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春光明媚。歐美同學會留加分會老中青會員、部分政府部門負責人、歐美同學會有關國別分會學長代表在歐美同學會總會東四廳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

歐美同學會黨組成員、副祕書長張明傑(右一)出席座談會

“新時代,海歸的責任擔當是什麼,應該怎麼從我做起?創業過程中有哪些問題和需求?希望大家暢所欲言,發表真知灼見。”作爲主持人,留加分會會長、加達新材料科技公司總裁閆長明開場的幾句話,道出了座談會“海歸責任 從我做起”的主題。

留加分會會長閆長明主持座談會

01

來自中關村的聲音:

盡一切可能做好服務

中關村管委會人才資源處副處長孫繼偉發言

中關村管委會人才資源處副處長孫繼偉去年1月到河北雄安新區掛職,剛結束掛職回來不到10天時間。他率先發言說,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和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已經成爲我國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對於如何引進人才、優化雙創氛圍,中關村從來沒停止過探索和實踐,這使得中關村4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湧動着勃勃生機,2018年中關村企業總收入5.9萬億元,對北京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以上。

作爲我國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近年來,中關村緊緊圍繞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的要求,不斷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試,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形成了良好的聚才用才環境。“我們將繼續發揮好中關村改革試驗田作用,爭取更多先行先試人才政策,加快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爲各類人才聚集發展、創新創業做好服務,提供保障。”孫繼偉說。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創業服務中心企業服務部負責人瀋陽博發言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創業服務中心企業服務部負責人瀋陽博,同樣是做海歸創業服務工作。

中關村在北京每個區都設有一個分園,海淀園即是其一。海淀園院士輩出、上市公司雲集,在學長們眼中是個“了不起”的創業園。

瀋陽博先是自問自答拋出一個關鍵問題:海歸創業到哪最容易落地,到哪找到自己的土壤?——恐怕還是要先找到我們。

瀋陽博此前在央企工作,爲什麼選擇到創業機構做一些基礎的創業服務工作?原來,瀋陽博此前服務過一家企業,負責人經常和他交流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一來二去,瀋陽博認識到,企業發展需要一個全能“保姆”,“儘快讓企業找到合適的土壤,儘快長大,這是中關村的責任,也是我的責任。”

“海淀園爲海歸創業提供一系列服務,相當一部分服務甚至是首創。從企業註冊、股權架構、融資、創業培育,到走向市場、產業化落地,與地方政府對接、建設人才公寓等,這些問題我們都想到了創業者前面,目的就是提供最大、最好的幫助。”瀋陽博說。

02

北京市歐美同學會祕書長王璞:

海歸的社會化,是個大課題

北京市歐美同學會祕書長王璞發言

北京市歐美同學會祕書長王璞既是留學人員,又負責爲留學人員服務。他對留學人員社會化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個體在不同環境生活就要經歷不同的社會化。社會化會影響一生,出國留學是一個社會化過程,回國後需要再社會化,融入國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這是海歸都面臨的問題,如何起到團結、凝聚的作用,是我們歐美同學會的責任。

王璞表示,“智力”是歐美同學會最重要的資源,作爲一個年輕的機構,北京市歐美同學會將融匯各方智力和資源,多做建言獻策的工作,成爲一個開放的平臺,爲社會發展、人類進步多做貢獻。

03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夏穎奇:

埋頭苦幹20年,我做到了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關村管委會原副主任夏穎奇做主題報告

“我發言的題目是《夢開始的地方》。”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關村管委會原副主任夏穎奇帶來了剛製作完成的PPT,從自己趕上“三個第一批”(1968年第一批上山下鄉,1972年第一批工農兵大學生,1978年第一批國家公派留學),說到中關村的發展,從自己的中國夢講到海歸的中國夢。樸實風趣的話語,不時引來陣陣掌聲和由衷的讚歎。

夏穎奇鼓勵年輕人“要不安分”,中關村的創業者有一個特質,那就是不管找到多好的工作,都不會幹到退休,而是一直爲創業做積累,這是形成中國夢的一個力量。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人更加自信了,是幹出來的。”這鏗鏘有力的話語,說到了大家心坎裏。

留學人員帶回知識、技術、企業文化、人才、資金、項目,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和老一輩挺起共和國脊樑的元勳相比,我們還要多多努力。怎麼辦?“只有埋頭苦幹。我回國後發誓要埋頭苦幹20年,我做到了,感到很欣慰。”夏穎奇說。

振興中華、熱愛國家,在海歸羣體身上是永遠不會磨滅的。不管在什麼崗位,海歸要先把自己管理好,還要對國家做貢獻。

夏穎奇的主題報告,讓大家感到既親切又振奮,熱烈的掌聲久久迴盪。

04

留加分會老會長夏源:

