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義唯一

作爲一部蘊涵中華傳統文化基因的元典,經過三千年的流傳,《周易》是否具有唯一本義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的事情,卻成了常常引起爭論的問題。

否定《周易》具有唯一本義的研究者,實際上是把解釋者的立場與文本的既成事實,把個體的卜筮案例與爻辭的解讀混淆在一起。卦理如水,時變時新。從讀者解釋的角度,當然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認識,但不能說作者原本也是這種認識。《周易》文本作爲一部經典,早已定格。其本義不會隨着解讀者的視角變化,也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你知,或者不知,本義就在那裏。

《詩經·車舝xi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止通趾。高山仰止是說攀登高山、翻越高山,而非仰望高山。“無尖不商”,尖指米麪的添頭,非指尖刻,更不能曲意通假爲奸解釋成無奸不商。類似這樣脫離本義的流行誤讀,在易注中太多太多。張之洞《輶yóu軒轉語·語學》:“望文生義,即或有理,亦所謂郢書燕說耳。”筆者認爲,對古書本義的探索,是一個無限趨近的過程。即使不能完全契合,也不能放棄向99%精度追求的努力。本書所致力的,就是忠實客觀地展現《周易》的原本含義。 

二、研究對象

縱觀先秦以後的易學史,從研究對象角度大致可以分爲三類:《周易》研究、易道研究、借易發揮。

《周易》研究是易學研究的基礎,經文又是《周易》研究的根本,歷代《周易》註疏均致力於此。《周易本義》、《周易正義》等是其中的代表作。但衆所周知,迄今爲止,人們對經文的認識還是很模糊。

易道研究,是以易卦體系爲工具,探索社會人文、自然科學的奧祕。研究易卦模型的內在數理規律,通過陰陽、五行、八卦、干支等認知工具建立的術數預測模型都屬此列。在古代,此類研究具有經驗科學的意義。而今,放到現代科學視野下,其舛chuǎn誤日益明顯。

借易發揮雖然只是借了《周易》的一個空殼子說事,但正如紀曉嵐在四庫全書易類總目提要中說的:“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爲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易學在社會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表現,也成爲易學史難以忽略的組成部分。

本書的研究對象,僅僅是以上所說的第一類:《周易》研究。即讀懂《周易》這本書,明確卦爻辭、64卦符號體系在書中的作用意義。後世流行的易卦數理、術數研究,與解讀《周易》無關,本書不作涉及。在本義不明的情況下,易學現在需要的是化繁爲簡,而不是添枝加葉。通過後面的鉤沉大家會發現,正確的易道觀,只有在清晰理解《周易》本義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來。

三、《易》史溯源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周易》自身有它的本來面貌,而各時代的易學都反映了易學家所處的那個時代的面貌。因此研究易學哲學史必須打破舊的經學史家從衛護周孔之道的立場評論各派易學的陳腐觀念,要將各派易學及其哲學放在其所處的歷史條件下去考察,並以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態度評判各家理論,因爲各派易學及其哲學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其對《周易》經傳的理解包括文字方面的註釋,打上了時代烙印,在研究中更應注意其邏輯的和歷史的演變過程,不能以後人的註解代替前人的思想,更不能以今人的觀點比附古人的思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熟悉各時代的歷史,包括哲學和文化思想發展的歷史,僅憑各家對《周易》經傳的註疏,是難以完成這一任務的。”

不單是研究易學哲學史如此,本義研究也需要這樣的思維。縱觀各時代的易學成果,多與其時代思潮有關。研究本義,就要分清本義研究與時代解讀的區別,通過釐清這些思想的來龍去脈,去分清各種易學認識產生的歷史時序,從而削蔓去枝,回溯到寫作《周易》的年代,與作者的思維同頻。

理清易學發展史之所以重要,是因爲歷史證明,錯誤的易學史觀嚴重影響着我們對《周易》的解讀。河出圖、洛出書的八卦起源說;仰觀俯察的伏羲創立八卦說;夏《連山》,殷《歸藏》,周《周易》的三易說;文王益八卦爲六十四卦的重卦說。這些問題重重的傳說,先驗地設定了《周易》基於八卦而來,卦象乃《周易》的重心,文本依象而成這樣一套有違歷史事實的僞命題,把解《易》者引入了歧途。使得雖然三千多年來無數智者皓首鑽研,卻離本義越來越遠。

下面,就根據考古資料簡略梳理一下真實的易學發展史。

四、龜卜時期

人類文明是個漸進發展的過程,萬物皆靈的圖騰文化是原始社會產生的一種早期文化現象。之後,隨着自我意識的增強,人們有了推斷未來吉凶禍福的需求,占卜便應運而生。據現有的資料考證,中國最早成熟的占卜形式是以龜卜爲代表的骨卜,骨卜發源於漁獵時代,盛行於公元前三千五百年至公元前五百年。在這其中的相當一段時期,龜卜佔有主導地位,由最高統治階層壟斷,代表神靈的意志,王權的意志,被籠罩上一層神祕的面紗。

龜卜是一種用火燒灼龜甲取兆以佔吉凶的問卜形式,由專門的卜官操作。卜問前須先選龜做甲,然後打磨整治,鑽孔鑿槽,占卜時用特製的燋炎灼龜甲鑽鑿處,直至生成裂紋,得兆之後將結果書契記錄,整理存檔。整個過程縝密細緻,體現了時人對龜卜的高度重視。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從殷人的龜卜到周人的占筮,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即春秋時期韓簡所說從龜象到筮數的過程。同是迷信,二者相比,有兩點不同。其一,鑽龜取象,其裂痕是自然成文,而卦象是手數蓍草之數,按規定的變易法則推衍而成。前者出於自然,後者靠人爲的推算。其二,龜象形成後.便不可改易,卜者即其紋,便可斷其吉凶。但卦象形成後,要經過對卦象的種種分析,甚至邏輯上的推衍,方能引出吉凶的判斷,同觀察龜兆相比,又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更多的思想性。這兩點都表明,占筮這一形式的形成和發展意味着人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了,卜問吉凶的人爲的因素增加了。就這一點說,從殷人龜卜到周人的占筮是一個進步。”

