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后,往日热闹的街道变冷清,市民闭门不出,商场、饭馆纷纷打烊。在这些略显冷清的城市里,是快递员、外卖员让空城的心脏仍在持续跳动。

他们坚守岗位,在战“疫”期间持续为医护人员和居家群众送单,保障着城市的正常运转。因此,他们获得了城市运转“摆渡人”的“荣誉称号”。

疫情过后,让我们为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颁个勋章吧!

01

韦光祥:客户高兴我就高兴,我的工作很有意义

“您好,是要寄件吗?要寄去哪里?请稍等,我会尽快赶过去。”今年是韦光祥从事收派员的第4年,也是最特殊的一年。他负责收派的区域是宏泰市场及其周边,这个区域是封闭管理区域。“最初我是挺害怕的,但这是我的工作,很快调整好心态,投入工作。”

测量体温、消毒、分拣快递、电话通知客户取件……这是韦光祥疫情期间每天的工作流程。2月28日,记者来到宏泰市场旁边的西山安置小区,看到韦光祥正通过电话联系住户取件。“您好,在家吗?您有一个顺丰快递到了,方便的话麻烦您到无接触派送区来拿。”结束通话后,他小心翼翼地给快递再次进行消毒,和小区门卫打招呼后,把快递放到住户指定的区域,待住户取走快递后,他才前往下一个派送点。

“收派件是我的工作,看到客户收到快递高兴的样子我也很高兴。”韦光祥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派送件比较困难,每个小区都不能进,他负责的封锁区域很多住户都不能出门取件。“我负责这个区域的派送有4年了,和这里的住户都很熟悉,他们有需要代购食物或者生活用品的我都会帮忙。”韦光波说,有一个住在福鑫苑的女孩,疫情期间没能回家过年,她的家人寄来了很多家乡干货特产,但因隔离她无法取件。“我们公司对滞留件是有要求的,不能超过7天。但现在是特殊情况,我们一直帮她保存。封闭管理解除的那天,女孩到指定区域取件,后来朝我笑了笑,还和我挥挥手致谢,我心里特高兴,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疫情期间,韦光祥将妻儿送回老家,自己则在来宾继续工作。一家人能见面的时间就是空闲时的电话视频,互相提醒对方要做好防护。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早日和家人团聚,我想抱抱我的妻子和儿子。”韦光祥说。

02

罗云鹏:客户的坦诚和关心,让我心里暖暖的

2月28日下午4时,快递小哥罗云鹏把要送的快递一一搬到三轮车上,准备送往市人民医院。他是主要负责来宾市人民医院片区的快递员之一。

罗云鹏正在把快递送往医院中。

罗云鹏是个“99”后,从事快递行业不到半年。2月1日,他开始复工。

按照公司的要求,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快递站里里外外消毒一遍;卸货、送快递时也都消毒,每天至少消毒三次;佩戴口罩;测量两次体温,送货时戴上手套。

罗云鹏打电话通知客户取件。

“一开始的几天都在站里整理快递,没有害怕的概念。”罗云鹏告诉记者,让来宾出现确诊病例后,他心里开始忐忑起来。“那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可能携带病毒。”

罗云鹏一边打电话给客户一边消毒快递。

即便害怕,他还是硬着头皮每隔一天送一次快递到医院。“虽然害怕,但还是得送,不然快递积压太久,往后送不过来。”罗云鹏说,每次去送快递到医院时,他都很小心,在进医院前首先全身消毒一遍,然后一一打电话给客户,再开车进医院,尽量减少在医院内停留的时间。“在出现确诊病例这些天,我不敢当面把快递送给客户,都是把快递放到指定位置,或距离一米以上的距离。”

在疫情之下上班的这一个月,也有让罗云鹏感动的客户。有一次,他打电话给对方表示快递到了,请出来领取,但是对方坦言自己在发热门诊工作,请罗云鹏把快递留存在站里,不着急送过来。“当时知道这位医护人员在发热门诊工作,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她却这么坦诚和关心快递人员,我心里暖暖的。”

