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戰機突然爬升高度,機組成員李亞寧將光電設備對準南方,指着屏幕上的那片海對記者說:“這就是祖國的最南端。刻在徐天瑜和戰友腦海裏的,從來不是飛行中的重重風險,而是高空俯瞰祖國的壯美景色——他們陶醉於碧空下翡翠般的南海島礁,陶醉於被火紅晚霞點燃的無垠海天,陶醉於夜航歸來時璀璨的城市燈光。

(原標題:跟隨海軍航空兵某師戰機巡邏——飛向祖國最南端)

    海軍航空兵某師戰機在南海上空聯合巡邏。李樹文 攝

白雲飄蕩在機翼之下,蔚藍色的大海一望無垠。

陽光下,機身上一面藍白條紋相間的海軍軍旗格外醒目。發動機有節奏的轟鳴聲,像一首雄壯的樂曲,讓人心潮澎湃。

時間:公元2020年1月24日,除夕。

戰機編號:88;飛行高度:6000多米;任務:南海巡邏。

10分鐘之前,記者登上海軍航空兵某師戰機,從海南島某機場起飛。從空中俯瞰,筆直的跑道猶如一個巨大的箭頭,指向海空深處,指向深藍夢想。

起飛!19年前,就是在這片海空,“海空衛士”王偉用生命捍衛了祖國安全。人們至今仍在深情呼喚:“81192,請返航!”

起飛!11年前,也是在這片海空,“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作爲一名新飛行員苦練飛行,叱吒雲霄。2016年4月,張超在執行任務時不幸壯烈犧牲,用生命爲航母事業鋪路。2019年12月17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在南海之濱某軍港交接入列。

艙外,海岸蜿蜒,舟楫點點。指着機翼下的一段海岸,空中領航員徐周亮告訴記者:“那裏是潭門港。”自古以來,潭門漁民就遠涉南海捕魚爲生。他們的“更路簿”記錄下了中華民族與這片“祖宗海”的血肉聯繫。

艙內,雷達屏幕,熒光閃閃。軍機、民航客機、軍艦、商船、漁船……不同國籍的各種目標讓人目不暇接。今天,這片國人牽掛、世界矚目的海洋,已成爲和平友誼之海。

“捍衛這片‘祖宗海’,是我們的使命,更是我們的榮光!”剛剛過完30歲生日的機長陳家樂手扶駕駛杆,自信滿滿。

這次南海巡邏任務,是他2020年度的第7次飛行。2019年,他所在的部隊戰備起飛數百架次。陳家樂本人去年執行巡邏監視、查證驅離等戰備任務數十次。

陳家樂年輕,他所在的航空兵某師更年輕——兩年多前,這支部隊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浪潮中應運而生,集多種新型作戰力量爲一體,是維護南海和平安寧的重要力量之一。

肩負改革之重,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條艱難、曲折又充滿荊棘的新路,他們註定要在“無人區”跋涉。在這支部隊,“首次”從來不是新聞,他們的每一次起飛既是堅守又是開拓。

組建以來,他們的住宿條件依然艱苦,戰鬥力建設卻節節上“高樓”。他們氣勢如虹的飛行,父母未曾看過,妻兒未曾看過,親朋也未曾看過,祖國是他們唯一的“觀衆”。

“祖國注視着我們,我們幹勁十足!”與記者目光相接,副駕駛祝尚明露出帥氣的微笑。

28歲成爲三級機長,祝尚明本身就是這支部隊戰鬥力快速成長的“果實”。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時,祝尚明和戰友駕機飛過天安門上空,向世界揭開了這支新型作戰力量的神祕面紗。讓他和戰友倍感自豪的是,兩年之內他們3次接受習主席檢閱。

此刻,戰機鑽進厚厚的雲層,在劇烈顛簸中向南疾飛。

“你見過雲層中的彩虹嗎?我一年能見十幾次。”空中機械師徐天瑜淡定地說。常人不知,南海上空的雲最危險,有時候一片濃積雲不到半小時就能“長”到方圓30公里,戰機一旦闖入就可能遭遇雷擊、機身結冰等險情,兇險重重。

刻在徐天瑜和戰友腦海裏的,從來不是飛行中的重重風險,而是高空俯瞰祖國的壯美景色——他們陶醉於碧空下翡翠般的南海島礁,陶醉於被火紅晚霞點燃的無垠海天,陶醉於夜航歸來時璀璨的城市燈光……