五、筮佔時代

筮佔是一種用蓍草演繹取數來推斷吉凶的問卜形式,是籌算在術數上的一種拓展應用,所以是在算籌計算法較爲普及後才產生的。《左傳·僖公四年》曰“筮短龜長”,筮佔產生的具體時間難以考定(筆者認爲上限在殷商中期),但肯定比龜卜晚許多。

筮佔比之龜卜,有許多優越性,是一種更爲先進的占卜技術。

從材料上說,《史記·龜策傳》:“蓍百莖共一根,又其所生,獸無虎狼,草無毒螫……蓍生滿百莖者,其下必有神龜守之,其上常有青雲覆之。”蓍草與龜一樣都被古人視爲神物,符合卜筮介質的要求。另外,由於資源的限制,無論獸骨還是龜甲,都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問卜需求。而筮佔只需數十根蓍草,並且可以重複利用。所以,既能避免對大龜和大牲的爛殺,又能維護占卜神祕性的筮佔,在當時是龜卜極佳的升級換代品種。

從方法上說,龜卜純屬機械操作,由筮法演繹數字卦,則需要揲算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數學運算能力。這種有意識利用數學運算來卜筮的方法,要比灼燒裂紋的龜卜更抽象,更具有迷惑性。

從兆象上說,龜卜的兆紋直觀顯示,吉凶意義明確,解讀者基本是在照本宣科。筮卦的數字象徵則意象寬泛,再加上數字組合繁複多變,解讀者擁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關於筮法,現存最早的記錄來自《繫辭傳》:“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爲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捋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捋而後掛。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按照大衍筮法,最後取得的數字是6789,69爲變爻,78爲靜爻。而出土的早期數字卦常見數字是1456789,沒有變爻,說明《繫辭傳》中的這個大衍筮法已經是演變成熟後的產物,並非原始筮法。《清華簡·筮法》中有一段關於爻象的記錄,“凡餚象,八爲風,爲水,爲言,爲飛鳥,爲腫脹,爲魚,爲權迵,在上爲醪,下爲汰。五象爲天,爲日,爲貴人,爲兵,爲血,爲車,爲方,爲憂懼,爲飢。九象爲大獸,爲木,爲備戒,爲首,爲足,爲蛇,爲曲,爲玦,爲弓、琥、璜。四之象爲地,爲圓,爲鼓,爲珥,爲環,爲踵,爲雪,爲露,爲霰。”將此與大衍筮法參證,我們可以推斷出早期筮佔是通過簡單的揲算求數得出多個數字的數字卦,然後根據筮數的意象進行推算演繹。這種直接以筮數取象斷卦的方式,與後世根據八卦取象斷卦的方式明顯不同,更是顯露出其原始性。

六、數字卦變遷

自從張政琅在1978年提出數字卦假設後,許多研究者認爲數字卦是《周易》陰陽爻卦符的前身,筆者也持這種觀點。

根據目前出土的文物,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出從數字卦到陰陽爻的演變軌跡。早期數字卦出現的數字比較多,常見的有156789。到湖北天星觀楚簡(公元前340年前後)時期的數字卦減少到“一(七)、六、八、九”四個數字。王家臺秦簡(上限爲公元前278年)則只剩下“—、∧”兩個符號,而這兩個符號在《繫辭傳》中稱爲剛柔,是陰陽的前身。阜陽雙古堆漢簡(漢文帝時期)卦符爲“—、八”,馬王堆帛書(約抄寫於漢文帝初年)卦符爲“—、┛┗”,已經是明顯的陰陽符號。

這說明,早期的64卦體系只是將六位數字卦按照奇偶原則歸類簡化,並沒有將數字符號化,直到戰國中晚期易學研究者才完成用二元爻符描述64卦的符號化工作。時代越往後,數字的抽象程度越高,卦符形式越接近最終定型的陰陽爻符(—、- -)。

七、文王演卦

目前出土的數字卦已經有數百例,絕大多數是六位結構,也有極少數三位、四位、五位乃至更多位的結構。由筮法可知,數字卦的位數,是根據揲算次數約定的。六位數字卦是一種揲算六次的筮法一次成型的,並非現代簡易起卦那樣由兩個八卦相重而來。至於爲什麼最後筮佔定型爲六位數字卦,筆者認爲是古人根據無數次實踐經驗確定的。其它或者過簡或者過繁,六位獲得了最大的認同,不用拔高出什麼道理。

以十個數字組成的六位數字卦是個龐大的組合,將這麼複雜的數字組合簡化爲奇偶二元性質的六十四卦,這中間非有一個關鍵人物的天才感悟纔行。

文王年輕時對龜卜和筮佔都很熟悉,又在盛產蓍草的羑里囚困了七年,時間、條件、能力、心境都具備,再加上三十年後周公以64卦爲架構寫作《周易》爻辭,並將以六十四卦體系爲基礎的筮佔替代龜卜作爲王室主要占卜手段,以及傳說中周文王與《周易》的密切關聯,都在指向這個人非周文王莫屬。

