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旻昊

基金會舉辦大學這一模式,我們還在探索中。作爲代表社會力量舉辦高等教育的基金會,探索教育科研創新的體制機制,以及對社會的回饋是我們的訴求。

“只要去做正確的事,就會冒出很多支持你的人。”不只是那些拿出實際行動的捐資人,採訪中,這一觀念也貫穿在默默注視西湖大學的高教學者的言語中。

目前,中國有大約7000家基金會,西湖教育基金會是唯一一家舉辦大學的基金會。對於他們用怎樣的決心、行動去挑戰這份未知,外界充滿了好奇。

爲此,《中國科學報》記者專訪了西湖教育基金會執行祕書長劉旻昊。

《中國科學報》:舉辦西湖大學的西湖教育基金會在辦學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劉旻昊:

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在2016年11月獲得通過,並於2017年9月施行。該法對學校進行分類管理,將民辦大學分爲營利性的和非營利性區別對待。

此外,《慈善法》在2016年通過並施行,明確了包括基金會在內的慈善組織的法律地位。

在教育部關於同意設立西湖大學的函裏指出,西湖大學系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基金會是社會力量的代表。

從法律層面上來講,基金會對大學來說有兩層關係:一個是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定義的舉辦者的關係,另外一個是根據《慈善法》定義的項目資助方的關係。

作爲舉辦者,基金會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和西湖大學章程,通過向西湖大學董事會推舉董事,依法依規參與到學校的治理中。因爲基金會是社會力量的代表,是學校和社會的橋樑,在基金會推舉董事會成員這個過程中,可以促進學校和社會的信息往來和相互溝通,也可以保障學校的非營利屬性以及董事會成員的社會性、專業性和多樣性。

西湖大學的資金來源是多元化的。作爲舉辦者,西湖教育基金會是主要資金來源之一,爲學校提供運行經費、教師和職工的薪酬福利等。

《中國科學報》:捐贈人爲什麼願意資助西湖教育基金會?

劉旻昊:

這既和中國社會的發展密不可分,也是中國企業家家國情懷的投射。

從政策層面來看,《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我國民辦教育將進行分類管理,民辦高校可設立營利性民辦學校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優惠政策。

此外,《慈善法》在2016年通過並施行,明確了包括基金會在內的慈善組織的法律地位。這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實施,都對企業家在教育領域進行捐贈給予支持。

在經濟層面上,改革開放40年,中國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大批具有社會反哺意識的中國企業家湧現,慈善事業在中國逐漸壯大。

支持教育、支持科技創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埋在每位西湖教育基金會捐贈人心裏樸實而又深刻的情懷。

截至目前,基金會已經有36位西湖大學創始捐贈人。每一位創始捐贈人的故事都令人動容。

此外還有大量的普通人捐贈,涓涓細流必將匯成江河。

在這個過程當中,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可以真切地體會到,社會大衆希望通過自己的一點點力量,給我們的孩子創造更好的未來。

《中國科學報》:什麼是西湖模式運行順利的關鍵?

劉旻昊:

基金會舉辦大學這一模式,我們還在探索中。

作爲代表社會力量舉辦高等教育的基金會,探索教育科研創新的體制機制,以及對社會的回饋是我們的訴求。

作爲一種新模式,我們希望得到社會大衆的理解和認可。同時,也期待這種模式來帶來不同的可能。

《教育法》《慈善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爲基金會舉辦大學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和嘗試空間,踐行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探索教育科研創新的模式。

西湖教育基金會在支持西湖大學建設的過程中,會竭力做到依法依規、信息透明、科學、高效地管理和使用基金,做到對捐贈人負責,對社會負責,我想這是基金會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

《中國科學報》:在基金會辦大學模式下,會有哪些新的嘗試?

劉旻昊:

基金會辦大學,有利於結合社會資源,吸納社會智慧,促進大學和社會各界的互動。

籌資過程中,也會把大學的宗旨、使命傳遞給社會,同時,社會各界對大學的要求、期望、建議也會反饋回來,使大學的創辦者和執行者不斷校正自己的行爲。

西湖大學實行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事會爲學校最高決策機構,大學將形成董事會和校長依法行使職權、教師治學、民主管理、社會參與的大學治理體系。

從學校自身的特點上來說,有以下幾點:一是小而精,二是高起點,三是研究型。

除此以外,學校還強調多學科交叉、交流,爲科研提供公共研究設備平臺。

科學發展到今天,很多前沿問題都具備學科交叉的特徵,促進學科交叉有利於新思路、新方法的出現。

《中國科學報》:西湖教育基金會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劉旻昊:

對西湖教育基金會來說,最終的願景和目標一方面是支持高端科學研究,引進國際拔尖人才,實現科技強國夢;另一方面是資助新型教育事業,探索辦學新模式,譜寫中國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新篇章。

西湖教育基金會希望爲西湖大學保駕護航,能夠擔負起社會力量所給予的信任,擔負起作爲西湖大學舉辦方的責任,給予大學資金上的保障和支持;同時,也希望承擔起作爲項目資助方的責任,監督捐贈款項透明、有效的使用,做好大學與社會的橋樑。作爲一個社會組織,基金會在倡導社會公衆科學普及方面,也有一些設想。

一切都剛剛開始,我們需要時間來回答這些問題。

《中國科學報》 (2018-11-27 第5版 大學週刊)

注意!微信又雙叒叕更新了......

此次改版後,每個用戶最多可以設置12個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往常的大圖封面展示。爲了不錯過科學網的推送,請根據以下操作,將我們“星標”吧!

點擊“中國科學報”進入公號頁面→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選擇“設爲星標”,搞定!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