向南,向南,使命召喚——

戰機飛過北緯15°線時,機組成員李耀佔向舷窗外眺望,那片深藍的海如此熟悉,又如此不同。幾年前,李耀佔跟隨戰艦遊弋在這片海;今天,他跟隨戰機從高空飛越這片海。

爲了守護這片海,李耀佔的戰位從水面到了空中。爲了守護這片海,許多像李耀佔一樣的軍人,從天南海北來到這支部隊。

“60後”老空勤王社林來了。這名把40年時光獻給國防事業的老兵,在延長服役申請書上寫道:“練了一輩子本事,我還想多守兩年……”

“70後”空勤大隊大隊長袁萬江來了。挑選技術骨幹時,袁萬江這樣動員:“全國有14億人,這個使命落到了我們這些人身上。祖國需要我們,再難也要幹!”

“80後”飛行大隊大隊長劉志民來了。掠過南沙島礁時,劉志民自豪在胸:“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使命,我們這一代軍人的使命,就是守護好這片海上家園。”

“90後”飛行員李濤來了。這名軍旅軌跡一路輾轉向南的年輕飛行員說:“飛行是我的夢想,這裏有我的使命,也有我的夢想。”

向南,向南,枕戈待旦——

艙內計時設備顯示,戰機已飛行2小時30分。駕駛席上,陳家樂端坐如初,雙手搭在駕駛杆上,穩穩保持飛行姿態。

此刻,艙內不變的飛行節奏,讓記者有一種錯覺:時間過得很慢。但飛行距離提示記者,時間其實過得很快。

同樣的時間,對於不同環境裏的人來說,似乎會呈現出不同的流動速度。對於這支正加速形成戰鬥力、又時刻箭在弦上的部隊來說,時間真是一種特殊的存在。

時間之“快”,讓他們分秒必爭,厲兵秣馬。2019年春節,飛行大隊大隊長李紅軍是這樣度過的:大年初一,戰備起飛;大年初二,接着飛……放假7天有5天在戰備值班。對於這支部隊的官兵來說,“沒有節假日是常態,有節假日是例外”。

時間之“慢”,讓他們挑戰自我,負重前行。長時間飛行之苦,有時連分秒都是對毅力的考驗。該師副師長陳剛至今已累計飛行近7000小時。作爲年輕飛行員的偶像,陳剛因腰椎受損,曾在輪椅上坐了整整兩個月。戰勝傷病後,他重返藍天。

向南,向南,熱血守護——

晌午時分,戰機抵達任務海區上空。此刻,機艙內氣氛突然凝重起來。戰機一改平飛姿態,不斷改變高度航向,在雲端與海面之間盤旋。機身強烈顫動,超重與失重交替襲來,時而把人壓在椅子上,時而又讓人騰空而起。

“找到點感覺了吧?”機組成員趙以龍微笑着對記者說,“碰到對手時,你纔會真正找到戰鬥的感覺。”

飛行在祖國海疆最前沿,維護南海安全,他們難免與對手近距離較量。

有多近?一名飛行員這樣說:“透過飛行座艙的玻璃,我可以看清對方的臉。”

咋較量?一名飛行員這樣答:“他爬升,我也爬升,他下降,我就追下去,直到飛到距海平面不到兩百米,直到對手被迫轉向離去……”

因戰而生,爲勝而飛。

在這支部隊,熟悉掌握新機型不叫“完成改裝”,而是叫“取得參戰資格”。“起飛就是戰鬥,升空就要迎敵。”這是他們的口號,也是他們一路南飛的真實寫照。

向南,向南。

戰機突然爬升高度,機組成員李亞寧將光電設備對準南方,指着屏幕上的那片海對記者說:“這就是祖國的最南端。”

戰機返航,西沙羣島出現在視線之中。往來穿梭的民航客機出現在雷達屏幕上。

春節來臨,海南國際旅遊島又迎來旅遊度假旺季。一個個家庭從大江南北飛到這裏,在冬季享受椰風海韻的幸福時光。“看着祖國繁榮,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我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陳家樂說。

守護好這片蔚藍海空,與祖國南海島礁“同框”,與這份平安祥和“同框”——

這,是中國軍人獨享的快樂,也是中國軍人獨享的榮耀。(本報記者 柳剛 費士廷 王天益)

高仰止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