總之,與傳統易學的看法不同,筆者認爲,文王對易卦的貢獻不是重八卦,而是整理六位數字卦。也就是說,司馬遷所謂的文王“蓋益易之八卦爲六十四卦”《史記·周本紀》,實際上是運用數字的奇偶性質將當時數不清多少組合的六位數字卦簡化爲六十四卦。需要說明的是,文王利用數字的奇偶性質簡化數字卦組合數量的做法,僅是借用奇偶二元分類的性質進行數字歸類,和後來陰陽觀視角下的陰陽爻六十四卦是兩碼事。

八、周公作《易》

1、《周易》作者

周公,姓姬,名旦,也稱叔旦。文王姬昌第四子,武王姬發之弟。史載其主要功績爲輔佐武王滅商建周,在武王病故後攝政七年,平三監之亂,營建東都洛邑,封建諸侯,制禮作樂。周公還政成王三年後,在豐地養老,不久得病去世。筆者認爲,《周易》應是在豐邑這段時間寫作。春秋之前的典籍都是職務行爲而非單純的個人創作,《周易》也不會例外。周公主創,制定主題、思路、框架等主要問題,一個由卜官史官組成的創作小組執筆,甚至有一部分文字有可能是周公親自執筆,成書審定後由王室入藏,作爲卜筮專用書和王室子弟的深造教材。

2、文化背景

《史記·齊太公世家》:“武王將伐紂,卜,龜兆不吉。風雨暴至,羣公盡懼,唯太公疆之,勸武王,武王於是遂行。”

《通典》:“周公曰:‘今時逆太歲,龜灼告兇,卜筮不吉,星變爲災,請還師。’太公怒曰:‘今紂刳比干,囚箕子,以飛廉爲政,伐之有何不可。枯草朽骨,安所知乎?’乃焚龜折蓍,援枹而鼓,率衆先涉河,武王從之。遂滅紂。”

很明顯,周公早年是相信占卜的,但從後來攝政期間的作爲可以看出,在武王和姜太公的影響下,在波瀾壯闊的歷史大潮和詭譎朝局的洗禮下,周公深刻認識到占卜只是統治階層安定人心、給自身行爲尋找合法性的一種手段。那麼以周公的思想境界,晚年自然不會以卜官的視角去寫一本純粹的卜筮工具書。

其實不單是周公,後世的執政者對術數的認識也大多是清醒的。比如《淮南子》:“爲愚者之不知其害,乃借鬼神之威以聲其教,所由來者遠矣。而愚者以爲禨祥,狠者以爲非,唯有道者能通其志。”《李衛公問對》:“太宗曰:‘陰陽術數,廢之可乎?’靖曰:‘不可。兵者,詭道也。託之以陰陽術數,則使貪使愚,茲不可廢也。’”

3、作《易》目的

從卦爻辭典型的文學特徵,卦爻辭之間明顯的內在邏輯,卦序的人爲編排而非卦象數理排序,都在表明《周易》文本是一種理性創作,而不是筮辭堆砌,64卦之間邏輯關聯,而不是各自獨立。

周公攝政後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奠定周朝的萬世基業。封邦建國,建立了政治制度。制禮作樂,完善了宗法制度。施行井田制,建立了土地制度。人文教化方面,有《大誥》、《多士》、《召誥》、《洛誥》、《無逸》、《立政》、《康誥》、《酒誥》、《梓材》等應時即事性質的政論文獻。其中大多是周公以殷商的滅亡爲前車之鑑對宗室成員的告誡,其心繫社稷的殷殷之情可見一斑。但是以上成就雖然可觀卻總有意猶未盡之感,那就是還缺少一部系統闡述他思想的著作。筆者認爲《周易》就是周公在晚年凝鑄思想精華的結晶,也是他對後輩的諄諄告誡和期許。

殷商滅亡的教訓需要總結,文武二王開創歷史的卓越功勳需要銘記,周公對政治、人生的深髓認識需要傳承。採用什麼形式才能滿足這種集記史、述理、表功、明道於一體的需求呢?

六十四卦模型,具有足夠的空間來展示以上內容。六十四卦的六位結構,能很好的承載分段式邏輯敘述的需求。六十四卦,是文王在羑里時的創意演繹,對於周人具有特別的意義,推廣六十四卦,也是對文王永久的紀念。所有這一切,都使得這個選擇自然而然。

占卜是時代文化的主流,周公不迷信占卜,但他明白利用占卜維護人心的重要性,明白利用卜筮的形式進行教化更容易讓人接受。龜卜有書,但那是殷商的,周朝要有自己的卜筮典籍,這是作爲一個新朝代的文化需要。由上各種原因,爲文王創立的六十四卦繫辭,借筮記史說理,全面闡釋修身齊家治國理政之道。《周易》於是作焉!

九、《周易》結構

《周易》爻辭分開看,是作者爲子孫後代留下的一個個智慧錦囊。合起來看,是一部歷史記錄,是一整套經緯天下的思想體系。其結構有三個基本特徵,構成了《周易》的寫作體例。

1、六段論

《周易》採用的六十四卦模型,是以卦爲基本單位,每個卦都由六個爻畫組成。六爻結構在《周易》裏最基本的意義是六分法,即將一件事情分成六個階段進行演繹和分析。初代表開始,二代表入門,三代表小成,四代表提高,五代表大成,上代表結尾。六爻是爻辭的座標,從初到上邏輯遞進。所以爻辭要放到爻位中去理解,時位是爻辭的背景。

《繫辭傳》在分析爻位性質時有個統計結論:“二多譽,四多懼,近也。”“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當我們知道六爻的六段論性質後,就能知其所以然。二爻就象剛參加工作的小夥子,應多加鼓勵,故多譽;四爻就象一把手的副職,地位敏感,故多懼。三爻就象單位的中基層幹部,常處於矛盾焦點之中,故多兇;五爻就象單位的一把手,運籌全局,施展抱負,故多功。爻位的譭譽功過,是其所處時位的表現。吉凶是表象,時位是本質。

