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永不寂滅的靈魂,

穿越幽暗冷晦的永恆,

終於回到我身邊。

你已埋葬的愛情勝過一切

—— 只除了愛情活着的歲月。

——拜倫

拜倫出生於英格蘭豪門世家。1809年,拜倫大學畢業並獲得了貴族院世襲議員席位。可當時的歐洲正處於法國大革命的混亂局面,封建貴族勢力日漸衰弱。拜倫從一開始就走上了推崇國家獨立、自由、民主的道路,爲了排遣被上流社會孤立的傷痛,他完成了《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的第一和第二章。這部作品使他一舉成名。

拜倫在日記裏記載下當時的情景說,“一夜醒來,發現自己已經成了名人,成了詩壇上的拿破崙。

同樣在意大利水都威尼斯,他又寫出了另一部諷刺史詩鉅作《唐璜》。

《唐璜》寫了16章,但因他前往希臘參戰,自此擱筆。最後仍沒寫完——他原本打算創作一百章。司各特說《唐璜》“象莎士比亞一樣地包羅萬象,他囊括了人生的每個題目,撥動了神聖的琴上的每一根弦,彈出最細小以至最強烈最震動心靈的調子。”

拜倫最終因受寒離世,卻留下遺囑將心臟留在希臘。

拜倫與雪萊、濟慈並稱英國的“浪漫主義三大詩人”。他的一生寫了大量的詩歌,他的詩被譽爲是“抒情詩史”。要紀念拜倫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首一首讀他的詩。動人的愛情詩歌和愛情傳說一樣,總會長久地留在人們心中。在某個孤寂的夜裏,浮上心頭。今夜,是拜倫。

現代英國戲劇:曼弗雷德

(Modern English Drama:Manfred)

[英]喬治·戈登·拜倫(Lord Byron)丨著

程之又、李焱、蔣姣姣、易格格丨譯

程之又丨責任編輯

作品簡介

詩劇《曼弗雷德》是英國詩人拜倫遊弋歐陸時創作的作品,是詩人的代表作之一。曼弗雷德更是典型的“拜倫式英雄”,高傲、孤獨、叛逆、浪漫:三幕詩劇中,他上窮碧落下黃泉,卻終究無法擺脫愛慾的苦楚,得到靈魂的平靜。走進《曼弗雷德》阿爾卑斯雪山奇麗,超自然的宇宙浩渺,主人公的個性和命運更令人嘆惋、感念、深思...

作者簡介

喬治·戈登·拜倫(1788-1824),是英國19實際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羅德遊記》、《唐璜》等。在他的詩歌裏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

01

你認爲你的存在是依靠時間證明的嗎?

它確實可以;但是行動纔是我們的紀元:

我的行爲讓我的歲月永不磨滅,

生生不息,人人皆是如此,宛如濱上沙礫,

那是無以計數的微粒;就像一片沙漠,

貧瘠冷酷;這裏是土地荒蕪的盡頭,

留下的除了屍骨和殘骸,

頑石,還有耐貧瘠乾旱的雜草,什麼都沒有。

02

這燈必須要添加燈油了,可即便如此

今夜它也不會如我漫長的凝望一般長燃不息:

我的小憩——若我果真打盹——並非睡眠,

而是一種不息思考的延續,

那是我所無法抵禦:在我心中

夜的守望長存,緊閉雙目

是爲了直視內心;然而我活着,

面貌行止一如呼吸的生人。

但不幸應當是智者的導師,

憂傷即知識:懂得最多的人

必爲那致命的真理哀悼最深:

知識之樹並非生命之樹。

哲學與科學,以及奇蹟的源泉,

還有這世間智慧,

我都曾探索,而於我腦海

有一種力量在使他們屈服——

但這徒勞無益:我曾與人爲善,

也曾在芸芸衆生中遇到過善——

但這徒勞無益:我曾有仇敵,

可無人是我對手,許多都敗倒在我面前——

但這徒勞無益:——善——抑或惡——生命——

權力和激情——我都在他人身上目見親睹,

它們於我,如雨入沙,

自從那說不出口的時刻。我沒有畏懼,

並感到這失去應然敬畏的詛咒,

也無激動的心,同希望或心願共振,

抑或應和着對人間某物的暗戀。

現在言歸正傳——

神祕的力量!

你們,這無垠宇宙的精靈們!

我曾在黑暗和光明中追尋的你們——

你們,漫遊世界,然後棲居

在更微妙的本質中——於你,

人跡罕至的青山之峯正是徜徉之地,

陸地與海洋的密地也是熟識——

我召喚你們,憑這賦予我操縱你力量的

手書咒語——起來呀!現身吧!

03

我無法馴服我的自然天性;因他必須

服務那些以統治爲樂的人,安撫、祈求、時時觀望、處處刺探,

做個活生生的謊言,成爲微末凡俗——與大衆

無異。我拒與獸羣爲伍,即使在做個頭領——在狼羣中,

獅子是孤獨的,我也如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