浪花是海洋的赤子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員、留加分會老會長夏源發言

“《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唱遍了中國大地乃至世界,把個人和祖國的關係講得溫暖而清晰,那就是:我們是浪花,祖國是海洋,浪花是海洋的赤子,海洋是浪花的依託。”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員、留加分會老會長夏源的這番話讓在座人員頻頻頷首。

留學期間,夏源時刻不忘自己是中科院研究人員,其間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經常寫思想彙報。他說,回國後組織問:入黨志向有沒有動搖?我說不可能動搖。回國後夏源全身心投入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法國科技政策、體制方面做了海量調研,並撰寫出大量調研報告,受到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不管是留學還是科研工作、歐美同學會的工作,我都盡到了自己的責任。現在退休了,在歐美同學會的平臺上,還可以發揮餘熱。“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我還要接着幹。“講真話、做實事,從我做起。”夏源總結道。

05

堅定的報國志 濃濃的報國情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實踐教授、價值互聯網創新院創始人蔡劍發言

座談會現場,講得動情,聽得認真。大家談經歷感悟,說體會建議,穿插着交流互動,不知不覺已經過去兩個小時。不過,流淌的是時光,在心裏積澱的卻是不能忘卻的初心和責任。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五四精神如何繼承和發揚?我認爲,更多應該發揮科學的作用,爲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美好生活而奮鬥,這其中最關鍵的是教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實踐教授、價值互聯網創新院創始人蔡劍說道。

從2008年起,蔡劍開始探索如何做創新教育,也就是如何把人才的培養和創新的教育結合起來。蔡劍解釋說,中國的發展從根本上要靠人才,人才從哪裏來?除了引進,關鍵還要靠自己培養。爲此,蔡劍作爲最年輕的發起人,2008年成立了北京大學創新研究院。

當今世界已進入數字化時代,人才價值互聯網備受關注。蔡劍說,建立可信互聯網,是個世界性的課題。互聯網如果能進行可信化的學習、教育、人才評價,對於人才培養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需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重構網絡結構,任重道遠,我們會堅持下去。

北京未來創新中心CEO吳昌華髮言

北京未來創新中心CEO吳昌華的職業生涯和環保領域的發展密切相關,從做《中國環境報》英文版的編輯,開始瞭解環保是怎麼回事,到1992年裏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召開,快速學習、成長、融入,從1993年出國留學,系統學習生態管理和經濟學,到2015年聯合國召開可持續發展峯會,深度參與其中,吳昌華感受到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所作的努力,也看到環保所承載的巨大意義。

她說,2015年之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成爲各國共識和巨大的驅動力。伴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科技賦能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前所未有。我目前更多在做撬動全球創新力量和人才的工作,讓世界與中國一道創新,我相信,解決中國的問題有助於解決全人類的問題。

座談會還得到央企歐美同學會、留美、留英、留日等分會學長的鼎力支持。隨後,留日分會副祕書長、萬基泰科工集團外聯部主任張新宇,中央企業歐美同學會祕書長、國家能源集團技術經濟研究院經理孫海林,百度技術委員會理事長陳尚義,留美青委會主任、北京電影學院教師郭蔚凌,留美青委會祕書長奚荃,深圳市在田翊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營銷官陳曦,山東傳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宮媛媛,YKA國際藝術教育的學術顧問董宜坤,歐美同學會留加分會常務副祕書長陳由偉,一創投行投資銀行部總監武陽,長江證券北京新源裏營業部投資顧問主管李明昊,北京價值互聯網創新院經理田鳳琴等12位學長先後發言,儘管每人發言只有短短几分鐘,卻讓海歸責任的話題無限延展,堅定的報國志、濃濃的報國情溢於言表。

海歸責任,要從我做起。閆長明會長說,一是海歸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二是要發揮好國際化、高技術的智力優勢,三是要在歐美同學會這個大家庭裏,相互幫助,共同創業,共同爲社會服務。

“座談會在意猶未盡中結束。此時,閆長明會長開篇時講的那段歷史越發清晰——1920年3月10日,《歐美同學會叢刊》第一卷第一號問世,卷首是孫中山的題詞:“指導國民”。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歐美同學會的定位也發展爲“人才庫、智囊團、生力軍”,歷經百年歲月,愛國、報國的傳承延續至今。

《詩經·小雅》上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用來形容高尚的品格。對海歸來說,情懷和責任已融入血脈,一代又一代海歸披荊斬棘,奮勇前行,就是最有力的明證。

(作者:王淑霞)

http://www.zgcvv.com

相關文章