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宋朝诸帝中,我觉得最值得介绍的君主,除了太祖赵匡胤,便是这位仁宗皇帝了但在我们过去的印象中,宋仁宗似乎是一个平庸的皇帝, 既无天纵之英明,也未见有什么了不起的功业,甚至连个供坊 间文人传诵的传奇故事也没有,宋太祖好歹有“千里送京娘” 的英雄救美故事,明朝正德皇帝也有“游龙戏凤”的风流韵事, 宋仁宗呢,大概只出现在“狸猫换太子”的戏文中,但历史上 其实并无“狸猫换太子”之事,戏文成就的也只是“包青天” 的美名。可以说,宋仁宗比詹姆斯一世更会克制自己的权力欲,也更尊重司法的独立性。

去年,号称“天下第一宋粉”的吴钩写了《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用古代画作解析宋人生活起居、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最近,吴钩的新作《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面世,通过给女儿讲故事的形式,选取了25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典故,温情讲述了宋朝的种种政治制度,包括仁祖之法、虚君共治、台谏系统、文官制、公议、科举制、封驳制、回避制、独立审判等,完整地呈现了大宋的政治文明成就。通过分析宋朝权力的架构、制衡、运作和得失,作者为“宋朝何以如此繁荣”以及“后来如何走向没落”提供了一个生动而形象的答案。

今天的书摘便选自这本新书。

亲爱的女儿,你小时候看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这故事里的“太子”,是宋真宗之子赵祯,即后来的宋仁宗。在宋朝诸帝中,我觉得最值得介绍的君主,除了太祖赵匡胤,便是这位仁宗皇帝了但在我们过去的印象中,宋仁宗似乎是一个平庸的皇帝, 既无天纵之英明,也未见有什么了不起的功业,甚至连个供坊 间文人传诵的传奇故事也没有,宋太祖好歹有“千里送京娘” 的英雄救美故事,明朝正德皇帝也有“游龙戏凤”的风流韵事, 宋仁宗呢,大概只出现在“狸猫换太子”的戏文中,但历史上 其实并无“狸猫换太子”之事,戏文成就的也只是“包青天” 的美名。其在位四十余年,也未能开创出今日主流历史学界津 津乐道的那类“盛世”。

因此,如果让今天的人评选历史上的明君贤主,唐太宗李世民估计会名列榜首,太宗皇帝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又能从谏如 流,简直就是古代君主的典范。名单再列下去,上榜的皇帝相信 还会有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女皇帝武则天,唐明皇李隆基,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祖孙。而宋仁宗赵祯,恐怕会被多数人忽略掉。

不过,如果让传统士大夫来评选,结果可能不一样。晚明大学者朱国祯纵论千古帝王,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在朱国祯看来,历代帝王,只有汉文帝、宋仁宗与明孝宗堪称“贤主”,至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均不足道矣。

宋仁宗,克制是君主最大的美德

故宫南薰殿旧藏宋仁宗坐像

宋仁宗虽为平庸之君,但整个仁宗朝,却是“钜公辈出,尤 千载一时也”。明人评选“唐宋八大家”,其中六位就出现在宋仁 宗朝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仁宗朝的牛人名单,我们还可以拉得很长 :范仲淹、吕夷简、杜衍、庞籍、包拯、韩琦、富弼、文彦博、狄青、张方平、赵抃、范镇、司马光、吕公著、吕公弼、吕大防、吕惠卿、曾布、章惇、范纯仁、柳永、晏殊、宋庠、宋祁、梅尧臣、苏舜钦、蔡襄、张载、邵雍、周敦 颐、程颢、程颐、沈括、苏颂……这些名动一时的政治家、文学 家、哲学家、科学家,全都是在仁宗朝登上历史舞台的。

仁宗朝人才之盛,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可以比肩,清末民初或庶几近之。难怪苏轼说 :“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远者,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至于今赖之。”

宋仁宗虽未开创显赫强盛的“盛世”,但其御宇四十余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商业繁荣,百姓富足,文化昌盛,足号“盛治”。来看历代士大夫对宋仁宗朝的评价。宋人苏轼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邵伯温说:“(仁宗之治)视周之成康,汉之文景,无所不及,有过之者,此所以为有宋之盛欤!”陈师锡说 :“庆历、嘉祐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明人邹智说 :“庆历、嘉祐之治,号为太平。”明末王夫之对天水一朝评价不高,却也不得不承认 :“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宜其治之盛也。”1 天圣、景祐、庆历、嘉祐均为宋仁宗朝年号。

亲爱的女儿,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 :宋仁宗时代为什么会让几百年后的士大夫都念念不忘?这自然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这背后隐藏着宋仁宗作为一名君主的政治智慧。

克制是君主最大的美德(一)

