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師傅告訴記者,去提貨的時候,蔬菜都被一份份包裝得好好的,沒有其他顧客挑揀,店員掃了碼,你就可以“無接觸”自提取菜了,價格還真的挺實惠。蘇寧小店岱山片區督導陶軒告訴記者,蘇寧小店在特殊時期的“無接觸自提”買菜流程很受人歡迎。


宅在家就能逛好菜場 價格實惠還能“無接觸”自提新買菜技能你GET到了麼?

面對疫情,大家對生鮮蔬菜、米麪糧油等民生必需品的需求一點都沒有減少,每天都需要買菜。而讓不少市民大喜的是,他們最近學會了不少新技能——包蘇寧小店APP、餓了麼APP、盒馬鮮生在內的互聯網大鱷,都可以使用“宅”在家就能買菜的方法,也讓大家直呼方便。

宅在家就能逛菜場:

多家互聯網大鱷佈局線上菜場


宅在家就能逛好菜場 價格實惠還能“無接觸”自提新買菜技能你GET到了麼?

住在福潤社區的曹師傅告訴記者,春節過後,菜價非常高昂,5元一斤的上海青、40元左右一斤的豬肉……不僅貴,而且相對密閉的菜場是否安全都是他擔憂的,最擔憂的是,這些菜都被挑挑揀揀,“人們都去觸碰,會不安全吧”?不過最近他在小區的交流羣學到了新技能:“之前用盒馬鮮生的很多,後來盒馬鮮生使用的時候常常提示預約滿了,我看到家門口蘇寧小店掛出了招牌,蘇寧小店APP就能線上買菜,頭天手機預訂,第二天直接去小店取貨。”曹師傅告訴記者,去提貨的時候,蔬菜都被一份份包裝得好好的,沒有其他顧客挑揀,店員掃了碼,你就可以“無接觸”自提取菜了,價格還真的挺實惠。

事實上,不僅是蘇寧菜場,阿里體系的盒馬鮮生,餓了麼、美團買菜等各大電商大佬都想在生鮮零售市場這塊億萬大蛋糕中分一杯羹。“互聯網買菜”衍生出了到店自提的履約形式,的確很契合現在疫情防控形勢下,“少接觸”甚至“不接觸”的羣衆心理需求。

蘇寧採取的是線上預訂,第二天“無接觸”自提的方法;盒馬鮮生採用的是直接APP下單後配送的方法。而餓了麼則是餓了麼下單、外賣送到家的形式,消費者可在訂單備註欄選擇“無接觸配送”,要求把貨品放在如門口、前臺等指定位置再前去取貨,不用直接接觸。

記者體驗:

頭天預訂第二天去家門口“無接觸”自提


宅在家就能逛好菜場 價格實惠還能“無接觸”自提新買菜技能你GET到了麼?


宅在家就能逛好菜場 價格實惠還能“無接觸”自提新買菜技能你GET到了麼?

線上菜場的價格如何,提貨是否真的很方便?記者也進行了嘗試。2月3日,記者使用蘇寧小店的APP,裏面已經有“時令蔬菜”“肉禽蛋品”“海鮮水產”等多個選項。3.58元一份(約350-400g)的西蘭花,2.28元一份約500g的矮腳黃、20.7元一條350g的鱸魚、39.8元一斤的香草豬梅肉、29.8元一斤的後腿肉……累計下單了百元左右的蔬菜。


宅在家就能逛好菜場 價格實惠還能“無接觸”自提新買菜技能你GET到了麼?

訂單提交後,很快收到提示,蘇寧菜場已接單,而2月4日的上午,則顯示蔬菜已到店。記者來到福潤社區附近的蘇寧小店,這裏專門在冰櫃區開闢了一個“菜場取貨專區”。這裏的蔬菜都已經用保鮮膜或塑料袋一份份包裝好,而記者出示取貨碼之後,小店的服務員拿出手機掃了掃,立即就把記者下單的菜品交給了記者。

蘇寧小店岱山片區督導陶軒告訴記者,蘇寧小店在特殊時期的“無接觸自提”買菜流程很受人歡迎。他告訴記者,店員只需要掃一掃客戶的手機,消費者的整個買菜流程幾乎不會發生人員接觸,很多人都喜歡這樣的無接觸服務。“現在很多店面每天的訂單都是原來的兩三倍,因爲蘇寧菜場的原則就是‘不漲價’,所以價格方面我們也很有優勢”。

目前,南京紫金東郡蘇寧菜場的銷售額一天即可達到八九千元,日訂單量有二三百單。爲了保障居民的“菜籃子”,滿足疫情期間大家囤貨的需求,蘇寧菜場已經緊急調貨,保障各類菜品的及時供應,先後聯合野裏河全國備貨800噸小店專供大米、聯合福臨門全國備貨1050噸米麪油、聯合金龍魚全國備貨700噸米麪油,保障疫情後方羣衆生活需求。同時,蘇寧小店方面稱,所有米麪糧油商品,均爲大品牌直接供貨,品質有保障,防疫期間絕不哄擡物價。

蔬菜安全如何保障?

這些經驗可以借鑑

疫情下如何保障蔬菜安全?蘇寧小店方面也有不少經驗,例如辦公室、操作間、稱重道具、框籃、叉車、刀具都要消毒。


宅在家就能逛好菜場 價格實惠還能“無接觸”自提新買菜技能你GET到了麼?

在蔬菜分裝的操作間,每天到崗前,必須由專人測量體溫,並做登記。所有工作人員在作業開始前必須先佩戴口罩、手套,穿着白色工作服。每次進入操作間前,必須進行洗手消毒,並且不得低於22秒。每天作業前後,需安排人員對作業區域進行酒精消毒。作業人員分組分開作業,避免人員聚集。此外,還要求員工必須自己從家帶飯,嚴禁外出就餐,並安排人員每天對就餐食堂進行消毒,包括微波爐的消毒。

店內每日都會進行全面的消毒殺菌與清潔工作,爲消費者提供更衛生、安全的購物環境。同時,店內的工作人員也均配備了口罩,對於到店消費者店員們也會注意提醒口罩的佩戴。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楊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