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攀登者》曝光國際版預告,電影9月30日將在中、美、英同步上映!“登上去,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聽到這句話真的很讓人感動,然而感動之餘,又不禁想到《哪吒》北美300萬票房的前車之鑑,這一次,《攀登者》全球同步上映,能讓全世界都“看到”嗎?

《攀登者》國際版預告曝光,這一次能讓全世界“看到”嗎?

電影《攀登者》由徐克、曾佩珊監製,李仁港編劇/導演,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等領銜主演,成龍友情出演。講述的是,建國初期,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峯的故事。

1960年中國人登上珠穆朗瑪峯,卻由於沒有直接的影像資料其他國家不承認,於是中國在1975年再次登上珠峯,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有實力能上珠穆朗瑪峯。從1960到1975,中國攀登者們遭遇了15年的質疑和屈辱。第一代攀登者的遺願如猶在耳,第二代攀登者們再次出發,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麼?這部電影就講的是這個時期的故事。

《攀登者》國際版預告曝光,這一次能讓全世界“看到”嗎?

如何看待“主旋律”電影

恰逢建國70週年,幾部前期賣相不錯、備受期待的國產片已經摩拳擦掌:由川航真實事件改編的《中國機長》,七位大導聯手、衆星雲集的《我和我的祖國》,講述中國登山隊征服珠穆朗瑪峯北坡的《攀登者》,目前全部定檔9月30日。

《攀登者》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獻禮片”,但最近幾年的中國電影,已經不斷在探索一個問題:觀衆究竟需要和愛看什麼樣的主旋律電影?一步一個腳印的探索以及票房與口碑的回饋已經展示了這個答案。

總票房46億的《流浪地球》填補了國產科幻片的空白,煽情的部分和民族情緒的表達雖有爭議,但也從未蓋過影片科幻主線的驚豔。

《攀登者》國際版預告曝光,這一次能讓全世界“看到”嗎?

如網友所說,“主旋律電影”,或者說有“表達主旋律訴求”的電影,逐漸找到了一條吸引觀衆的正道:先做到故事好看、作品完整、尊重觀衆,樸素的愛國情緒自會在觀衆被打動的心中油然而生。

而關於“攀登者”的故事,即便撇除主旋律,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也是一個值得敬畏的題材。

近年來,不斷有人登頂珠峯成功的消息似乎麻木了一部分人的感覺,似乎只要有錢,就有專人帶你去珠穆朗瑪之巔俯瞰大地。其實不然,即便是在科技物資十分發達完備的今天,登頂珠峯依舊是一件拿命在搏的事情。

登頂珠峯的道路,最大風力可達每小時189千米,相當於在颶風中行走。氣溫可達零下73攝氏度,氧氣含量也僅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二,危險性遠超想象。

《攀登者》國際版預告曝光,這一次能讓全世界“看到”嗎?

資料中的“攀登者”

電影裏講述攀登高峯的故事,電影外的拍攝亦是主創團隊“攀登高峯”的過程。一方面爲了趕拍攝進度,另一方面也是爲了呈現出真實的拍攝效果,《攀登者》整個團隊臺前幕後500多人每天都在最冷的狀態下拍攝。

極端的拍攝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拍攝要求,李仁港表示,劇組各個工種工作人員的專業化程度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登山本來就危險重重,即便做足了充分準備,劇組受傷的人員還是非常多。

每個演員進組之前都受過了專業訓練,如怎樣登山,怎樣用冰鎬、安全繩、安全扣等工具。李仁港介紹,僅僅登山服裝、裝備便非常重,演員如果沒有經過訓練,“穿上衣服都演不了戲”。

《攀登者》國際版預告曝光,這一次能讓全世界“看到”嗎?

拍攝前吳京抵達崗什卡雪峯,進行了半個月的極寒訓練。中間一度腿疾復發,長時間地站立都變得困難,吳京只好戴上夾板,拄着柺杖接着拍。

在最寒冷的環境拍攝、演員實地體驗生活——所有的付出都是爲了呈現一個真實的登山故事。

“《攀登者》整個故事是講登山行動,我認爲最好的拍攝方式便是紀錄片式的呈現。”李仁港介紹,整部電影幾乎四分之三的內容都是關於雪山。道具置景方面,主創團隊蒐集了很多資料館、登山博物館中的資料,儘量按照史實還原。

此外,該片的特效量也十分龐大。大風大雪以及很多山脈、山峯的鏡頭都需藉助電腦特效,而特效也都是“往實了做”。李仁港希望,《攀登者》能帶給觀衆真實感。

《攀登者》國際版預告曝光,這一次能讓全世界“看到”嗎?

