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鑑於此前曾擔任中國抗擊非典國際專家委員會顧問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利普金教授主動請纓期望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繼續貢獻力量。趙白鴿博士與利普金教授達成共識,下一步將共同組織成立抗擊疫情的國際專家委員會,預計15人,中國派出5-7人,美國、澳大利亞、荷蘭等國5-7人。

2月4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維爾特·伊恩·利普金(Walter Ian Lipkin)結束了7天的來華行程,抗擊疫情合作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利普金教授一直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此次來華,他經北京轉機,1月29日晚上抵達廣州。第二天一早,他與鍾南山院士交流疫情進展及防控情況。2月1日,他又馬不停蹄地飛到北京,與中國同行進行探討。這是繼2003年利普金教授作爲國際專家協助中國抗擊非典之後,又一次與中國科學家和醫務人員並肩作戰。

"作爲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作爲中國給過我的最高獎項和榮譽勳章,讓我把這種榮譽放在心裏,我一定要爲中國人民來做事。"利普金教授說,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在這次疫情下,採取了全世界都做不到的措施來避免中國人民受災難,避免全世界人民受災難。我們應該感謝中國政府,爲這次疫情和可能會對世界人民帶來的災難所採取的強制措施。此次赴華,我既不代表世界衛生組織,也不代表美國政府,但是我代表着美國的所有科學家,想來了解幫助參與這次疫情,使這次疫情儘快的結束。

利普金教授表示,在接下來的兩到三週內,將進行診斷測試的驗證,如果成功能提高目前診斷方法的靈敏度7-10倍,這能夠準確地確定誰感染了病毒,再製定切實有效的隔離措施。

凌晨六點會見鍾南山 期待取得突破性進展

1月30日凌晨六點,利普金教授在廣州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會面,商討抗擊疫情的策略。

“病毒獵手”利普金在中國的7天

雙方從專業技術角度進行了深度探討,認爲疫情的研究應結合病毒學研究、流行病學研究、臨牀研究、數據研究等多學科的級層和跨界合作研究,加強科學家之間的相互協作,以數據導向爲基礎,做好綜合性研判,提高診治水平,儘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利普金教授表達了國際上對武漢疫情的關注和期待,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國際合作,同時充分肯定了中國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也表示有很多國際頂級科研團隊期望參與到此次疫情中,和中國一起共渡難關。

快速診斷鑑別技術將無償送給中國

“我這次來,要給中國送一個禮物。這個禮物是我們哥倫比亞大學和我的團隊研究出快速的診斷鑑別技術以及一系列檢測技術,我們無償送給中國。”

1月30日,利普金教授在中山大學分享了以往在全球新發傳染病疫情事件中積累的經驗,介紹了病原微生物的發現和快速診斷等技術。

他就如何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提出兩點建議:“這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現在我們必須要做幾件事情。第一,我們要確保此類事件不再重演,阻止它的手段之一,就是限制販賣野生動物的市場——這是很多類似病毒的源頭。第二,全球科學家,尤其是美國,要與中國科學家建立緊密聯繫,共同研發疫苗、藥品和診斷試劑以調整(治療)方案,降低在中國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利普金教授認爲,中國和美國正處在最關鍵的時刻,但是這是政府與政府之間,而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我們之間是真誠的、互通的,中國的科學家和美國的科學家是互通的,是希望聯合的。我們不用疑慮美國和中國政府之間其他政治因素的過程,而我們只講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中國科學家和美國科學家聯合一起來去做這個事情。即使現在中美之間有點摩擦,但是相信很快就會過去,我希望能夠以我在國際上作爲世界科學家的影響力,能夠很快速的將所有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們聯合起來,共享智慧,包括在疫苗研究、診斷研究、藥物研究來與中國並肩抗擊疫情。

與曾光教授共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2月2日下午,利普金教授與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委員、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執行主任曾光教授會面。

