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悉,运营人员需要统一大量变更系统参数和开发新系统功能,涉及场内外基金的账务处理、头寸管理及清算交收时间,又涵盖投资者申赎、开户申请确认日期及划付日期等。基金业协会披露,以鼠年A股开市首日(2月3日)为例,直到2月4日凌晨2点,运营人员完成交易所上市基金的净值核对和报送。

(原标题:凌晨6点完成核对!公募净值接连“迟到”另有故事,大量技术细节不看不知道)

了肺炎疫情的挑战。

想必诸多基民发现,本周一(2月3日),晚上八九点查看当日基金净值时,却发现并未更新。

“心急如焚”地等到午夜时分,最新净值仍未披露。直到第二个交易日清晨,基金净值才“姗姗来迟”!

实际上,公募基金的中后台运营人员,一直在这个特殊时期加班加点!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净值“迟到”的背后故事

本周,华夏基金客户端弹窗提示,“因基金净值发布延迟,可能导致资产和收益数据更新推迟,不影响实际交易,如遇更新延迟,请耐心等待,谢谢!”

上述情况并非个案,在诸多公募基金均出现了类似情况,背后涉及较为复杂的技术细节。

中国基金业协会官微披露,各交易场所在1月27日宣布因疫情延期至2月3日开市,涉及到基金行业运营相关日期、计息规则、系统参数等方面的修改。

据悉,运营人员需要统一大量变更系统参数和开发新系统功能,涉及场内外基金的账务处理、头寸管理及清算交收时间,又涵盖投资者申赎、开户申请确认日期及划付日期等。

这对于基金运营产生很多工作量,比如:2月3日要处理的产品数量不仅包括六千多只公募基金以及T日估值的其他资管产品等,以上产品净值的发布均需要管理人和托管人核对一致。

由于正处防控疫情期间,机构人员无法统一集中办公,而这些工作涉及大量手工调整,现场值班人手严重不足,提高了沟通协调成本。

另有报道指出,本周开市首日的极端行情引发赎回压力,叠加人手不足等多重因素,亦给公募机构净值核算带来压力。

这次特殊疫情下,中后台运营人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当日净值更新?

基金业协会披露,以鼠年A股开市首日(2月3日)为例,直到2月4日凌晨2点,运营人员完成交易所上市基金的净值核对和报送;凌晨6点,基本完成所有基金的净值核对;9点,基本完成投资者申购赎回数据的份额登记,并发销售机构提供投资人净值展示。

基金业协会官微毫不避讳地指出,此次基金运营价值凸现,防疫大考后运营亟待科技变革。

公募基金运营并不“简单”

基民从申购基金到赎回基金,只需要点击几个按键,但一只基金的运作要经过很长的流程。

一只公募产品的运作要经历产品设计、资金募集、投资管理、收益分配以及清盘退出。

大家持有一只公募基金,背后不仅有着基金经理的潇洒操盘,还涉及大量中后台人员的付出。

比如,大家每日看到的净值数字,均需要公募运营人员与托管人核对一致,才能正式发布,涉及许多技术性环节。

投资者申购基金后,资金要通过渠道账户进入到公募管理人的清算账户,然后进入对应基金产品的账户,每一步的资金划付都涉及交易数据的处理与确认。

基金经理决定每笔投资下单后,基金的运营部门则要处理基金账户的资金划拨,以及每日产品的估值核算。

上述过程要涉及大量账户开立、申赎与转换等环节的资金划付、资金清算、估值核算,以及各类信息对外披露。

再如,投资者申购后的份额登记,也涉及大量技术细节。嘉实基金高管曾在《一只公募基金的运营之旅》的文章指出,看似简单的登记工作实则难度有加,因为要为上千万投资者分交易、分明细地记录清楚每笔份额的来源、注册日期、可赎回日期、分红方式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