爲聯合出資成立,聚焦消費品領域培訓、孵化、投資。 目前已培訓3000餘位世界500強企業高管、硬件創業企業高管和創始人等,手把手孵化7家小米生態鏈公司、139個創業項目。 穀倉結合自己的孵化經驗,提煉了一套系統的打法,提高創業的效率和成功率,讓創業從玄學變成科學。

筆記俠好文推薦:

70後談存錢,80後談還錢,90後談花錢

中國餐飲數誰強,都在這一篇裏了|全網首發

再不和年輕人互動,生意就沒法做了

點我,一起贏下這場戰“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