《攀登者》監製徐克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分享心得時,說到這部電影實屬國產商業類型片的一次新嘗試。與他並肩作戰的導演李仁港,也說“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拍攝這樣的題材,也是我和徐克一直想要去實現的。”

徐克說他希望有更多年輕導演能通過自己的鏡頭,使被遺忘在書堆裏的人事物不再蒙塵,讓他們成爲大衆文化的一部分,被一代代觀衆牢記。

《攀登者》國際版預告曝光,這一次能讓全世界“看到”嗎?

《攀登者》能讓全世界“看到”嗎

對於爲何要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擔任監製的徐克在關機儀式上的一番講話已經說得很明白:

1960年的時候,世界上第一批人類(從北坡)攀上世界最高的高峯,是我們的祖國,我們中國的攀登者。他們也向世界說明一件事情,珠穆朗瑪峯是我們土地的高峯,既然是我們的山,我們自己就要親自攀上去,我們的腳要踏在山頂上來告訴世界,它的高度,在最高頂點看出去告訴世界,我們的視野是多麼遼闊,多麼壯觀的遠景,這是攀登者的精神。

對國人而言,這個題材的嘗試是一個值得驕傲的事情,全球同步上映也顯示出製作方的“野心”,但是這樣的野心真的能夠實現嗎?

《哪吒》在北美遇冷給我們一個強力的打擊,不過這種打擊也很有限。畢竟《哪吒》在北美連一個像樣的發行方都沒有,並且北美上映本就是臨時起意。

很多國內大賣國外遇冷的影片都是如此,立項之初就沒有想過要輸出海外,缺乏系統的推廣計劃和營銷團隊,只不過是後來在國內賣的比較好的,然後再去海外博一博的姿態。

而《攀登者》在這方面顯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底氣,想必已經聯繫了成熟的推廣計劃和營銷團隊。

《攀登者》國際版預告曝光,這一次能讓全世界“看到”嗎?

之前在美國最成功的華語電影是《臥虎藏龍》與《英雄》,《臥虎藏龍》是李安精心打造的中西拼盤,他能成功是來自多元身份與紮實的西方戲劇功底,《英雄》更多的是視覺獵奇,美國觀衆或許能理解裏面的“天下”概念,但也可以看個熱鬧。

並且當初更加開創性的發行渠道也給這兩部電影的推廣提供了更多便利。

需要說明的是,北美的市場看起來很大,但對於外語片而言其實不然。美國的電影市場97%都是美國的國產片,留給外國片的空間只有3%,這個3%裏有3/4是其他英語國家的電影。並且有網友表示,美國人看電影的習慣是看不了字幕,所以特別不喜歡看外語片。

因此在國內賣的比較好的電影,在北美普遍票房不佳,《金陵十三釵》31萬,《泰囧》5.7萬,《 致青春》1.1萬,《西遊降魔篇》1.8萬。

《攀登者》國際版預告曝光,這一次能讓全世界“看到”嗎?

事實上,如果我們確實想要做文化輸出的電影的話,影片之中本身就要帶有很多真正的東方文化纔行。

外國人把中國文化古文化當作神祕文化來看待,既然是神祕文化,就就具備獵奇這一巨大賣點,想要把獵奇做到極致,就應該深入中國古文化中尋找突破口。

外國人真正想看的東西是類似《臥虎藏龍》、《英雄》這種深入中國文化骨髓的片子。因爲這種片子他們沒有,也做不出來,具備唯一性,在票房上也就無對手,自然更可能取得票房佳績。

《攀登者》國際版預告曝光,這一次能讓全世界“看到”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哪吒》僅僅是一部好看的商業片而已,披了一層中國外衣,但故事內核在外國人看來還是一個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這種故事即不新也不奇,好萊塢已經生產得足夠多,說不上文化輸出。

《攀登者》的情況也是與之類似,這是一部作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獻禮鉅製,是爲了彰顯祖國的強大與攀登者精神,本就是面對國內的受衆,而非“文化輸出”。

《攀登者》國際版預告曝光,這一次能讓全世界“看到”嗎?

但是,對於那些不是“以全球範圍拿獎”爲目標的電影,本不必以“文化輸出”爲原則去拍電影。

因此,《攀登者》即便是全球同步上映,主要目標是依然還是先服務好本土觀衆爲重,票房高高的,人民滿意、產業良性運轉,然後勢必會引發更多的優秀作品的出現。當我們的作品足夠優秀,自然會有更多人主動來看,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