赵祯逝世,庙号仁宗。元人修《宋史》,给宋仁宗盖棺定论:“《传》曰 :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一个“仁”字,便是历史给予君主的最高评价。仁,一言概括了宋仁宗仁厚、善良的秉性,《宋史》赞曰 :“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不过,对于政治家来说, 仁更是指向克制、节制、谦抑的为政之道。自我克制就是一位君主的最大的美德。儒家相信,“克己复礼为 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宋仁宗庙号之“仁”字,当 然包含有“克己复礼”之义。仁宗正是一位能够自觉地克制自 己的欲望、激情、执见的君主,诸多宋笔记都记载了仁宗皇帝 这方面的美德。

先来看北宋魏泰《东轩笔录》收录的两则轶事。其一,仁宗“春日步苑内,屡回顾,皆莫测圣意。及还宫,顾嫔御曰:‘渴甚,可速进热水。’嫔御曰 :‘官家何不外面取水,而致久渴耶?’仁宗曰 :‘吾屡顾,不见镣子(掌管茶水的宫人),苟问之,即有抵罪者,故忍渴而归。’”其二,“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 :‘昨夜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近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内每有取索,外间遂以为制,诚恐自此逐夜宰杀,则害物多矣。’”为免旁人受累和开了恶例,仁宗皇帝宁可忍受饥渴。确实难得。

南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录》记有一则类似的故事,不过情节更富戏剧性。“仁宗一日视朝,色不豫,大臣进曰 :‘今日天颜若有不豫然,何也?’上曰:‘偶不快。’大臣疑之。乃进言宫掖事,以为陛下当保养圣躬。”大臣以为皇帝贪图美色、房事过度,才导致身体不舒服,所以委婉劝皇上节欲。“上笑曰 :‘宁有此?夜来偶失饥耳。’大臣皆惊曰 :‘何谓也?’上曰 :‘夜来微馁,偶思食烧羊,既无之,乃不复食,由此失饥。’大臣曰:‘何不令供之?’上曰 :‘朕思之,于祖宗法中无夜供烧羊例,朕一起其端,后世子孙或踵之为故事,不知夜当杀几羊矣!故不欲也。’”文末施德操感叹说 :“呜呼,仁矣哉!思一烧羊,上念祖宗之法度,下虑子孙之多杀,故宁废食。”

宋仁宗,克制是君主最大的美德

清初彩绘版《帝鉴图说》中的《夜止烧羊图》,讲述宋仁宗忍饥不食烧羊的故事。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不过,据王巩《闻见近录》,仁宗皇帝可能是有些贪图美色, 大约庆历年间,便发生了大臣王德用进献几名美女入宫的故事。但这事情让谏官王素听说了,王素立即查问皇上是否真有其事, 如属实,请皇上遣放她们回家。仁宗笑曰:“德用所进女口,实有之,在朕左右,亦甚亲近,且留之如何?”王素说 :“臣之所论,正恐亲近。”仁宗色动,呼近珰曰:“王德用所进女口,各支钱三百贯,即令出内东门。”说完涕下。王素说 :“陛下既以臣奏为然,亦不须如此之遽,且入禁内,徐遣之。”仁宗曰 :“朕虽为帝王,然人情同耳。苟见其涕泣不忍出,则恐朕亦不能出之。卿且留此以待报。”久之,内侍奏 :“宫女已出门矣。”仁宗“复动容而起”。一副很舍不得但终究还是克制住的神色跃然纸上。

朱弁《曲洧旧闻》记录的一则轶事更有意思 :仁宗朝时,有富民到开封府告状,称他家“为子娶妇已三日矣,禁中有指挥令 入,见今半月无消息”。这位富民说得比较委婉,但意思很明显, 就是控告皇室强抢民女。当时的开封知府叫作范讽,他说 :“汝不妄乎?如实有兹事,可只在此等候也。”马上入宫面圣,向宋仁宗要人 :“陛下不迩声色,中外共知,岂宜有此?况民妇既成礼而强取之,何以示天下?”仁宗说 :“皇后曾言,近有进一女,姿色颇得,朕犹未见也。”范讽说 :“果如此,愿即付臣,无为近 习所欺而怨谤归陛下也。臣乞于榻前交割此女。归府面授诉者。不然,陛下之谤,难户晓也。且臣适已许之矣。”最后仁宗屈从, “乃降旨,取其女与讽。讽遂下殿”。

范讽在当时并不是一位以耿直闻名的人,何以也敢当面向皇上要人?《曲洧旧闻》的作者解释说:“盖遇好时节,人人争做好事,不以为难也。”这个“好时节”,当指遇上了宋仁宗这么一位懂得克制的君主。

更为难得的是,宋仁宗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如果不加节制 地放纵自己的激情与欲望,便意味着朝廷的权力将得到扩张 ;而权力的每一步扩张,则意味着民间社会的权利与活力将一步一步 退缩、失守。《北窗炙輠录》载有一事,可为佐证 :一日深夜, 仁宗“在宫中闻丝竹歌笑之声,问曰:‘此何处作乐?’宫人曰:‘此民间酒楼作乐处。’宫人因曰 :‘官家且听,外间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宫中如此冷冷落落也。’仁宗曰 :‘汝知否?因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为渠,渠便冷落矣。’”

克制是君主最大的美德(二)