由於六爻的六段論性質,所以爻辭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乾卦初爻的“潛龍勿用”,說的是潛龍,對學習階段的人,初生的事物也都適用。但實踐中對共性進行應用性解釋的時候,應分清自我代入與爻辭在《周易》文本中意義的區別。以六段論視角看六爻主要的意義,是不要把爻辭當作不相關的卜辭輯錄,去孤立的望文生義。每句爻辭,都是一個整體表述的其中一部分。

2、兩卦一對

兩兩相對不單是《周易》卦符排列的基本特徵,更是《周易》主題構思的基本特徵。因爲不論文本內容還是卦符形式,《周易》六十四卦都是一個對偶組合。作者從正反兩個角度立體闡述主題,目的是避免單一視角,避免片面的看問題。

從整體上看,奇數卦是主視角,奇數卦之間的邏輯是《周易》的主線。偶數卦是輔視角,偶數卦是對奇數卦的輔助說明。正所謂奇幹偶枝,奇數卦就象樹幹那樣從上到下貫穿全文,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鏈。偶數卦就像樹枝那樣豐富着文章的內涵,使主題的闡述更加深入全面。

從細節上看,因爲爻位共性的特點,每組奇偶卦相同爻位的爻辭具有關聯性,是呼應的,可對應互參。

從來源上看,甲骨卜辭中,同一件事情有從正反兩個角度卜問的特點,比如卜雨的對貞:①不雨。不其雨。(續4.19.2)②其雨。不雨。(續4.7.4,4.15.7,4.21.5)③雨。不其雨。(庫974,1017)卜辭的這種思維習慣,與出土數字卦中大量兩卦一對正反占筮的卦例是一致的。筆者認爲,《周易》兩卦一對結構的設立,正是受到對貞問卜這個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

3、卦團

《周易》是一部將紀傳史事與政治、生活事理解析相結合的紀傳體史記,具有一般紀傳體敘事的結構特點,即敘事的階段性。結合其用卦符作爲目錄架構全篇的特點,這個敘事規律可以稱之爲卦團特徵。

所謂卦團,就是對那些卦序相連、主題相近卦的一種歸類組合。

從時間上分,武王史事的上經大致可以分爲成長、立業、滅商、執政四個卦團。文王史事的下經大致可以分爲成家、立業、崛起、隱退四個卦團。

從內涵上分,武王史事的上經大致可以分爲修身、治國、平天下三個卦團。文王史事的下經大致可以分爲齊家、治國、平天下三個卦團。

詳細的卦團分析見下章,茲不贅述。

4讀《易》三階

一本書的寫作會有一個排篇佈局,先是擬定總思路,再分解到章節,通過文字詳細表述。讀者則相反,是先接觸表章節的文字,然後通順文意,提煉主題。所以完整解讀《周易》要經過三個階段:字詞訓詁,文句釋讀,主題貫通。

文字訓詁是難點,也是基礎。由於漢字有一字多義項的特點,所以只靠訓詁會有其侷限,必須放到文句中才能確定具體的含義。再加上《周易》採用的是以事喻理的寫作方法,如果不知其主題文理,只在字詞表象層面探究就無法深入領會作者真正的意指。卦序、對偶卦、六段論乃全書架構之要旨,所以,字詞要靠爻辭句子定位,爻辭要靠六爻座標定位,六爻要靠卦的主題定位,卦的主題要靠卦序邏輯定位。這樣環環相扣,字義不脫離句意,句意不脫離爻意,爻意不脫離卦意,卦意不脫離全書邏輯。層層印證,文理貫通,才能真正做到字義明確,主題清晰。

十、《周易》梗概

1、篇目安排

《周易》64卦分爲上經30卦,下經34卦。上下經內容各自獨立。1、3、5……29,31、33、35……63這些奇數卦是邏輯主幹,2、4、6……30,32、34、36……64這些偶數卦與奇數卦互補。其中,1、2卦乾坤,是上經的概要;63、64卦既濟未濟,是下經的總結。

從歷史發生的時間順序看,是文王在先,武王在後。所以按照先下經後上經的次序閱讀,邏輯上更通順一些。但從寫作的角度,武王是開國之君,有定鼎之功,所以《周易》先述武王功業,然後追憶文王事蹟,有其現實意義。這種由近及遠的安排,也符合古人祭祀時先祖靈位依次在後的禮儀。

2、卦序邏輯

《周易》卦序最主要的特徵是兩卦對偶,古人很早就知道這一點,但對其內涵卻一直認識不清。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孔穎達在《周易正義》裏的一段話:“今驗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變。覆者,表裏視之,遂成兩卦。屯蒙、需訟、師比之類是也。變者,反覆唯成一卦,則變以對之。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過之類是也。且聖人本定先後,若元用孔子《序卦》之意,則不應非覆即變,然則康伯所云:‘因卦之次,託象以明義’,蓋不虛矣”。

認爲易辭是卜筮之辭的輯錄,卦的次序之間,爻的次序之間沒有邏輯關係,是古人讀易的盲點。也是孔穎達和韓康伯只把“二二相耦”看作卦符形式上的特徵,而不認爲主題內容上具有對應意義的原因。

實際上,卦序是《周易》的整體框架,更是文本的時序,一旦打亂,就會影響現有主題的表現。卦序是解讀《周易》的關竅所在,不可不慎重對待。

3、內容梗概

《周易》是以商末周初那段興周滅商的歷史爲背景,以周文王、周武王的生平事蹟爲主線,闡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政治理念。

