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歌舞”和我們一般印象中的女子妖嬈的唱歌跳舞不同,它是根據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而創編的,因此表演的舞者都是“雄赳赳”的男子漢。近年來,普寧英歌舞的擁躉越來越多,這項潮汕地區的民間藝術,已走出鄉鎮、走向世界。

每年過年的時候,在廣東普寧地區的鄉村小巷中,都會響起震徹雲霄的鑼鼓聲,一個個臉上畫着“梁山好漢”獨特臉譜的舞者,會揮舞着鼓槌向你騰躍而來......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寧英歌”。這種獨特的歌舞就是廣東潮汕地區獨有的“英歌舞”。

“梁山好漢”跳英歌舞

“英歌舞”和我們一般印象中的女子妖嬈的唱歌跳舞不同,它是根據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而創編的,因此表演的舞者都是“雄赳赳”的男子漢。它的表演風格講求威猛、雄渾、粗獷和豪邁。

via.不跡的風

普寧英歌分快板、中板、慢板三種流派,其臉譜、服飾、道具,蘊含了潮汕文化和京劇藝術的精華。這種壯美陽剛的傳統男性羣舞,主要是爲了表現梁山泊英雄們的豪情鬥志和英雄氣概。唱跳時,舞者會勾畫出風格獨特的臉譜,按梁山泊英雄形象造型,穿着武士服或者緊身短打,手執特製雙短棒叩擊起舞,並配以鑼鼓、螺號節奏。

via.不跡的風

舞者多爲雙數,少則12人,多至108人,每人手執一對彩色木棒,配合鑼鼓點和吆喝。羣舞時的隊列圖形變化十分豐富,有"雙龍出海"、"猛虎下山"等樣式,動作套式亦五花八門,場面恢宏,氣勢磅礴。

風靡潮汕的英歌舞

說起英歌舞,雖然只活躍在廣東潮汕地區,但其實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特別是普寧,更被稱爲“英歌之鄉”,全市絕大部分鄉村都有英歌隊,其中不乏佼佼者。

如今潮汕地區的傳統節日以至各種慶典,都少不了英歌舞者的矯健身影。2006年,普寧英歌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普寧英歌舞的擁躉越來越多,這項潮汕地區的民間藝術,已走出鄉鎮、走向世界。

via.不跡的風

今天的普寧英歌備受關注、美名遠揚,離不開一代代英歌傳承人的不懈努力。他們用自己對英歌的理解,推陳出新,融會貫通,把這一種獨特的潮汕舞蹈,繼續傳承下去。

*以上圖片及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繫探祕君,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