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期,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京开会,北、上、深、广、闽等多个地方金融监管局人士参会,就P2P备案征求意见。

该会透露出以下三个重要信息:

一、2019年下半年开展部分省市的P2P备案,力争于2019年末完成少量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在2020年完成全国范围内存量P2P备案工作。

二、备案的P2P划分为全国经营、地方经营两类,须设立一般风险准备金和出借人风险补偿金等。区域经营的P2P资金端、资产端对应的出借人、借款人均不得跨省,实缴注册资本不得少于0.5亿,受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备案和监管;全国经营的P2P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亿,须经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当地银保监局、人行分支行审核,共通提出备案意见报中央评估,然后由P2P注册地金融监管局备案和监管。

三、P2P投资人在同一平台出借余额控制在20万以内,在不同机构的出借余额不得超过50万。

第一消费金融认为,上述政策的第三点对存量P2P平台极具杀伤力,因此下文重点针对第三点展开


监管压缩P2P规模:投资人在每个平台出借额不得超20万



目前,存量规模最大的P2P平台是陆金服。陆金服披露的数据显示,该平台借款余额1086亿元,最大单户出借余额占比0.05%,最大十户出借余额占比0.38%。这就相当于陆金服的最大单户出借余额达0.54亿元,最大十户出借余额占比4.13亿元(户均0.41亿元)

如果按照累计出借人数量来看,从陆金服当前64万出借人可以算出人均出借金额为16.97万元。不言而喻的是,其中显然有非常大比例的出借用户的出借余额在20万元以上。互金整治办和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人均出借不得超过20万元的政策一旦落地,P2P行业巨头陆金服将面临大规模整改。


监管压缩P2P规模:投资人在每个平台出借额不得超20万


又比如,P2P行业头部平台小赢网金最新数据显示,该平台在贷余额145.45亿元(第一消费金融:辣眼睛的数据,团贷网线上在贷余额就是这么多),当期出借人数量181.37万人。从前述数据可以得出,小赢网金的当期出借人人均出借额为8019.72元,较之陆金服的这个数据小很多。但是,小赢网金的出借人中出借额超过20万的应该也不会少。

此前,原银监会出台了针对P2P资产端的限额令:“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20万元,在不同网贷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100万元,在不同网贷平台的借款总余额不超过500万元。”

目前来看,P2P的资产端的户均借款额和资金端的户均融资额均受到限制,P2P就此彻底走向小额、分散的“小而美”市场。

某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自2018年6月起,P2P行业至今连续10个月资金净流出,显示大众将钱从P2P赎回的动力持续强劲。持续高发的跑路、倒闭和备案的迟迟无实质进展,导致了大众对将钱放在P2P的信心受损极为严重。

前述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3月P2P行业投资人229.48万人,较之2018年3月的405.07万人几乎减半;借款人262.79万人,较之2018年3月的238.94万人有所下降。P2P的资产端、资金端的数据变化折射出该行业在大众心中形象从高空跌落。

2019年3月,P2P行业人均投资额43719.69元,人均借款金额38177.99元。第一消费金融认为,随着监管关于单户出借额在一个平台出借额不得超过20万,在多个平台出借额不得超过50万的政策落地,P2P行业的人均投资额和出借额将进一步下降,且获客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第一消费金融认为P2P在中国弊大于利,希望监管尽量不要对予以P2P备案,能取缔尽量取缔,以免给所谓的金融创新留下无穷后患。如果把P2P出事后造成的本金损失和P2P给中国投资人带去的收益相比,P2P行业应该被清退出金融行业。随便列举几个平台——e租宝出事时在贷余额380亿,钱宝网300亿元,团贷网145亿,银豆网44亿,善林财富20.5亿元——仅仅这几个平台给P2P行业的投资人造成的损失,就远超P2P行业带给投资人的所有收益,这样一个弊大于利的行业不宜获得监管备案,应该彻底被取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