(1)上經梗概

上經描寫周武王滅商建周的歷程,展示了牧野之戰前後的一系列歷史事件以及周武王的治國方針理念。

乾坤是上篇的總論。1乾,概括武王的成功之路;2坤,指出成功源於智慧和德行。

正文從少年時期開始起筆,屯蒙兩卦寫學習教育,即修身階段。3屯,從學生角度寫學堂生活;4蒙,從師長角度談教書育人。

學業完成,就要走向社會。從需到否八個卦,是立業八卦。立業,相當於修齊治平中的治。自身有成,家國富強,是走向世界,平天下的前提。5需,寫參加工作,歷練自我;6訟,詳解職場的處事準則。作爲王族子弟,應文武雙全。7師,寫行軍打仗,沙場建功;8比,論述帶兵制勝的要領。打完仗,就要班師了。9小畜,寫戰後開展經濟建設;10履,寫如何應對戰後複雜的國內國際局勢。經過前面的錘鍊,姬發終於走向成熟。11泰,從姬發的角度寫接班之路;12否,從文王的角度寫怎樣順利交班。

繼位之後,姬發開始籌謀滅商。從同人到蠱,是滅商六卦。同人、大有是廣角鏡頭。13同人,廣交盟友,分化殷商;14大有,指出此時應放寬心胸,團結更多的力量。謙、豫是近距離拍攝。15謙,描繪姬發在滅商進程中的領袖風采;16豫,展現姬發在關鍵歷史節點的戰略運籌。牧野鷹揚,席捲天下。17隨,從姬發的角度寫入主朝歌,平叛建周;18蠱,從武庚等殷商遺胄的角度寫逢此鉅變時的政治抉擇。

打下江山後,就是如何坐江山了。從臨到大過,是執政十卦。19臨,寫武王君臨天下; 20觀,指出治理天下應明察慎裁。下面4對卦從不同方面展述武王的執政理路。21噬嗑,依法治國,建立國家的法制體系;22賁,以德治國,建立思想道德體系。此兩者相輔相成,是武王治國的基本方針。國家的治理關鍵在於吏治。23剝,從武王的角度寫從嚴治吏,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態;24復:從官吏的角度寫修身自律,批評與自我批評。經濟是國家的命脈。25無妄,以經濟建設爲中心;26大畜,放開手腳,大踏步發展。稅收是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形式和來源。27頤,借飲食寫稅賦政策;28大過,闡述稅負原則,指出苛捐雜稅的危害性。

史載武王滅商兩年後因積勞成疾病逝。29習坎,寫武王病難;30離,寫武王崩殂。

上經的邏輯簡表如下:

(2)下經梗概

下經描寫周文王創業奠基的歷史,展示了岐周崛起和殷商守成之間大國搏弈的激烈交鋒。上經開頭談過學堂教育,所以下篇直接從婚戀入手。鹹到睽八個卦,是成家八卦,講從戀愛到婚姻這個齊家的主題。31鹹,描寫少男少女情竇初開的戀愛過程;32恆,指出戀愛應專一有恆。談對象有一定規律技巧。33遯,寫如何追求女孩;34大壯,指出男方要積極主動。關係確定後就面臨談婚論嫁。35晉,寫婚禮儀俗,六禮成婚;36明夷,提示婚典籌備的注意事項。婚後就是居家過日子。37家人,從主婦的角度講持家之道;38睽,指導主婦如何處理家庭矛盾。

成家之後就該立業了。從蹇到升八個卦,是立業八卦,講主人公從參加工作到事業有成這個立業的主題。39蹇,寫姬昌到邊區艱苦創業;40解,寫面對困難披荊斬棘,勇於開拓。有了成績,受到提拔。41損,寫姬昌進入朝廷,砥節修身;42益,闡述爲政處事,篤志礪行。正待大展宏圖時,殷王文丁殺季歷。43夬,寫商周決裂,殷軍攻周;44姤,具體描述兩軍交鋒,周人堅貞不屈。商軍的入侵導致周族潰敗。45萃,寫姬昌豎起旗幟,重聚人馬;46升,描述姬昌救亡圖存,東山再起。

趁姬昌羽翼未豐,帝辛將之拘禁以打壓岐周的發展勢頭。困井兩卦,是文王被囚禁的七年,事業跌入低谷。47困,描述姬昌七年羑里之厄;48井,借井的修繕疏通比喻營救姬昌的過程。

脫困後,姬昌下決心滅商。從革到旅八個卦,是振興八卦,講岐周重新崛起的過程。49革,寫岐周變革圖強,壯大國力;50鼎,寫改革的具體方針措施。國力強盛後,姬昌開始對外用兵。51震,用雷霆之勢比喻軍事行動,以一場完整的戰役一語帶過歷時六年的征戰歲月;52艮,描述具體的戰術運用。肅邊清患的目的達到,就可以收兵了。53漸,寫戰後恢復,修生養息;54歸妹,指出應逐步與交戰國化敵爲友,重塑邦交。至此,岐周終於崛起西陲。55豐,小結岐周走向鼎盛之路;56旅,借商旅之事比喻崛起過程中與殷商的外交博弈。

岐周的強勢使殷商不安,帝辛率師伐周。從巽到小過六個卦,是韜隱六卦,講姬昌審時度勢決定戰略妥協。57巽,寫岐周受挫,退讓求存;58兌,寫劣勢下的外交努力。簽訂條約後,就要履行。59渙,寫姬昌接受制裁;60節,寫姬昌忍辱負重,應對制裁。戰略潛伏期間,小不忍則亂大謀。61中孚,寫姬昌退隱田園,韜光養晦;62小過,指出此時應克己慎行,蓄勢待機。

最後兩卦是下篇的綱要。63既濟,回顧文王一生的功績;64未濟,總結文王的戰略思想。

下經的邏輯簡表如下:

