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谷雨将积攒了整个春天的祝福,撒向大地,人们劳碌起来,千百年来,前人的一生,都是和节气相守到老,脸朝黄土背朝天,只问耕耘,期待收获。谷雨过五天后,布谷鸟开始到处飞翔,嘴里呼叫“布谷布谷”的声音,好像在催促人们开始农事,进行播种。

今日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谷”不仅指谷子这种庄稼,在这里更是农作物的统称。“雨”指雨水,也就是春雨,所谓“春雨贵于油”。

《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时节一般在农历三月中,所谓“阳春三月”,天气暖和,雨水较多,有利于谷类作物的播种和生长,也就是古人说的“雨生百谷”。

因此,谷雨首先是春天的结束,其次是一个和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节气。

杨花柳絮随风舞,十里桃花樱桃红,在这时期,展示着春天最美的样子,大好春光也唤起人们与大自然亲近的欲望。

古代在谷雨这天,人们吃香椿,喝谷雨茶,到野外的河里进行“春浴”,以消灾免病,这时的河水叫做“桃花水”。

青年妇女也会到野外走一走,称之为“走谷雨”,寓意是与大自然融合,强身健体。过去的女子被束缚在家里,运动少,“走谷雨”也有利于生育。

花开百福萍始生

谷雨有三个物候,一候萍始生。

谷雨时,因为降雨增多,浮萍长势迅猛,很快在池塘、河流、湖泊等水面上茂密起来,一片绿色。

浮萍没有根,离不开水,只能在水面上漂荡,因此把人与人之间的偶然相遇称之为“萍水相逢”,又有“人生如浮萍”是说法,是说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其实,“生如浮萍”可以理解为一种以柔克刚的人生态度,暴风雨可以摧毁扎根于地下深处的大树,却奈何不了随波逐浪的浮萍,人生也是这样,随遇而安,不自弃,不做浪费生命的挣扎,在变幻莫测的社会中,就可以安然度过一生。

一候花信是牡丹,俗话说,“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谷雨前后,牡丹花盛开,国色天香,艳丽动人;牡丹是我国的国花,雍容典雅,象征富贵,花开百福,由此牡丹也叫“谷雨花”“富贵花”。

它作为“百花之王”,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姹紫嫣红已经开遍,才盛装华美的闪亮登场,尽显皇家气派。

布谷拂羽催农事

二候鸣鸠拂其羽。鸣鸠,就是斑鸠,也就是布谷鸟。

谷雨过五天后,布谷鸟开始到处飞翔,嘴里呼叫“布谷布谷”的声音,好像在催促人们开始农事,进行播种。

谷雨将积攒了整个春天的祝福,撒向大地,人们劳碌起来,千百年来,前人的一生,都是和节气相守到老,脸朝黄土背朝天,只问耕耘,期待收获!

二候花信是荼tú蘼 mí,“开到荼蘼花事了”,意味着鲜花盛开的春天已经进入暮春,春意阑珊,又是一年春将去!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花无百日红,花开花又落。

古诗说,“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春去春会来。

春尽看春醉,一番风流,可抵十年尘梦,不必伤春!就像人生路上,一帆风顺固然美好,遇到挫折也要乐天知命,不必痛心疾首!

春在与春舞,珍惜这最后的春色,不负春光,不负自己,用心耕耘日子,且待时光流转,静默从容成熟,浩荡东风年年有,欢呼下一次的春暖花开!

戴胜鸣桑知天时

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是一种鸟,据说能够“知天时”“传上界消息”,它也是以色列的国鸟。

谷雨过十天后,戴胜鸟在桑树上筑巢,也感恩地为桑树除虫,它象征着美丽、智慧、祥和、正直、忠贞和母爱,在国画中,戴胜鸟配以萱草,就代表母爱和孝道。

三候花信是楝liàn花,楝花花期处在春尽夏来之时,是二十四番风信花的最后一花。

由繁花似锦转向花落满径,其它色彩逐渐凋落,而绿色逐渐丰满,直到浓得化不开,那就到了“绿肥红瘦”的夏天。

对春的眷恋,其实就是对美丽的向往,如同对青春的怀念。

记忆是回不去的过去,青春是留不住的繁华。我们都是时间的奴隶,芳华无论如何多彩多姿,终归要过去。

既然回不去,既然留不住,那就挥一挥衣袖,潇洒地说一声再见!

每一次的告别,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那即将迎来的夏天,定会是一场别致的体验,在庸碌油腻的中年,也会有经久不息的神采飞扬!

仓颉造字天雨粟

传说,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创造出了文字。

据说他造出文字的那一天,“天雨粟,鬼夜哭,龙为潜藏”,粟就是谷子。

文字造出来之后,天地造化再不能隐藏秘密,于是从天上降下来谷子像下雨一样;鬼怪神灵也不再能隐遁身形,于是鬼在夜里哭嚎。

黄帝就把这一天命名为“谷雨”,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是谷雨节气来源的另一种说法。

为了纪念仓颉的伟大功勋,后来人们就在谷雨这一天,在仓颉庙里祭祀他。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将中文日定在“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文字带来了智慧,并使文明得以延续,而汉字更是对人类的极大贡献,尤其是对中华民族的无上恩赐。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多种方言,但是汉字表意,用各地方言读起来差异很大,写出来却都是一样的,这叫“书同文”。

对比使用拼音文字的四分五裂的欧洲,我们始终是统一的民族、文化,不曾中断,古人的心声通过汉字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对比历史上曾经占领我们的游牧民族,不是被赶跑就是被同化,甚至他们的历史都是我们的史官用汉字书写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