03

廖欣:从“廖经理”变“廖师傅” ,一天送200-300订单

拣货、送货、当司机……为了将顾客前一天下好的订单在第二天及时送达,廖欣每天8点起床,9点开始配送,一天200到300单的订单送下来,他往往要忙到晚上10点多才下班。

廖欣登记送货任务。

廖欣是大洋超市的一名营运经理,原先的日常是在办公室做表格、写材料。疫情期间,超市网上配送订单骤增,人手严重不足,为此,他迎难而上,主动加入配送队伍,从此兼任超市送货员。

廖欣核对订单和货物。

“我们多跑几趟,只是身体劳累一点。但是顾客不同,对方下了单,很可能就等着我们把菜送到,一家人才能开锅煮饭,所以拖不得。”由于送货车辆有限,廖欣和其他送货员将自己的电车也贡献了出来,如果配送地点不远,廖欣就会先把附近住户的订单送达,而配送地点较偏远的订单,他会提前规划好行驶路线,将所有订单物品统一用面包车载送运货,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顾客的订单配送完毕,不让顾客多等一分一秒。在这样忙碌的情况下,廖欣吃饭都是在配送的路上解决的。一顿简单的工作餐,他十分钟内吃完,再继续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配送地点。

准备送货的廖欣。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廖欣在疫情防控的细节上从不马虎。在送货前,他都会将送货车辆里里外外消毒,送货时也不忘戴好口罩和手套。亲眼看着每个顾客把自己的货物提走,他才会安心离开。

“将货物及时送到顾客手上固然重要,但不能因为赶工疏忽疫情防控,要是因为我一个人的疏忽,出现交叉感染情况,那就得不偿失了。”廖欣说。

04

韦万锋:就算不吃饭,也要尽快把外卖送达

接收派单、到门面取餐、扫码进入小区、电话通知客户取餐。2月28日下午3点左右,美团骑手韦万锋从维林大道附近一家螺蛳粉店将一份外卖送到滨江园小区,用时不到20分钟。途中等红绿灯的间隙,他还接收了几个订单。

韦万锋正在给顾客取餐。

34岁的韦万锋是兴宾区良塘人,2019年2月开始成为一名美团骑手。除中午吃饭、休息一个小时外,其余时间他都在跑单。最高峰时,韦万锋一个月接了1800多单。

今年2月初,市区出现了确诊病例,部分区域封闭管理。韦万锋服从公司安排,待岗在家。2月21日,公司正式复工,他也开始接单。

“疫情防控非常重要,我们首先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才能让下单客户安心。”韦万锋说,每天上下午他都会对送餐箱消毒一次、每天测量两次体温、全程戴口罩配送。另外,为让客户更加放心,在取单时,每一单包装袋封面都会由商家贴上“安心卡”,上面备注有工作人员的姓名、体温等信息。

“以前一天五六十单,现在只有三四十单,订单量少了很多。”韦万锋说,目前公司复工到岗人数较少,他的工作范围几乎扩大到市区各个角落。上班时间也由原来的5个班次改成2个班次,时间由上午七点半至凌晨三点半,改成上午8点至晚8点。

外卖送达顾客手中。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呀。”中午休息间隙,记者问及为何在疫情防控期间还要坚持上班,韦万锋一边吃饭一边答道。饭间,他的手机多次语音提示附近有订单需要派送,匆忙扒拉了几口饭菜后,韦万锋继续投入配送工作中。

“现在下单的市民,大多都是因为疫情防控暂时不便外出的人。”他说,民以食为天,没有什么比吃饭更重要,他必须尽快把外卖送去。至于自己没吃完的饭菜,他合上盖子,放在了一边。

“希望这场疫情早日结束,大家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韦万锋说,这是他2020年最大的愿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