總之,上下經都可分爲三個階段,即修(齊)、治、平。治與平是上下經共同的主題,修與齊則上下經各講了一個。其中成家八卦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由此入手可以較快掌握《周易》的寫作架構。滅商六卦是整個故事的高潮,準確把握這六卦可以深入理解《周易》的主題背景。

十一、易學演變

1、演繹八卦

人類的認識既有從簡單到複雜的發展規律,也有由複雜到簡單的抽象思維之路。說八卦比六十四卦簡單有其道理,說八卦比六十四卦更具有抽象性也有其道理,關鍵是從哪個角度看。

角度不同,結論也就不同。傳統易學關於六十四卦由八卦相重而來的說法,其實只是六十四卦內含的一種數理邏輯。但是,是否也存在先有六十四卦,再從中抽象出八卦的認識模式呢?只靠邏輯推理,主觀論斷,是無法下定論的。只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模型內在的邏輯規律不能等同於人類對這個模型的實際認識路徑。要考察八卦和六十四卦孰先孰後的問題,最終還是要看歷史證據而不是靠帶有主觀傾向的邏輯推理。

龜卜在夏商的盛行,以及西周之前沒有八卦應用史料的事實,都在告訴我們伏羲畫卦以及三易的傳說並不可靠。現有最早涉及八卦象數體系的資料,上限在大約公元前700年。鑑於資料會有所缺失,可以適當往上延伸100—200年。再多就不行了,因爲成王至晚商時期,由於歷史大事件集中,出土文物和史料都很豐富,卻沒有任何八卦象數體系的信息。由此,合理的推斷,八卦象數體系是周共王到周宣王期間的周王室卜官在研究《周易》時發明的。

八卦象數體系晚於《周易》誕生,所以我們遍覽《周易》全書都找不到八卦的影子。最基本的反覆卦結構,也是六爻整體的反覆,與八卦無關。後人從六爻卦中發現八經卦的存在,並建立起一套象數學說,這屬於易佔研究,而非《周易》本義研究。從認識論角度,八卦體系是對六十四卦深入認識的結果,有其進步意義,但如果把這種創新說成是《周易》的源泉,甚至以此認識爲基點去解讀《周易》,就本末倒置了。俞琰《讀易舉要》:“卦變之說用之佔法則可,用之解經則不可。”其實整個八卦學說都是這樣,用之佔法則可,用之解經則不可。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中說:“對卦爻象和卦爻辭的解釋,從《易傳》開始,便存在着取象說和取義說的對立。取象說是取八卦所象徵的物象解釋《周易》中的卦爻象和卦爻辭。取義說是取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名的涵義,解釋卦爻象和卦爻辭。如對乾坤兩卦的解釋,取象說則以乾爲天,坤爲地,或以乾爲陽氣,以坤爲陰氣;而取義說則以乾爲剛健,以坤爲柔順。這兩種說法,在《易傳》的體系中是並存的,而又互相補充。可是漢朝以後,這兩種說法逐步發展爲兩大對立的學派: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這兩大流派,無論是對《周易》經傳文字的解釋,還是對其理論的闡發,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展開了長期的論爭。如漢代的易學,主流爲象數學派;魏晉玄學派的易學則屬於義理學派。宋易中邵雍易學爲象數學派,而程頤的易學則屬於義理學派。也有些易學家則調和兩派的觀點,但也各有偏重。如唐朝的孔穎達偏重取象說,宋朝的朱熹則偏重取義說。不僅如此,同一學派中,又分化爲不同流派,互相爭論。”

傳統易學解《易》,不論取象還是取義,都是以八卦爲基礎,認爲卦爻辭與八卦有關。區別在於一個是取八卦之象,一個是取八卦之義。其實,取義說追求的那種卦象背後的意義,是對具體物象的抽象概括,只是一種特殊的象,以卦義代替卦象,本質上與取象說並沒什麼不同,都沒有擺脫觀象辭說的誤導。

至於被傳統易學奉爲理論源頭的《易傳》對八卦的運用,也只是通過卦象的組合意義推闡道德義理,沒有一處是根據卦象推導卦爻辭。這說明觀象辭之說至少在戰國中期都還沒有形成,只是漢代以後愈演愈烈而已。以《易傳》爲觀象辭說的源頭,是後人的誤解。

觀象繫辭說立論的前提,是八卦遠早於《周易》就已建立成熟的取象體系。在此思維指導下,八卦是《周易》的源頭,古人可以通過八卦觀象寫出卦爻辭,那麼今人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感悟通過八卦觀象寫出新的卦爻辭。在持觀象繫辭說觀點者的眼中,卦象是主要的,爻辭是可變的,可以因人因時而異。可見,《周易》的卦爻辭是否具有唯一性,研究《周易》應該把重心放在文本上還是卦象上,這類基本方向的問題,都與對八卦的認識緊密相關。八卦是道檻,去和不去,兩種解《易》視野,兩重易學天地。

 2、陰陽入易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陰陽學說是由道家倡導起來的。而儒家的代表人物,從孔子到孟子都不講陰陽說。《論語》中無陰陽辭句。孟子是戰國中期的儒家大師,《孟子》中亦無陰陽說。儒家的典籍《中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作品,其中亦無陰陽說。這說明戰國中期以前魯國的儒家學者,並不以陰陽爲一種範疇解釋事物的性質和變化。”

陰陽觀成熟於春秋末期,在戰國中期才被引入易學用來解釋《周易》。文王推演的奇偶二元數字卦不能等同於陰陽爻卦符體系,它只是基於對數字奇偶性質的樸素認識,與春秋戰國時期哲學意義上的陰陽觀不可同日而語。

