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他有 chimping 的習慣,立馬通過回放確認“剛纔曝光出問題了”,於是手動調整了一下參數,把感光度從 ISO 100 提高到 400,拍攝出了正常的照片。不光是曝光的問題,在進行一些特效拍攝時,你也可以通過 chimping 來確認剛纔拍攝的照片是否符合你的需求,並依此調整參數。

2013 年左右,美國攝影布萊恩彼得森爲攝影界發明了一個新術語——chimping,並在當時的攝影界風靡一時。這個詞是 chimpanzee(黑猩猩)的縮寫,指的是一種拍攝習慣:剛拍完照馬上第一時間就要用 LCD 屏查看拍攝效果。

且不論這個動作到底和猩猩有什麼淵源,也不論這個詞的英文詞意是褒義還是貶義,我們今天要探討的是 chimping 這個習慣的本身——它到底是好是壞?它都有哪些好處和哪些壞處?

1. Chimping 的優點

在比較複雜多變的拍攝條件下,曝光很容易出問題,而如果你剛好有 chimping 的習慣,馬上就能發現“剛纔曝光失誤了”,讓你知道馬上該調整參數重新拍一張。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在一個晴朗的白天,某人從戶外走進室內,看到牆上有趣的紋路,馬上抬起相機拍了一張,忘了調節參數,結果不出意料,照片很暗。

由於他有 chimping 的習慣,立馬通過回放確認“剛纔曝光出問題了”,於是手動調整了一下參數,把感光度從 ISO 100 提高到 400,拍攝出了正常的照片。

不光是曝光的問題,在進行一些特效拍攝時,你也可以通過 chimping 來確認剛纔拍攝的照片是否符合你的需求,並依此調整參數。

比如說,當你用低速快門進行“搖拍”時,對快門速度的選擇是很講究的,過高則背景不夠模糊,過低則主體也跟着模糊。當你對這門技術還不夠熟悉時,不斷進行 chimping 來確認效果並依此調整參數。

2. Chimping 的缺點

和電腦的大屏幕相比,相機的 LCD 屏可謂是小得可憐,這也在客觀上限制了 Chimping 的實際效果。

以下圖爲例,你在拍攝時通過回放看到的照片效果似乎很完美,但實際上放到電腦上觀看,才發現它的焦點實際上並沒對好,銳度嚴重不足。

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如果你習慣了 chimping,很可能會導致你錯過“決定性瞬間”——因爲你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 LCD 屏上而不是場景。

以下圖爲例,攝影師想拍攝大象用鼻子甩出泥土的瞬間,這就需要一直盯着大象的動作,或者搭配高速連拍功能,才能捕獲最完美的瞬間。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開着 LCD 屏會導致電量消耗大幅增加,如果你沒帶備用電池的話,這可能會變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3. 其它要點

在用 LCD 屏回放時,由於 LCD 屏較小可能存在細節不清的問題,可以結合放大功能觀看細節部分,尤其是高光、陰影部分等容易“出問題”的地方,還可以通過一些細微的圖案、紋理來確保對焦清晰。

如果覺得放大查看還是過於麻煩,你也可以在回放模式下開啓直方圖來直觀地判斷作品曝光是否正確。

大概的基本原則是,“中間高兩邊低”“分佈相對均勻,不會過於集中”“兩端不溢出”;當然,這些原則並不絕對,而且對於一些特殊題材可能會有額外要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