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

《浙江日報》刊登了

關於南潯的信息

原文如下

聯防聯治跨界治水合作走出“南潯模式”

跨省聯動 兩地共護一灣清水

河水清澈、道路整潔,不時有飄落的樹葉增加情趣。秋分時節,走進南潯區南潯鎮興隆村,映入眼簾的是清澈見底的升羅橋港,清新又富有野趣的鄉村韻味讓人心曠神怡。

興隆村與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桃源鎮交界,因爲一水分隔兩地,河道治理曾經是村裏的一道難題。如今南潯區、吳江區聯手治水,拆違、截污、清淤、綠化,兩地河道都呈現勃勃生機。

“現在門前的環境是越來越好了。”南潯鎮興隆村村民張阿江感慨地說,他經營的副食品小店緊鄰桃源鎮,店北側曾是一個佔地30多畝的養鴨場,不僅味道難聞,流出的污水還影響生態環境。因該養殖場地屬吳江區桃源鎮,養殖業主也是桃源鎮人,爲此,南潯鎮多次與桃源鎮聯繫溝通,如今,原本的養鴨場早已不見了蹤影,徹底斬斷污染源頭。

▲跨省河道清理水草 王嘉斌攝

打破行政區域之間的壁壘,實現聯防聯治,共護一灣清水,這並不是個例。近年來,南潯區縱深推進“五水共治”工作,與吳江區建立交界區域水環境聯防聯治聯席工作機制,成立了80人的“跨界河長”隊伍,實現聯治跨省河道汛期密集巡河。今年以來,各交界河道水質良好,穩定保持在Ⅲ類水以上。

“南潯區與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地域相鄰、河網相通,共有12條交界河道,全長15公里。”南潯區治水辦(河長辦)常務副主任喬慧明介紹,根據屬地管理原則,兩地明確責任區域,確保做到專人專責、專事專管。通過每2週一次巡河,每月一次協商會議,每季一次聯席會議,交流、通報聯合治水進展,分享治水經驗和做法,協調解決邊界河道治理難題。

9月20日下午,南潯區治水辦(河長辦)工作人員來到吳江區,實地調研東太湖整治工程和震澤鎮衆安橋村美麗河道,與吳江區治水人員交流河道治理經驗做法。喬慧明說,依水而興,友好的“水關係”帶來了各種良性互動,也讓兩地的關係更加和諧。

如今,借力跨界治水,南潯區不少邊界鄉村實現了美麗蛻變,依託美麗環境,搞起了鄉村旅遊。水清了,村莊美了,人氣自然也高了。每逢節假日,遠近遊客紛至沓來,感受南潯江南水鄉的美麗風光。 (車海芬 傅李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