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華財經深圳4月19日電(記者羅娜 印朋)在19日舉辦的“2019房地產金融科技高峯論壇”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業內熱議多年的是狹義的房地產稅改革,專指住房保有環節的稅收要“從無到有”,早有“模擬空轉”試點和滬渝兩地先行試點。核心提示:在19日舉辦的“2019房地產金融科技高峯論壇”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業內熱議多年的是狹義的房地產稅改革,專指住房保有環節的稅收要“從無到有”,早有“模擬空轉”試點和滬渝兩地先行試點。

核心提示:在19日舉辦的“2019房地產金融科技高峯論壇”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業內熱議多年的是狹義的房地產稅改革,專指住房保有環節的稅收要“從無到有”,早有“模擬空轉”試點和滬渝兩地先行試點。徵收房地產稅對房地產市場發展和稅制改革具有正面效應。

新華財經深圳4月19日電(記者羅娜 印朋)在19日舉辦的“2019房地產金融科技高峯論壇”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業內熱議多年的是狹義的房地產稅改革,專指住房保有環節的稅收要“從無到有”,早有“模擬空轉”試點和滬渝兩地先行試點。徵收房地產稅對房地產市場發展和稅制改革具有正面效應。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發表主旨演講

賈康認爲,當前中國城鎮化進程尚未脫離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化的縱深空間還相當可觀,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動力源”。他認爲,徵收房地產稅,有利於對房價“壓艙促穩”;有利於地方政府職能轉變與培養財源內恰,助益打造地方稅體系,深化省以下分稅制改革;有利於強化優化再分配機制,“抽肥補瘦”抑制兩極分化;有利於提高直接稅比重,優化宏觀調控“自動穩定器”和降低社會“稅收痛苦”水平;有利於自下而上培育和發展規範的公共選擇機制。

目前,存在對房地產稅改革的一些認識誤區,如土地私有制才能徵此稅、與土地出讓金不相容、稅基評估太複雜在中國不具有可操作性,以及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等。賈康認爲,一要認清大勢、立法先行,理性博弈尋求“最大公約數”,二要在“中國特色”背景下在立法時處理好“免稅部分”扣除問題,三要完成立法後對地方充分授權,區分不同情況分步推進。此外,預計除三亞等個別城市,三四線城市一般不會進入“第一批”先行序列。

賈康強調,中國的房地產稅改革,不能簡單照搬國際上的已有經驗、普遍徵收的制度框架,必須結合中國國情,要迎難而上,通過立法做好制度安排,在充分授權情況下,城鎮區域首先從部分地區開始分步實施。

據瞭解,“2019房地產金融科技高峯論壇”由中國經濟信息社、全聯房地產商會和精瑞人居發展基金會聯合舉辦,由深圳房訊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辦。論壇以“洞見房產趨勢、發現金融價值”爲主題,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下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風險防範,探討房地產金融科技的創新實踐。論壇規模約500人,包括四大國有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高管,十餘家股份制銀行業務負責人,百餘家城商行、農商行行長、副行長,以及百餘家房地產評估機構董事長、總經理參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