在宋仁宗身上,最为可贵的美德,其实不是表现为对食色享乐的节制,而是对君主权力的自我克制。“人主居崇高之位,持威福之柄”,如果不知节制自己的权力,绝非国家与万民之福。历代不乏并不追求物质享受但却极度贪权的帝王,如明朝崇祯皇 帝,清代雍正皇帝,他们对国家的治理均以严酷、专制、不近人 情著称。而宋仁宗在位虽久达四十余年,却从无揽权自专的表现。

宋仁宗,克制是君主最大的美德

清初彩绘版《帝鉴图说》中的《改容听讲图》,讲述宋仁宗在经筵时,左顾右盼,讲官拱立不讲, 仁宗立即竦然改听。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历代帝王揽权,常用的方法便是绕过宰相领导的政府(明清 两朝更是不置宰相,皇帝自任政府首脑),直接下发“手诏”、“内 降”指挥政事。仁宗皇帝并非没有下过手诏,但都不是出于揽权之意,原来“帝性宽仁,宗戚近幸有求内降者,或不能违故也”,有些近臣向皇帝跑官要官,仁宗性子软,不好意思严词拒绝,只 好下一道手诏,请宰相给予破格提拔任用。

但仁宗也知道这是破坏法制的事情,又事先给宰相打好了招 呼 :凡是我下发的手诏,你们不必遵行,退回来就行了。如康定元年(1040)十月,仁宗诏:“自今内降指挥与臣僚迁官及差遣者,并令中书、枢密院具条执奏以闻。”皇祐二年(1050)九月,又诏:“内降指挥,百司执奏,毋辄行。敢因缘干请者,谏官、御史察举之。”宋仁宗做不到绝不私发手诏,却明言他的手诏“毋辄行”,这便是君权的自我克制。

曾经发生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可以说明宋仁宗的御笔手 诏并不怎么管用。“至和、嘉祐间,嫔御久不迁,屡有干请,上答以无典故,朝廷不肯行。或奏曰 :‘圣人出口为敕,批出谁敢违?’上笑曰 :‘汝不信,试降敕。’政府果奏无法,命遂寝”3。今天许多人似乎还像那个嫔妃一样以为“圣人出口为敕”,金口玉言,一句顶一万句,其实没那么回事。

宋代皇帝本人的意见被政府系统反驳回去的例子俯拾皆是。如嘉祐元年(1056),由于开六塔河失败,淹死数千人,朝廷派遣御史吴中复“往澶州鞫其事”,仁宗既怒且急,一再给吴中复发手诏,批示查案意见,“一日内降至七封”。吴中复带着七封手诏去见仁宗,将手诏还给皇帝, 说:“恐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臣不敢奉诏,乞付中书行出。”意思是说,皇上你有什么意见,请走法定程序,私自下发的手诏, 恕不奉行。宋仁宗呢,只能表示同意,“上从之”。

宋仁宗还曾经想过一把大法官的瘾,“时近臣有罪,多不下吏劾实,不付有司议法”,仁宗自己当法官,直接给这些近臣判罪。这里的“近臣”,当为皇帝身边的内侍、私臣,属于皇室家奴, 仁宗以家法私自处置他们,理论上也无大不妥。但谏官王贽还是站出来抗议:“情有轻重,理分故失,而一切出于圣断,前后差异,有伤政体,刑法之官安所用哉?”王贽显然认为,司法是一门专业的技艺,“情有轻重,理分故失”,这里面的细微处,君主未必通晓,假如“一切出于圣断”,便难免会因为不专业而出现“前后差异”的裁决,闹出“有伤政体”的笑话。况且,君主当了法官,又叫专业的司法官往哪里摆?因此,王贽提出,“请自今悉付有司正以法”。宋仁宗不敢逞强,“诏可”。

这段历史记载,让我忍不住联想到 17 世纪初英国大法官柯克与国王詹姆斯一世的故事。话说有一回,詹姆斯一世闲得无聊, 便想到皇家法院亲审几个案子,不曾想被首席大法官柯克爵士拒绝了。国王质问:“为什么我不能审理案件?”柯克回答:“不错,上帝的确赋予陛下极其丰富的知识和无与伦比的天赋 ;但是,陛下对于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法官要处理的案件动辄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动产或不动产,只有自然理性是不可能处理好的,更需要人工理性。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这两个故事有些相似,不过结局却大不一样。在柯克的故事中,“詹姆斯一世勃然大怒,柯克爵士感觉到落在他头上的全部力量,忙不迭地祈求陛下怜悯他、宽恕他”,随后柯克被免职。而另一个故事中的宋仁宗,却不得不采纳了谏官王贽的意见。可以说,宋仁宗比詹姆斯一世更会克制自己的权力欲,也更尊重司法的独立性。可惜今天许多引述柯克故事的中国法学者,往往只会告诉你故事的上半场,而不交待下半场,更不会告诉你宋仁宗与王贽的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新民说春日书单

超级折扣购买好书

宋仁宗,克制是君主最大的美德宋仁宗,克制是君主最大的美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