爻符的演變經歷了數字——奇偶——剛柔——陰陽的過程。將陰陽觀念引入《周易》是傳統易學完成德義乃至文化精神轉換的重要步驟,更是易卦認識質的飛躍。陰陽是引入解釋《周易》的概念,不是《周易》本身研究的對象。所以莊子“《易》以道陰陽”的命題從《周易》本義角度是不成立的。恰恰相反,戰國以後的實際情況是“陰陽以道《易》”。

爻符與爻符的關係,爻符與爻位的關係,是卦符本身具有的性質。對符號內在性質的研究,不能與卦爻辭的解讀混淆在一起。關於用陰陽解易的謬誤性朱伯崑《易學哲學史》中做過精彩闡述:“(各種爻位說)往往結合起來,解釋某一卦的卦義和卦爻辭。哪種說法說得通,就用哪種說法,可以看出,爻位說是春秋時期的取象說和取義說的發展。取象和取義不足以解釋卦爻辭的吉凶,則以爻位說加以解釋。此說的理論意義是,認爲卦象、爻象同卦爻辭之間存在着必然的聯繫。爲了說明其間的聯繫,當位說解釋不通,則提出應位說,應位說說不通,則以中位說解之。中位說說不通,又以趨時說補充之。這些不同的解釋恰好證明,卦爻象同卦爻辭之間本沒有必然的聯繫。……爲了維護貴族等級的隸屬關係,思想家們都提倡尊卑有序,君臣父子夫婦各正其位。這種觀念表現在筮法中,即以尊者爲陽,卑者爲陰,陽居陽位則吉,陽居陰位則不吉,即《彖》《象》提出的當位說,卑者應順從尊者,不能凌駕於尊者之上,此即承乘說。尊者要靠卑者侍奉,卑者要聽從尊者的指揮,此即應位說的出來。”

也就是說,陰陽解《易》之所以能夠流行,是因爲這種理論能夠維護封建社會的政治、生活秩序,被統治階層接受並大力推廣,而不是因爲陰陽思維是《周易》的本源。

3、《易傳》解《易》

《十翼》,即通常說的《易傳》,一般認爲是孔門子弟解釋《周易》的著作,主要文本形成於戰國中後期。但其中《小象傳》不涉陰陽八卦,緊緊圍繞爻辭文義解說,與其他《易傳》風格迥異,應與《周易》創作年代相去不遠,要與《易傳》其他篇目區別對待。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易傳》和《易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傳是對經的解釋,但其解釋,不是《易傳》的作者憑空臆想的,而是戰國以來的社會政治、文化思想發展的歷史產物。同《易經》相比,《易傳》的顯著特點是將古代的卜筮之書哲理化。此種解易的傾向,開始於春秋時期,到了戰國時代,隨着哲學流派的形成和發展,便形成了以《易傳》爲代表的解易著作。《易傳》解經,就其對筮法體例的論述和對卦象和卦爻辭的解釋說,都企圖從哲學的高度加以概括。儒家的倫理觀念,道家和陰陽五行家的天道觀,成了《易傳》解易的指導思想。《易傳》實際上是哲學著作,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成爲戰國時期一大哲學流派,在易學史和哲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漢代以來形成的各種解易的哲學流派,都可以從《易傳》中找到其思想的淵源。《易傳》的作者雖然屬於儒家,但其觀點並非只是來於以孔孟爲代表的儒家。這同儒家的大師荀子一樣,其哲學思想反映了戰國時代哲學發展的面貌,並非孔孟正統派。將《易傳》的思想皆歸之於孔子,是漢代尊孔論的偏見。”

傳統易學認爲,《周易》是卜筮專用書,《易傳》是哲學書,孔子改造了《周易》,將一本粗糙的卜辭輯錄昇華出微言大義。《帛書·要》:“予非安其用也……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這個表白說明,孔子也被《周易》的占卜應用形式迷惑,認爲自己的德義發揮是對《周易》經文的提升和超越,從而錯過了從本義角度認識《周易》的機會。

讀一本書正確的方式,是先讀懂其原本的意思,然後結合當下,融會運用。這種閱讀的階段不能打亂,不能越過對本義的理解而去直接應用。對本義的理解是根本,不懂本義,看到的就只是些皮毛,或者自以爲是的東西。歷史上那麼多學宗孔子的《易》著都是如此,在這種似是而非基礎上展開的所謂《易》用,也只是借了《周易》的一個名義而已。

十二、易史概說

兩千多年來的傳統易學其實是植根於《周易》,沒有《周易》就不會有後來的易學。後人往遠古找依據,弄了許多傳說,比如伏羲八卦、河圖洛書、連山歸藏,結果把易學搞成八卦學,《周易》反而成爲次要甚至可有可無的附庸。這個曲解使傳統易學研究一直虛浮無着。

《繫辭傳》主要的意義是從《周易》,特別是64卦符號體系中,發展出了一套哲學認識。《繫辭傳》所說的“易有大恆,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只是一種認識上的演繹,而非客觀發生的事實。實際上,傳統易學史的大致脈絡是:巫(遠古,圖騰)→骨卜(四五千年前,商代龜卜爲代表)→筮佔(商代中期,數字卦)→64卦(周文王整理數字卦,公元前1069年左右)→《周易》(周公,公元前1036年左右)→八卦(卜師,公元前800-900年)→陰陽觀入易(戰國中期)→易傳(戰國中晚期,《周易》儒學化、哲學化)→五行入易(戰國晚期)→漢代象數易學→魏晉之後義理易學→宋代易圖學……

其中商朝中晚期的數字卦筮佔階段,是以筮數取象解卦。西周中期八卦產生後,開始了一段筮數取象與八卦取象並行的階段,直到戰國中晚期陰陽爻開始逐步取代筮數後,八卦取象才完全取代筮數爻象成爲觀象解卦的正宗。