“病毒獵手”利普金在中國的7天

雙方交換了對目前疫情狀況的理解,主要集中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數字模型應用於預測新型冠狀病毒暴發的準確度。即如何合理利用數字模型信息對疫情進行判斷,進而預測疫情;二是影響疫情控制的因素。其中包括了有效合理的確診病例方法和在確診之後如何在國家、省市、社區層面進行防控;三是從策略上討論如何在疫苗的研發、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和從流行病學角度去控制疫情,尋找平衡;四是國際上對新冠狀病毒疫情的瞭解和國際上特別是美國醫療界內如何看待目前的形勢。討論期間,利普金教授提出需要更準確的定義病毒潛伏期,同時充分肯定了中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措施。

據悉,利普金教授此次北京之行中還與中山大學陸家海教授一同與國家疾控中心病毒所許文波教授在酒店進行簡短會面。三人共同討論了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狀況和一些正在進展的科研實驗上的細節討論,深入探討了關於未來可能合作的項目,包括複合型多重的qPCR和Serochip的應用等,或能進一步有效的控制疫情。

主動請纓 期望在這次疫情中繼續貢獻力量

2月3日上午,利普金教授與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及副主任馮子健、病毒所所長許文波、病毒病應急技術中心主任譚文傑會面。雙方交換了對疫情應對情況的意見,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診斷方法,二是存在的問題及利普金研究中心技術的應用,三是目前流行病學的情況,四是對當前的疫情發展面臨的形勢進行了研判,共商疾病防控策略。

“病毒獵手”利普金在中國的7天

下午,原國家科技部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接見利普金教授,在共同回顧了抗擊非典的歷程後,重點圍繞如何提高目前疫情防控的協調性進行了深入討論。

“十七年前,我作爲中國的特別顧問,陳竺副委員長、徐冠華部長、我與他們有過並肩戰鬥的難忘過程。” 利普金教授說,十七年前,中國的傳染病專家並不多,中國沒有P3和P4實驗室,中國的cdc就在一棟小樓裏。但是在那種情況下抗擊非典取得了勝利。十七年後,中國有了P3、P4實驗室,有了cdc完整體系、有了更多的研究傳染病科學家的羣體,有了更多高精尖醫療設備。

鑑於此前曾擔任中國抗擊非典國際專家委員會顧問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利普金教授主動請纓期望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繼續貢獻力量。

當晚,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會見了利普金教授,及藍迪國際智庫專家組成員、中山大學陸家海教授等一行。利普金教授表示非常感謝中國政府對他的信任,疫情形勢日益嚴峻,他期望能以自身爲橋樑加強國際科技界合作,並希望由他本人發起的Gideon計劃即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的全球傳染病監控防治組織,能夠給全球傳染病免疫系統作出積極貢獻。

人類最後一個敵人是病毒 期待開啓國際抗疫合作嶄新序幕

2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博士與利普金教授電話交談並告別。

趙白鴿博士與利普金教授達成共識,下一步將共同組織成立抗擊疫情的國際專家委員會,預計15人,中國派出5-7人,美國、澳大利亞、荷蘭等國5-7人。藍迪國際智庫負責中方專家組建的聯絡,利普金教授負責組織國際專家的參與。

趙白鴿博士表示,對利普金教授此次來華助力抗擊疫情所作的貢獻非常感動,藍迪國際智庫已將利普金教授的重要建議形成報告,並已獲得高層領導的重視。利普金教授表達了對藍迪國際智庫感謝,感謝藍迪智庫此次訪華的全程助力,以及對趙白鴿博士此間的密切溝通和全程指導。

“人類最後一個敵人是病毒。” 利普金教授說,這句話是我的導師告訴我的。在我的人生生涯過程中,中國面臨的這次疫情是,我從來沒有看到、沒有見到過、沒有遇到過的,因此沒有想到這次的疫情,這個新的冠狀病毒完全和非典不同,其傳播力遠遠的讓人們措手不及,可能更爲嚴重,所以因此,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應該攜起手來去做事。

“病毒獵手”利普金在中國的7天

“病毒獵手”利普金在中國的7天

來源:中國經濟網(ID:ourcecn)、藍迪國際智庫

責任編輯:彭金美 黨彧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