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

全员战“疫”

在疫情防控一线

来宾的防控工作人员

都在忙些啥?

今天,一起跟随记者到前线去看看!

↓↓↓

小跑快跑成习惯

2月5日下午3时40分,市公安局行政装备科副科长冼维维接到一个电话后,喜出望外地从六楼办公室小跑到一楼,看到同事从外面运回了四壶消毒液,他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把消毒液搬到六楼的后勤物资储存间。他把这些物品登记后,又到一旁清点仅有的1000多个口罩库存。完毕,他对站在一旁的记者说:“抗击疫情,这些口罩是我们的宝贝呀……”

冼维维在查看刚收到的防疫物资消毒液。

当日,记者在警营真切感受到后勤保障部门工作人员的忙碌程度,完全不亚于前线的抗疫作战民警。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全市开展疫情防控一级应对作战以来,市公安局行政装备科作为这次抗疫作战后勤保障单位,每天肩负着1080名警务人员在一线防疫的物资供应和生活保障,后勤保障工作任务艰巨程度可想而知。因而,仅有11人的后勤保障组,每天必须得全员出动,全员战备值班,从平常走路变成小跑、快跑,这都是习以为常。

女民警与家人聚少离多

2月3日那天,即使按最节省的开支,上千名站岗执勤人员至少要配备20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但是,这天后勤保障组口罩的储存量是零!这让冼维维等后勤保障人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得不四处化缘,结果是到处碰壁。

于是,后勤保障组人员分成几个小组,有的连线上级部门请求支援,有的搜集网上所有能提供货源的商家。同时,他们安排人员对城区药店一个个进行地毯式的扫货,即使这样努力,最后得到的口罩仍是少得可怜,与前线的需求相差甚远。从最初每天能给前方提供2000余个口罩,到最困难时期仅能提供300个左右。在开源急剧减少的情况下,节流成为后勤保障组唯一的办法。

女民警廖韬

怎样节流?后勤保障组人员首先从自身节约口罩做起,原先每人每天一个口罩,如今一个口罩要用两三天。在谈到口罩供应紧缺的程度时,女民警廖韬用手指着鼻子上的口罩说:“比如像我用的这个口罩,已经用了两三天了,每次用完就自己消毒,晾干又重复使用。”

为了保障物资的供应,廖韬的家人同样做出了很大的付出。她已有半个月没见到自己三岁多的孩子。由于她丈夫也是民警,夫妻俩有十多天未见面。

“一家人相聚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更重要的是坚守好各自的岗位,直到夺取最后胜利。”廖韬说。

警员食堂里的特殊“隔离”

负责食堂管理的民警沈跃峰,每天都一丝不苟地做好机关食堂、办公室等场地的消毒、清洁工作,这个看似平凡却又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的是一颗极端负责任的心。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工作的他,更是深知这一道理。

民警沈跃峰。

为防止职工聚在一起就餐发生交叉感染,他组织工作人员用阻隔板、红绳子等物将食堂隔开,确保人员用餐安全,坚决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沈跃峰说:“在这场特殊的战役期间,后勤工作人员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我们确保前线民警、辅警都能吃上一口热饭热菜,喝上一口热汤。”

正因为有了他们

才有了后方人民大众的安心

向这些逆行者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