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風光不與她時同--六點小感悟

1、人終有一死。

在國人的傳統觀念裏,對死一直諱莫如深。然而,只有理解了死的意義,才能倍加珍惜生的可貴。

大家都是來這個世界玩一回角色扮演遊戲,不管你在這個遊戲中扮演的角色是皇帝、是領袖,還是平民,最終結局都一樣,經驗值都是要歸零的。所以,你在這場遊戲中,最重要的不是一味打怪升級攢經驗值,不是追求安全,你玩遊戲的目的難道不是開心刺激嗎?

所以大膽去追求你想要的生活。

活得豐富點、精彩點、折騰點。

年輕時不要追求所謂的穩定,穩不穩定日子也那麼長。

不要辜負生活賦予我們的無限精彩的可能。

不管你是誰,死後別人給你哭三孝就把你忘了——這是馬雲說的。

2、生活的本質就是忍耐。

忍耐日復一日的重複、勞作、平淡甚至痛苦。

所以你要問我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

我覺得就是耐力。

而耐力,要靠身體和心態。

所以,身體要健康、強壯、精力充沛。

心態要樂觀、苦中作樂。

3、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學會all in。

一次一個問題,全情投入解決。

事是做不完的,你的精力有限,有限精力去解決有價值的問題。

一次解決一個。不要貪大求全,生活中80%的事都是浪費時間。

什麼都想幹往往什麼都幹不好。

曾經的我,想要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結果沒成想,一事無成,毫無長進。

而當自己學會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反而在工作,投資,學業等方面,收穫了一個個小小的成就感,而恰恰是這一個個小的成就感,讓自己更加充滿信心的去前行。

四月中,風光不與她時同--六點小感悟

4、總該有點信仰。

如果說我有什麼信仰,也許對於當下的我來說,學習就是我的信仰。

不斷精進,不斷閱讀,不斷提升,已然成爲一種習慣。

國學大師梁漱溟曾經發出一問,“這個世界會好嗎?”

我想說,有點信仰,做好自己,這個世界會好的。

5、一定要做隨着時間的增長而不斷產生的價值的事情。

感悟極深。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如果我們回過頭來反思,如果每一年的積累不能爲下一年做出積累和鋪墊的話,我想問下,咱們在幹嘛?是上帝派我們到人間做臥底的嗎?然後,“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從0--1,這樣的起步都是極其艱難的,概莫如是。但是走着走着,1年沒什麼,3年沒什麼,5年,10年,就真的有什麼了。你的視野在擴大,你的格局在精進,你的學識在提升,你的經驗在積累,你的財富也在增加,而不是做一件事情,做個1-2年,推倒重來,這樣子的狀態就根本不是積累,而是在揮霍。揮霍青春,揮霍時光,揮霍自己的信念和精氣神。

如果不去做隨着時間的增長而產生價值的事情,何談專業,何談權威,何談成長,更遑論自我價值了。

最悲慘的結局,就是讓自己失去了與生活對抗的勇氣。

6、不要給自己設限,因爲人生無極限。

我們很多時候走不遠,就是因爲人爲的給自己設置了限制。這種限制有的時候表現在外在,別人的評價和言論導致了自己的止步不前,但更多的是,來源於內在。比如跨界,很多人固守一隅,不敢邁出自己的腳步,讓自己深陷圍城,恰恰是不給自己設限的人,積極的跨界,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設限最爲典型的就是,遇到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我以爲是這樣”,“我認爲別人也是這樣”,然而實際上,這一切都是自己的腦中的臆想,隨之而來的就是總是想的太多,付諸實際太少。解決這樣的問題,很簡單,一個字,就是“幹!”,不要想那麼多的爲什麼,你總是要去嘗試,也只有在嘗試之後纔會發現事情有的時候真的不是原本自己想的那樣,反而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即使事情未能如願,你又損失了什麼呢?

四月中,風光不與她時同--六點小感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