《周易》成爲儒家經典更是比大家通常認爲的要晚許多。朱自清《經典常談》:“孔子只教學生讀《詩》,《書》和《春秋》,確沒有教讀《周易》。孟子稱引《詩》,《書》,也沒有說到《周易》。《周易》變成儒家的經典,是在戰國末期。那時候陰陽家的學說盛行,儒家大約受了他們的影響,才研究起這部書。那時候道家學說也盛行,也從另一面影響了儒家。儒家就在這兩家學說的影響之下,給《周易》的卦、爻辭作了種種新解釋。這些新解釋並非在忠實的、確切的解釋卦、爻辭,其實倒是藉着卦、爻辭發揮他們的哲學。這種新解釋存下來的,便是所謂的《易傳》。”

以上所述與傳統易學教科書上的歷史最大的不同就是八卦產生的時間。八卦如同《周易》研究的岔路口,不同的八卦史認識引導着不同的易學觀。

以八卦解《易》的,會走觀象繫辭之路;不用八卦解《易》的,會以歷史的眼光重新審視《周易》文本的內涵。根據筆者的研究,《周易》的誕生,是商周之際周公等先賢理性認識的結晶,這一超越時代的理性之光僅僅照耀了不到百年就被卜筮湮沒,轉折點是八經卦的發現。自從八經卦被應用於解卦後,卜筮解卦就逐漸脫離《周易》文本,而更注重八經卦的意象組合。這是卜筮解卦思維的進步,但也是《周易》本義研究走向迷失的開始。如果說易學史沿着這條路取得了一些哲學上或者其他方面的成就,那也是意外之“喜”。

《周易》的本義並不難理解,之所以兩千多年來一直迷霧重重,雖然與當初周王室卜官的傳承走樣有關,但更與後來的研究者缺乏正確的易學史認識有關。路走錯了,所有努力都是白費。

十三、讀《易》體例

《周易》並非什麼神祕的先知神啓之作,也無法做到準則萬類,昭示過去未來。其文本雖然借用了當時流行的卜筮語言和形式,但作者已經超越了宿命論的認知層次,真正的用意是在以六段分析模式爲架構熔鑄古今經驗,繼往開來。所以我們讀《易》當用平常心。去神,去象,去卜。三去才能近其真義。下面就以革鼎這組對偶卦爲例,簡述讀《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奇卦之間的主題是邏輯遞進的。革是第49卦,前面的第47卦困,寫姬昌羑里之難。這七年,岐周羣龍無首,政務荒疏,軍事上更是備受欺凌。所以姬昌脫困回來後,首要任務就是變革圖治,強軍興邦。從廣義上說,對於一個國家,如果不能與時俱進,長期積弊就會造成壅塞,使機制運轉不暢,國力漸趨衰竭,這時只有大刀闊斧地改革才能振興。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爲也。

鞏,本義是用皮革捆東西,使牢固。出發前先用牛皮帶把行李貨物捆紮結實,防止路上掉下來。這是比喻在推行改革之前,要先做好各項基礎工作。《象》曰“不可以有爲也”,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不要妄動。

那麼,改革之初應先做好什麼準備呢?就是鼎初六說的:“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

把鼎掀起來,以便傾倒沉渣。這是比喻把不適合的人請下來。小妾因爲生兒子而得到重視。這是比喻把能幹的人提上來。推行改革需要人才,要讓能者上,庸者下。再好的政策也要落實到位才能收到好效果。

人事準備就緒後,就要果斷啓動改革。於是進入第二爻。

六二:巳日乃革之,徵吉,無咎。

巳的本義是成熟待產的胎兒。巳日在古人心目中是個除舊迎新、除邪求福的日子。時機成熟就要動手改革,要勇於開拓。

但是,改革之初,即使是管理層,也會有人不理解。即鼎卦九二所謂:“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仇qiú,本義同伴。在此指和自己搭班子的同事。《象》曰:“我仇有疾,終無尤也。”是說同伴雖然開始不理解、不支持,但隨着改革的推進,他們終究會轉變認識,投身到改革大潮中來。

第三步,就是如何推進改革的問題了。

九三:徵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徵兇”,強行推進有危險。“革言三就”,改革方案應多向民衆徵詢意見,以便不斷完善。

鼎卦九三指出了躁進的後果:“鼎耳革,其行塞。”鼎耳壞了,不能移動,比喻改革遇阻難以推進。

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在攻堅階段,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犯一些錯誤。四爻指出面對失誤應有的態度。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孚,信用、原則。出現失誤時應勇於認錯,誠懇地糾正錯誤。

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這是從反面描寫假如不“悔亡”,有錯不改的嚴重後果。改革就會失敗,乃至失去民心。

只要尊重規律,切實改革,改革就必然可以推行下去,那麼改革成功的標誌是什麼呢?

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

在高位者做事變得虎虎生風,即使不佔問也知道改革卓有成效。朝政面目一新,行政效率大爲提高也。

鼎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指出在經歷四爻重挫後是如何渡過難關使改革取得成效的

用黃銅做鼎耳,用金屬做鼎鉉。把前面導致鼎耳革,鼎折足的不利因素都解決掉了。比喻將關鍵崗位都換成有擔當、能做事的人。

最後就是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徵兇,居貞吉。

五爻是大人物的改變,上爻則是大衆的改變。一般公務人員的作風形象煥然一新,平民百姓也投身到改革大潮中來。比喻改革深化落實,全國上下都調動了起來。

鼎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

成功的喜悅。用玉鉉打開鼎蓋,豐盛,吉祥。大家一起享用豐盛的改革成果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